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5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17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这段路,大雪天气下并不好走。

等了半个小时公交,又在公交公交上折腾了一个小时,这截路,李和都快费了2个小时。

在平常,也就半小时。

火车站到处都是人头,到底多少人数不过来。

有笑意,有懊恼,有喧嚣。

这就是1984,又一个崭新的开始。

李和身处其中,确又无法准确表达。

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无法描述这个特殊的时代。

如果说开放,看书写诗、弹琴跳舞,也并不完全算是开放,也算是全盘否定加思想上的无所适从,大部分人狂热的吸收国外文化,甚至有的路边摊都有路边的书摊都有成人的杂志卖。

后面基本演变成和美国60年代差不多,free***,peace,love.学校里对眼了就可以找个角落啪啪啪,郊游都是野战部队,每周舞会就是海天盛宴前奏……

就连犯罪分子都与时俱进,学习国外电影中先进的作案方式。

如果说激情,这个国家还有占七成七的农民刚刚处在温饱线上,他们都是在拼命的熬啊熬。这种所谓的激情,可能会在知识分子的笔杆子里,现实中不多见的。

还有一种存在于ccav中的艰苦朴素,某某劳模掌握独门绝技,全国仅几人,然而这样一位一堆赞词的人,却生活在简陋的房子里,过着清贫的生活。靠心灵鸡汤忽悠,指望社会中最优秀的人无私奉献,就国家意识形态方面来说,贫穷是道德,是政治正确。

其实李和更多感受的是渴望。

不管是社会底层,还是社会精英,他们总归是普通人,既有普通人的生活,也有普通人的梦想。

渴望个人生活的富裕,渴望个人命运的改变,渴望这个国家早日走向富强。

李和再一次麻溜的先把包袱扔进车窗,见有人拿起他包袱,他立马跳脚骂,“哎,那个大胡子,你要是敢扔下来,我非揍死你”。

李和这两年虽然没长个,可肩膀宽了,身上也长肉了,有了点骨架,也慢慢展现出了一点成熟男人的气势。

大胡子只得又把包袱放下了。

李和爬过车窗,把包袱捡起来,狠狠的瞪了一眼大胡子,才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因为雪大,火车比以往又慢的多了,回到镇上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

还好没有下雪,路面都很干燥。

回到家的时候,李和第一眼看到是李兆坤。

李兆坤怀里正抱着李沛在炉子上烤馒头片呢。

李和本来想跟李兆坤说话,可看到他那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李和脾气上来,也就没搭理李兆坤,直接把带回来的包给了老五,只逗弄了下孩子。

李兆坤斜着眼睛看了一眼李和,然后嘟囔了一句,“王八犊子”。

老五把李和的包摆在桌子上,就开始扒拉了,吃的要挑出来,对其他的一律没有兴趣。

家里新盖了三间瓦房,原来他睡的土屋已经拆了。

李隆在电报里说,梅雨季的时候,墙根塌了,才重新扒了重盖的。

村里有不少人家都新盖了砖瓦房,旁边的潘广才家的三间大瓦房就是今年新盖的。

李和进屋仔细瞧了瞧,发现比前面的那几间屋子阔气,房梁更高,屋子更宽敞,地面都高标号水泥,屋里的家具都是新作的。看来老三是用了心思的。

(未完待续。)

------------

52、学习成绩

李和把老五的成绩本拿在手里,左右看了几遍,这成绩简直没法看,这让他有点恼了,“我说,你出门丢人不?怎么就没一门能及格的?”。

成绩最重要的方面在于直观粗暴地展现前一段学习的学习状态和成果。

成绩很好确实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成绩不好也并不丢脸,人毕竟各有所长。

很多人会说自己很有能力,成绩一般但能力很强的人还是挺多的。借口不适应应试教育,说实在的,能力真的行考个过得去的分数并不难。做不到的要么懒,要么没想学,要么学不明白。

无论是哪种,都不属于有能力但不适应应试教育的情况。教育资源极其匮乏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怕的就是成绩不好,别的也不好——如果尚未发现自己有其他特长,那还是好好拼命学习吧,直到你发现自己真正特长的那一天。

老五不服,“我体育100分呢,你怎么不说?”。

她已经10岁了,个子长的也快,天又冷又比较干燥,脸上红扑扑的,甚至有点皲裂,只是不愿意擦雪花膏之类的东西,嫌弃油乎乎的。说话俨然是个小大人了,伶牙俐齿。

只有成绩不好并不丢脸,人毕竟各有所长,成绩一般但能力很强的人还是挺多的。

怕的就是成绩不好,别的也不好——如果尚未发现自己有其他特长,那还是好好拼命学习吧,直到你发现自己真正特长的那一天。

孩子什么都懂,只是家长以为孩子还不懂。

李和没好气的道,“行,你这是偏科比较严重。可你这都三年级了,怎就不能把语文数学弄及格?”。

打骂苛责如果有用的话,李和就关起门来一天到晚的打就是了,但大家都是出来混的,想想当年的自己,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懂得作弊,就懂得欺负别人,就懂得自己用拙劣的方式改试卷上的分数......

可也好歹能及格啊。

在李和的认知中,小学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在物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惯性,在经济学上有两个术语,叫预期和粘性。

当你习惯于某一种状态的时候,即便你意识到了环境发生变化,也不会立刻改变自己的状态。因为你习惯于这种状态的时候,这种状态就成为了你的预期。而预期一旦形成,改变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无所以无论学习成绩处于上行阶段还是下行阶段,都有惯性,都不易停止下来,更不要说掉转头来向相反方向运行。

小学的学习看起来和后来的学习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却是小孩子对自己定位形成预期的关键时期。如果某小学生在小学的头几次考试中成绩优秀,他就会形成自己是个好学生的预期。当后来发现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就会主动努力学习试图回归自己的预期。这就是预期的粘性。

除非长时间的努力没有收到回报,要不然普通小孩子是绝对不会主动修改自己的预期的。

那些嚷着“成绩不重要”的人,这样给孩子吧啦吧啦的,很容易把他变成鸵鸟,最后到了高考的大草原,只会成为狮子老虎的美餐。更糟糕的是他这个不能正视问题只会找借口的习惯毁的不仅仅是他的学生时代。

李和当然也会给老四或者老五找条退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