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面前就是个笑话,左右逃不过卖专利或者兼并的命运,因为你没有跟比尔盖茨一样的爹妈。

想了半天,李和还是一无头绪,除了记忆中的重大事件,其他年份的一些细节方面根本记不起来了,他觉得有必要去趟深圳了。

在深圳比较容易得到一些从香港过来的即时的期刊报纸,他希望通过零碎的信息,唤醒大脑中的某些记忆。

不过确实有点困了,直接躺在床上睡着了。

等李和睡醒,睁开双眼,头昏昏沉沉的,到院子里转头看看日影,夏季的太阳还是一如既往的毒辣,应该快接近晌午了吧。

李和洗了把脸,终于清醒了一点,及拉着拖鞋去了堂屋。

堂屋里,何芳坐在门槛上,一手啃西红柿,一手拿着书再看,抬头瞄了李和一眼,然后继续看自己的书。

李和掀开堂屋桌子上的竹罩,里面有两盘菜,一盘土豆丝,一盘红烧肉,旁边还有一盆扣着的米饭。

李和用勺子捣了一下,发现很硬,只得把米饭盛进碗里,用开水泡了一下,直接就坐在桌子上吃了。

何芳吓了一跳,慌忙扔下书,进来道,“你去锅里热一下会死啊,这都凉了”。

然后不由分说,又把两盘菜端起来直接去了厨房。

李和只得把筷子歇下了,等何芳热好菜回来,不过又叹了口气,自己这懒散的性子真是没得救了,早上立下的豪言壮语,立刻又恢复了原样,只得提醒自己,慢慢来吧。

等何芳的菜端上来,他足足扒了三碗饭。

何芳提醒道,“你早晚也没吃吧?\\。

“忘了,早上不是有点恼嘛”,李和说完又继续道,“我想去趟深圳看看,估计就这几天吧,等会去买火车票,看什么时间”。

“去深圳干嘛,马上就要去单位报到了”。

“离到单位报到还早着呢,总要干点事情,不能再这么闲着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李和说着只有自己能懂的呓语。

“去吧,我支持你,男人总要多出去看看,不说读万卷书,起码要行万里路”,何芳的父亲以前也是个文化人,在她小的时候,也会念叨这些。

李和吃完饭直接去找了瘦猴,店里空荡荡的,什么货都没有了,两个做售货员的小姑娘整天闲的发呆。

瘦猴说,“有啥事,直接让小威那孩子来喊我,我过去就是了,天这么热”。

“没什么事,我这几天去趟深圳,家里的事情你照看好,记住什么事都给我忍着,受了委屈也给我憋着,等我回来”,马上就是风头浪尖,李和可不得让他们注意点。

|“那要不我陪你去,我都有点想明哥和二彪他们了”,瘦猴其实心里也隐约想出门见见世面。

“等我回来,现在每天那么多事,你哪里走得快”,瘦猴需要盯着每周火车皮送过来的货,李和可不想出什么意外。

瘦猴想了想,他确实是离不开的,不过还是提了个意见,“我让平松和陪你去吧,这小子也机灵,还有我让罗培也跟你一起,路上都有个照应”。

李和也没反对,就对平松道,“你去火车站买票,就是最近几天的,不管天明早晚,越快越好。买好票,给苏明发电报告知车次,让他广州接站”。

“哎,我现在就去”,平松毫不犹豫立马就骑了自行车出门,大哥的大哥的大哥要求办事,打个迟钝就是找死了。

李和回家收拾了几件衣服,又跟李老头做了几句交代。

李老头现在晚饭很少回来,就近就去了寿山的饭馆,天天下馆子,日子过得潇洒滋润,“该干嘛干嘛去,不用管我”。

(未完待续。)

------------

16、南中国

何芳交代道,“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不准犯懒”。

李和笑着道,“我又不是孩子,要啥礼物,我给你带?”。

“不需要,你不把自己丢了,我就烧高香了”。

第二天,李和就带着平松和罗培上了南下的火车。

三个人拎着三个包,平松和罗培上了火车依然把包紧紧的抱在怀里,李和好笑道,“那么紧张干啥,就放地上”。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表示无奈,可没李和这么大气,他们可知道三个人的包里装着200万现金啊,可不敢大意。

两个人都是二十一二的年龄,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第一次出远门有点激动,可是更多的是紧张,第一次怀里揣这么多钱,而且还是坐这么远的火车。

李和带这么多现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花掉,再留着就真的发霉了。

火车龟速前进。车厢内一个在香香的睡,一个在慢慢的熬。夜更深了,也许车厢内只有他还睁着眼睛。

每一次坐火车,李和都有不同的体会,从政治热情到金钱崇拜,在火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没有人再羞耻谈钱了,有自傲或者自吹自己怎么样的,有八卦某某爆发户的。

随着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往后冒,万元户这个词,现在好像有点不够显摆的资本了。

每个人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只要体制透出一个小小的缺口,活力就会像水一样冲向海洋。

李和有时挺自傲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太务实了,没有比拜金主义更实在的信仰了,只要有钱,老子才懒得跟你闲扯去操中南海的心,他们能把所有的条条框框冲个干净,什么封建束缚,什么宗族矛盾,统统不是对手。

李和被平松摇醒的时候,看着乱哄哄的车厢问道,“怎么了?”。

平松激动道,“哥,刚才列车员报站了,广州到了,这里是广州”。

能不激动吗,这可是整整坐了近四十个小时的火车,密封的火车厢里,让人几乎不透气。

李和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示意两人收拾行李,“行,出站吧,注意安全”。

不仅火车上拥堵,出站台的时候,依然是密密麻麻的人潮。李和意外的发现,居然有自动扶梯,除了在京城的地铁站,这是李和第二次见到自动扶梯,说不定魔都早就有了呢。

走扶梯的人多,可围观的的人也不少,许多人可能第一次是坐自动扶梯,都很好奇,但大家都抱着一种心态,看好了再尝试,生怕自己出洋相。

李和几个人对这个一点都不稀奇,直接走的台阶。

火车站外的广场街道到处是互相推搡的人群,再大的地方,面对华夏的广大人民,也是弹丸之地。

这是南中国的最大的火车站,只有疏导交通的绿岛,还看不见后来高耸的高架桥。

在这个建筑面积不到26000平方米的火车站,背后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社会剧烈的变迁,更承载着数亿中国人在40年艰辛迁徙路途上的生死疲劳。

改革开放的窗口前线,是中国人梦想中的淘金地,是冒险家的乐园。

他见证了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