了,笑着说,”谢谢“。
不过也比较欣慰,李老头没透露他家底,不然李家声也不会好意思只送个电子表。
“听家父说,小兄弟,购买了我家原先的老宅?”,李家声装作不经意的问道。
“是的,买了好几年了”。
“不知道小兄弟有没有再出售的意向,我可以在原价上高一倍“,李家声似乎表现的很有信心。
“如果这是你父亲的要求,我一定不会推辞”,李和反正就是这个态度,李老头不张口,他就不会同意。
李家声沉默了一下,然后问道,“小兄弟对价格不满意?你可以说个价格,钱不是问题。而且你也知道,我们总归要找个落脚处,在小兄弟这里,麻烦你总归不是太好”。
李和摆摆手,笑着道,“不是钱的问题,只是目前还不想卖”。
李家声道,“听说你是名老师,还在做点小生意,如果是生意上的事情,我倒是可以帮点忙。我在泰国经营进出口生意,跟内地还是有点往来,也认识不少人”。
“谢谢,我这点小生意糊点口而已,入不得你的眼“,李和等于直接拒绝了。
两个人的谈话都陷入了沉默。
“行,那我会尊重小兄弟的选择,不过还是希望小兄弟帮我一件事”,李家声也不在强求买回老宅。
“你说,能帮尽量帮”。
“我希望你帮着我劝劝家父跟我一起回泰国,毕竟他年龄大了,一个人在国内,我也不放心”。
李和想了想也表示理解,“行,我会帮你劝劝的”。
两个人没有所谓的相见恨晚,交谈甚欢,惺惺相惜,毕竟所处的社会地位不一样,一个虽然是表面谦和但是骨子里俯视看人的,一个是没有仰视看人习惯的。
何芳拿了个口红在嘴上擦了一圈,抿了下嘴,用期待的眼神问李和,“怎么样?”。
涂得是那么的鲜艳,红得似乎在滴血。
更过分的是,她似乎还担心人家看不到她涂了口红,还特地用赭色的线条在嘴唇四周精心地细细地勾勒了一圈。
乍一看活像两片鲜红的花瓣。
李和本来想嘴贱说不好看,最后还是忍住笑,夸赞道,“挺好看的”。
“骗人,肯定难看死了”,何芳拿镜子又左右照了一边,果真还是不满意。
打了盆水,三两下给洗掉了。
李和说,“我记得你不是不擦这玩意的嘛”。
何芳道,“李叔她儿媳妇送的呗,说是什么见面礼,我就感觉好玩,拿着涂下”。
李和把口红拿到手里一看,不认识什么牌子,反正不是什么好货,直接道,“扔了吧,质量太差,浮粉,还不均匀,怎么涂都不会好看”。
何芳点点头,看看左右没人,嗖的一声,扔到了垃圾袋里。
(未完待续。)
------------
83、李老头出国
在前院的凉亭里,李和问李老头,“考虑的怎么样了?”。
“你说,去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意思嘛,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折腾几年,死在外面怎么是好“,李老头吧唧一下抽了口旱烟,眼睛还是盯着在水塘边的大孙子,“哎,注意点,别靠水池子那么近”。
小孩子听见李老头的声音,只是茫然的抬了下头,并不明白李老头话里的意思。
李和道,“你去给他带带孩子也是好的,你大孙子明显连中国话都不会说了,你能放心?”。
李老头叹口气,“这他娘的中国话都不会了,能算中国人嘛”。
海外第二代第三代的中文都比较差,这小孩开口都是泰语,毕竟身边的人说泰语的多,社会语言环境也是泰语。越长大越说不了中文。
基本情况就是泰语不用教就会,中文必须自己家长额外花时间教。
李老头忧心也是有道理的。
“你儿子可是款爷,过去吃的好,住的好,说不准你还能老树开花,焕发第二春,开个洋荤”,李和故意拿着李老头开玩笑。
“少拿我开涮,老子多大了?你是支持我跟着去?”。
“我是支持你过去享福,要是过得不爽,再打道回府就是了,多大个事,把你难为成这个样子。你不是想见你闺女嘛,这样出去也方便见着是不是?”。
李老头把烟锅子抽的火花直冒,重叹一口气道,“行,我就走上一遭。要是不舒服,老子再回来”。
李老头跟李家声说,“我过去可以,但是我想回来,你要送我回来”。
李家声自然一口应承,“爹,这没问题”。
李老头开始收拾行李,把李和带到地下室,摸摸索索的开了灯,又用抹布把架子仔细的擦了一遍,“我主要舍不得这些东西啊”。
经过李老头几年的捣鼓,李和的地下室快被塞满了,瓷器书画,应有尽有。
“你带上两件你喜欢的吧”。
“这些年我着实帮你收了不少好东西,每天看着都开心。既然我都走了,这些东西随便你处理吧,要卖也好,要送人也好,你自己做主。不过我还是之前那句话,这些大部分可都是宝贝,卖亏了你真没地方哭去。如果以后还有什么不懂的,你去问老朱,我走之前会交代好他”,李老头拿出两块玉器对李和道,“这两件我拿着,一块送给我闺女,一块给我孙女,没问题吧?”。
只是普通的翡翠种,胜在雕工细腻,李和点点头,“你喜欢就拿着就是了,再多拿几件就是了。本来那一箱子的玉器都是你收的。没你我想收,也收不了这么多”。
李老头又从怀里掏出账本,“这是这么多年的账本,我老头子敢用良心说,每件货买的都是值得的,你花的钱一点都不冤枉”。
李和接过账本,也没看,他当然知道花的不冤枉,这些年下来也才花了30万不到,但是收藏增加了一半,以后随便拿件东西,往拍卖行一送,就是几十万。
“你也变婆妈了,这么处这么多年了,我还不知道你”。
“就因为处这么多年了,我才要跟你交代这么清楚,别人我才懒得这么废话呢”,李老头振振有词的说道。
既然李老头准备走,李和就想着烧顿践行饭,也就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把寿山喊了回来掌勺。
李老头自己去请了朱老头,博和尚,老于头一家子。
寿山知道李老头要走,让闺女骑了一个三轮车,自带所有食材,要拿出看家本事。
于老头道,“在我家你可没用这诚心”。
于老太太怪于老头不会说话,“人家好心大热天的给你烧了一整天饭,也没接你一分钱,你还说这种酸话”。
寿山确实拿出了看家的本事,这顿饭做的精致精道。
李家声老婆这样挑剔的人,都吃的砸吧嘴。
小孩子这样挑食的也吃的津津有味。
这顿饭吃的大家都很尽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李家声到厨房私下找到寿山,还是一根雪茄送上,寿山乐呵呵的见了。
“你的厨艺很好,有没有考虑过出国发展?”。
寿山被雪茄呛着了,捂着嘴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