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13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还是需要出去兑换成港币。

李和带着两个人正要出门。

后面传来一声娇媚的声音,“这位先生请等一下”。

李和回头,发现是个女人在喊他,高挑修长,头发微卷,很是随意的搭在了肩上,脸蛋白皙精致,衬衫领口还有两个扣扭没扣,那白皙嫩滑的脖颈,一直延伸到沟壑,倒是挺养眼,于是就问,“有事?”。

虽然赌场和赌客,是一种天敌关系。李和倒是不担心赌场给自己难堪,毕竟赢的不是赌场的钱,而且赌场还从自己手里拿了不菲的抽水。

“我是vip厅的经理,我叫郭少芬,你的表演很精彩,先生如果觉得大厅玩的不尽兴,可以到我们贵宾厅去”,说完又递给了李和一张名片。

李和接过名片一看,就是个拉客的码佣,通过拉客从筹码里抽成,还什么经理,糊弄外人而已。

赌场有许多的贵宾厅,大部分都是对外承包的,有的是香港上市公司,有的是港澳台的社团,有的是东南亚的华人财团,关系错综复杂。

李和还是维持了表面的尊重,笑着道,“谢谢,有时间的话,我会联系你”。

说完还没等回话,就拉着还在流着哈喇子的于德华,一起出了门。

于德华道,“名片给我,我可以call他啊”。

于德华的bb机,没事就响,成天把call挂在嘴边,倒是把苏明的好奇心吊得足足的。

李和没好气的把名片塞给了他。

在门口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回过头抬头看了一眼金碧辉煌的赌场大楼。

他们把赌厅空间密封,没有窗户,让你晒不到太阳吹不着清风;取消所有挂钟,让你不知道早晚时间;常年只播放几首背景音乐,让你忘记在赌场呆了多少天,且停留在惯性思维等等。

李和摇摇头,果然面对金钱的时候,人自私贪婪本性暴露无遗。

他就那样不知不觉的呆了十个小时,还毫无知觉。

因为读了点高等数学就以为自己智慧胜人一筹,能计算概率,就是太可笑了。

赌场背后养着的可是一群真正的数学家。

李和决定如果没有必要,这辈子大概不会再随便进来了。

人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做到自控。

找了一个货币兑换点,直接兑换成港币,又给了一个点的兑换费用,李和大骂,太他娘的黑了。

到手后,也就不到四百万港币了。

李和把一万港币的本金还给了于德华,又给了一万块的喜钱。

然后又给了苏明一万,见苏明要拒绝,就说道,“明天去买点东西,来一趟,不能空着手回去吧,你也可以多买点,我帮你带回京给你老娘,小妹”。

“我身上有钱”,苏明豪气的拍拍腰包。

“人民币这里能用?”。

苏明哑口无言,只得无奈的接过了钱。

拒绝了于德华留夜的建议,找了个小餐厅,吃了点水蟹粥,连夜包快艇回香港。

夜里起了寒风,李和不禁打了个哆嗦。李和甚至想,这时候要是来个暴风雨就好玩了。

除了快艇的前灯,还能看到远处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出海的渔船,航行的渡轮、货船,还能听见滔滔水声相随。

穷的无奈了,就喜欢城市的喧嚣热闹,富裕过头了又开始怀念农村的静谧幽谷,人吧就是这么矛盾。

进入香港,夜景很美。

灯火里的码头,飘洒着金辉银光。

白天一片蓝悠悠的海滨,此刻融下了两岸万千广厦映照的灯光。

掠过那片灯火的海港,仍是一望无际的灯火,只见大地上灯光连着光环,光环罩着灯光,近的在眼前,远的在天边。灯火与天上的星星连在一起,天宇与大地连在一起,辽阔大地,万里海天,就像撒满了珍珠。

大部分第一次进入港澳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旅游感受,经济发达、城市干净、商品丰富、生活多元,但没有人想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很快会走进了这样的社会,做梦都不敢想。

还是昨天晚上的旅馆,没有啪啪的声音,李和算是睡了一晚上的安稳觉。

第二天一早,于德华还是早早的过来了,开着车子带着李和去了银行。

“李先生,你是准备继续做空黄金?”,昨天接待李和的黄经理见李和又带了这么多钱,也不禁表示咋舌,前后六百万的资金,已经够大客户的标准了。

加上之前的213万,李和又补上了387万,总共六百万。

李和手里还留下了9万块,准备留作零花,走之前买点东西。

李和道,“还是15倍的杠杆,不留任何头寸”。

李和觉得经过赌场的一夜,自己的胆子又大了一点。

这样通过15倍的杠杆,放大到9000万,只要6.5%的涨幅,他就爆仓了,比之前的7%危险系数大多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李和心里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未完待续。)

------------

29、律师

三个人从银行出来,直接去了旁边的商场。

于德华带头进去,总是忘记不了显摆,本来指望看到李和那幅老土冒进城的表情。

可是他失望了,李和一点兴奋劲没有,第一次进入这种高档的商场自热而然,好像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李和只是在柜台选了一个黑色的女士手提包和一个男士的灰色的帆布单肩包。

女包是给何芳的,李和总觉得空着手回去不是太好,款式选的很老气,不会显得太招摇碍眼,但是胜在实用,纯牛皮的。

男包就是给他自己用的了,也是很平常的一个包,总比出门空手强。

一个人总要不自觉的去融入环境,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就会显得另类。

于德华看了一眼正东张西望的苏明,才找到一点存在感,搂着苏明肩膀道,“买啥,哥再带你瞅瞅”。

苏明毕竟是第一次刘姥姥进大观园,可新鲜劲一过,就努力向李和靠拢,表现的宠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弹开于德华的手,“离我远点,左右就是个卖东西的商店,就是场地大点,东西多点,能有什么了不起”。

苏明强撑着说完这话,可能连他自己都不信。

从一楼一直逛到三楼,珠宝首饰、化妆品,各种各样的服装鞋帽,他早就看花眼了,要不是怕丢人,他早就扑上去,一件件细致的看了。

他倒不是对这些东西有多稀罕,而是在想这些东西要是能批发进入内地,他该挣多大一大批钱,更多的是一种生意人的本能意识。

他看到李和选了一个包,他也跟在后面选了一个黑色的牛皮包。

看到李和最后又买了根腰带,他又跟着买了根腰带。

李和说,“你别跟着我选啊,你自己喜欢买啥?咱就去买”。

苏明想了想说,“我想买个手表,不是电子表,就老于手上的这种,钢表带的,上面是玻璃的”。

李和看了一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