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24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仅是由于其中很多都是意义重大的论文,对于了解实验室成员的工作进展也是很重要的。每年都应该去图书馆,翻阅其他院校出版的和自己相关领域技术报告,并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仔细加以阅读......”。

“找出该领域最棒的期刊是什么,向该领域的高人请教。然后找出最近几年值得阅读的文章,并跟踪相关参考文献。这是最快的感受该领域的方法,但有时候你也许会有错误的理解”。

“谈到中国科学史的部分,我们就要说徐光启这个人,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首先厘定了“几何”这个科学名称,并创制了诸如“点”、“线”、“直线”、“平面”、“曲线”、“对角线”、“并行线、“直角”、“钝角”、“三角”、“面积”、“体积”、“相似”、“外似”等等新词汇,引入了西方科学的新概念”。

“到晚清的时候,《微积溯源》翻译出版后,华衡芳、李善兰、徐寿这些人基本已经厘清了物理学和微积分数学中的概念,这些都为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自然科学的词汇概念意外,在洋务运动时期,法学、政治学的词汇也有了比较准确的中文翻译词汇...”。

课堂上突然嗡嗡响,李和问,“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说?”。

一个学生站起来道,“李老师,据我所知,许多词汇好像是根据日文翻译过来的吧,我觉得承认事实不一定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们不能用狭隘的民族观去否定吧”。

李和说,“可以举个例子吗?”。

“比如‘物理’这个词汇”,学生振振有词的说道。

李和笑笑,这个误解太大了,“我是学物理的。这个词肯定不是出自rb的。而是最早出自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编纂《华英萃林韵府》。跟rb人是一毛钱关系的”。

学生面色有点窘,李和摆手让他坐下,“这个误解很多人都有,事实上是rb的明治维新从中国引入了对西方词汇的汉语翻译。有个疑问就是rb人为何会用汉字去翻译新词汇?难道是rb群众致力于汉文化的发展壮大,每次顺便帮助我国搞些翻译工作?中国的洋务运动要远早于rb维新,我们有像京师同文馆这样的专门翻译机构,rb就没有。虽然晚清很落后,大家都有共识,但是却有庞大的知识科举阶层。提到科举大家会想到顽固儒生,可也是首先是这个阶层的一些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

洋务运动时期,有许多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sh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海军衙门、税务总司、京师大学堂编译馆、sh的南洋公学、hb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

林林总总的各地各省都有翻译机构。

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学名词,都是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最初定下来的。

rb的引入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中国人自己都信了。

包括现在还有许多人一直以为这些词汇是日文翻译,天朝借用,万万没想到是天朝翻译,rb借用!

其实日语翻译是惨不忍睹的,悲催的雅蠛蝶永远不会被赋予汉语的灵魂,最终于的命运可想…

这就是所谓的出口转内销吧,或者是叫墙内开花墙外香。

上完选修课,李和一天的任务就完成了。

扎海生又过来蹭饭,颈上系一条丝绸花领带,身上着一件格子西装,灰色法兰绒裤子,俨然一付知识分子的形象,年纪很轻,却有着严肃持重的神态。

李和拽拽扎海生的领带,笑着道,“打错了,宽端再绕一圈,从颈圈下方往上穿出,领带的最宽点应位于腰带处”。

扎海生自己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我还特意找人教的呢”。

李和索性直接帮他打了,“不会打领带,还穿这么骚包干嘛”。

扎海生说,“我们今天接待外宾,所以就这么穿了,接待完了我就直接来你这了,也没来得及换”。

李和看着扎海生意气风发,明显是不错,也就没多问工作的事情,只是问道,“李科呢,你没去找他?”。

“开会呢,我们俩吃吧,今天我请你”。

“发工资了?”,李和知道这小子通常口袋装不了几块钱。

“发了,今天吃啥我都请”,扎海生豪气的说道。

李和也没客气,吃回本再说。

(未完待续。)

------------

67、火箭炮

郭东和齐功勋又来了,李和装作惊诧,“二位,好久不见”。

“不好意思,李老师,又来麻烦你了”,郭东热情的迎上李和,又赶紧给李和让了座。

李和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笑着道,“不麻烦,不麻烦,二位这次是?”。

郭东跟齐功勋对视了一眼,然后从公文包掏出了两份文件。

李和看的眼皮子一跳,打定主意坚决不看,打死也不看,否则长鸡眼。

郭东笑呵呵的道,“李老师在物理学和机械方面的造诣我们是深表佩服的,所以今天我们是带着问题来请教的。不过你也理解,我们某些方面还是不能处于公开状态,在我把这份资料给你看之前,希望你签署下这份保密协议。我们也是照章办事”。

李和还没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这要是签了等于签了卖身契,这三五年内是不能指望出境了。从良心上来说,他切切实实的希望为国防做贡献,但是从自身利益来说他又不想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李和道,“二位,别逗我行不,你俩就是个编辑,能有啥保密的?这我不跟你们开玩笑了,什么资料我也不看了,二位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两个人陷入了一阵沉默,这是一个死循环,李和没有签订保密协议之前,他们就不可能公开身份,不公开身份,李和就不会乐意签保密协议。

他们回去之后,按照李和提供的技术方案,研究出了一款84式新款的火箭炮,年初在与越南的边境冲突中,大显神威,一炸一大片,在军中反响热烈。

这次他们其实是带着任务过来的,他们一直在这款火箭炮的改良,最新的一次实验,火箭弹倒栽葱掉了下来,实验失败,许多人很丧气,希望从李和口中得到更多的讯息,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郭东最后还是道,“实不相瞒,你的资料和论文,我们已经送给了相关研究单位,目前的试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我们目前还是再做一些改良型的工作,希望能得到你的配合”。

然后又在不违背政策的情况下,写了一些数据交给李和。

李和仔细问了几遍,才肯定的道,“是发动机由于火药长时间高温烧蚀、钢管强度淬然降低,耐不住发动机内的压力所致”。

齐功勋道,“对,我们也是这个推断。目前我们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即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