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资渠道,随着膨胀的到来,这点钱根本就不算钱了。

李和又把所有的钱又重新摊开,晒到太阳底下,如果在以后,这种事情肯定会上新闻头版的。结果现在这种事情发生到他自己身上,他终于理解了年傻子的无奈,想当年他还嘲笑人家傻呢。

又看了一眼他一大盆的硬币,哪怕洗了两遍,还是黑乎乎的脏水,对于收藏什么珍藏版钞币,他可一点兴趣没有。就对何芳道,“怎么那么脏。那个就随便沥沥水,我下午送到寿山的饭店,给他们找零用”。

吃完中饭,李和就把硬币全部装进了编织袋里,绑在后座上,准备送到寿山那里。

何芳说,“我也去吧,好长时间没去了。我去看看付霞”。

李和点了点头,“那上来吧,我们早去早回”。

骑到一半路程的时候,何芳突然叫道,“你停车,停车”。

李和直接脚着地,回头问,“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何芳指着一家店,道,“你看!”。

“照相馆有啥稀奇的,咱学校门口不是有吗?”。

“不一样,这个是彩色的,彩色的你知道吗?不是那种黑白颜色的。我衣服是什么颜色,拍出来的就是什么颜色”,何芳惊喜的说道。

“行了,我又不是不知道,没啥稀奇的。看也看了,赶紧走吧”。

“我想拍个照,咱俩拍个照好不好?我从来没有拍过照呢

门口有不少排队的人,男的穿蓝布外套,中山装,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

女的有的穿的颜色比较亮的裙子,有的穿的是单穿一件羊毛衫。高领或圆领的羊毛衫现在是比较时髦的。

拍美术照的时候,人可以稍微侧一点,可以打一点灯光,表情也可以丰富一点,这是难得记录下来的美的形式,所以年轻女孩非常喜欢来拍。

李和看了看这么多人,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呢,“你看这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咱们呢。要不下次吧?”。

“我就要今天照,等一会呗”,何芳很坚持。

”要不等会回来拍?“。

何芳突然道,“李和,今天是我三十岁生日”。

(未完待续。)

------------

9、

何芳就那样孤零零的站着不动,没有描眉、没有擦粉、没涂口红、没有时装,像一尘不染的雪花,从上至下,从外到里,不染风尘。

李和听到这话,突然有股莫名的心酸,是啊,不知不觉,她怎么就三十了呢,没有美好的童年,没有灿烂的花季雨季,甚至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跟一大批人一样在农村苦熬,好不容易熬出头就突然发现人到中年。

心里一软,直接道,“那行,我们进去拍一张,想拍多少拍多少”。

何芳笑了,“真的?那我们去排队”。

这是个国营改私营的照相馆,拍照的人很多,有的人是为了单纯纪念,有的是结婚,有的拍照是为了相亲,有两个穿衬衫打领带的,一看就是要相亲的。

涉及到谈婚论嫁时,即“两看”程序和“三好”标准。

所谓“两看”,就是先看照片后看人,倘若照片面相不好就不见人了。

所谓“三好”,就是单位好、成分好、人品好。

“三好”缺一免谈。城里基本都是这个照程序走。

至于后面的多少条腿,几大件,就是结婚的程序了。

等轮到何芳和李和两个人的时候,都半个小时过去了。

李和让何芳过去,等何芳坐好,四十多岁的照相师傅对着何芳说,“照相时可千万不能动,一动人脸就“虚”了”。

拍照的老座机可不先进,一般人操作不了,照相是门技术,学会也得要几年。

“咔...咔”,何芳就这样端端正正的坐着连续照了两张,然后冲李和招手,“你也过来,咱俩照一张”。

李和也过去了,因为只有一把椅子,两个人都是直接站着的。

照相师傅说,“哎,我说你俩可真有意思,离那么远干嘛,站近点”。

何芳直接手搭在李和的腰上,笑着对照相师傅道,“这样可以了吧”。

“好了,就这样,哎...对....不要动...3...2...1“,然后就一下子‘咔’的一声,一瞬间就这样定格,照相师傅师傅说,“行了,就这样了,一周后来取照片”。

照完照片之后要在暗房里用药水冲底片,再用水洗净,等底片干了之后再洗成相片。最后用花边刀裁出小花边、切割,全是手工操作。

从照相馆出来,李和说,“今天是你生日,我们去寿山那里庆祝好不好,我把班里同学再喊来几个,热闹热闹”。

这么多年,何芳对他没有少照顾,很多时候已经形成了习惯,变得自然而然。

何芳摇摇头,“我都三十了,又不是小孩子了,还要过什么生日,不要跟任何人说,要不撕烂你嘴”。

“行,你不识好人心,我也没辙,不过想要什么礼物,我送你?”。

“我自己有手有脚,要你送什么”。

李和好心好意,结果没落着好,自己朝自行车一挎,道,“行,你有手有脚,你自己走路?我骑车先走”。

“赶紧走,不听你墨迹”,何芳没听李和啰嗦,一脚就踮上后车座。

寿山的饭店又扩大了规模,前院的9间屋子全部重新用腻子粉刷了一遍,改成了优雅的小包厢,既有档次又有私密性。至于后院的屋子就还是空着,因为确实是忙不过来了。

经过李和的同意,寿山不知道又从哪里找来了一个中年人。

生意也是愈发的火爆,天天客人不断。

“啥?”,李和觉得被这老头忽悠了。

“那确实是我狱友”,不过寿山立马又信誓旦旦的说道,“不过我保证他是清清白白的人,你看现在不是平反了吗”。

“拉倒吧,你自己还一屁股前科呢,你能保证啥”,李和倒不是嫌弃寿山以前有过劳教历史,现在被平反了,也没啥大事,只是生气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而且极度怀疑李老头这帮人都是知道的。

寿山慌忙笑道,“别生气,你不是一直没给机会说么?咱刚遇到那几天,我才刚从劳教所出来,我要是当时就说,我不是怕吓着你吗。我那会就想给你家烧个饭,可从来没想过开啥饭店。你想想,我要是没个过去那事,我能跟我亲闺女十几年见不上面,还让别人养?”。

李和骂道,“那你就不怕,政策有啥变化,把我给害上了,你自己可是个黑五类,老子可是个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贫农,现在是学习优秀,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将来是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寿山的眼角抽了抽,对这无耻的话直接过滤,你要是贫农,老子就不是黑五类了,不过还是笑呵呵的道,“我早就想好了,这饭店执照的名字一开始就是我的,如果真有啥问题,顶多就是我租了你房子,啥事都是我顶着,我老头子不能没良心把你交代出来。而且人家公安、工商所来过几次,看过我的平反文件,鼓励我安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