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8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表现在脸上,就对郭胜利说,愿意从应分的钱里面拿出来一万块钱给郭胜利作为奖励,说是作为中间人的奖励。

第二天,郭胜利把钱给她了,原本的12万,郭胜利只给了11万,剩下的1万块钱是他自己留下来了。

她彻底生气了,觉得郭胜利是拿这件事在要挟她....”

李和就在那抱着胳膊,静静的听着,没有一声言语。

“她问我该怎么办,我说我不知道。她就跟我说,如果长期以往,郭胜利会愈发贪得无厌,到时候少了钱,即使郭胜利不告密,刘汉锋一看钱数不对,也会自己查的。

一旦刘汉锋知道我们俩的事情,她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她就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你媳妇比魏洁好看多了。”李和有意无意的摆弄了下手指关节,一个个给捏的啪啪作响。

他第一次发现黄浩开车在外面沾花惹草的时候,他并没有在意,男人嘛,都会犯天下男人该犯的错。

但是做勾搭人家有夫之妇,做第三者,这个就有点不道德了。

甚至还合谋害人家老公,更是有点缺德。

“李哥,我对不起他们娘俩,麻烦你...”

李和打断道,“这个我做不到,你也不需要操心,等你走了,自会有人照顾你的老婆,花你的钱,管教你的娃。”

“我....”黄浩眼泪水再次潸然泪下。

“没别的要求了吧?那我走了,”李和站起身,“有缘来生再会。”

“哥!”黄浩腾的站起来,朝着李和的背影喊的撕心裂肺,刚想挪动两步,却被狱警强硬的按在原地。

出了监狱那道小小的辅门,李和望着那高墙分切隔的天空,呆呆的。

这一路走来走散了多少人。

“哥,你的报纸!不好意思,下雨,给淋着了一点,你担待....”

“给你放门鼻子上呐...”

“你甭急,我在外面等着会不碍事!”

“....”

那嗓音敞亮,而又透着洋溢的热情。

即使偶尔受了委屈,受了排挤,他依然能笑着,笑的开心。

李和不明白,到底是社会污染了人,还是人在社会中暴漏了本性,而人性本恶。

李阔在超市上了一个月的班后,惴惴不安的被李和喊了过去。

“不怕冷啊?穿这么薄?”何老太太有点看不过眼,摸摸李阔身上的衬衫道,“这是老头衫,年纪轻轻的穿什么。”

李阔道,“不冷,今天有太阳,老婶,这是文化衫,你不懂,现在流行着呢。”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何芳对着李阔衬衫的文字念了出来。

“小伙子多俊俏,哪里丑了?”老太太不解。

何芳笑着对老太太道,“玩笑话呢。”

李和批评道,“一天到晚没个正经,别冻着,可没有人有功夫照顾你。”

其实,心里感叹,男同志们终于开始慢慢走上了流行的前线,而不是总是在西装、墨镜、牛仔裤和喇叭裤中间徘徊,以至于跟女孩子们一对比,发现不是一个时代的。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冲击,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尤其是青年,随着自主意识、选择意识、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在选择服装时愈来愈重视队服饰的文化领域入手、来展示青年独特的个性。

长期积压库底的老头衫或者白大褂由于印上了各种图案和文字,比如格瓦拉、马克思、猫王,名言、诗词,甚至酒后狂言和梦中吃语而成为“抢手货”。

比如格瓦拉、马克思、猫王,或者例如“风雨同舟”、“情系灾区”、“为人民服务”、“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别理我,须着呢!”、“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等。

许多名言依然还在21世纪的网络上流行。

李阔大着胆子坐在沙发上,笑嘻嘻的道,“这才哪跟哪,一点都感觉不到冷,我记得前些年你春节回家还用井水洗澡,大伯母追着你骂呢。”

李和直接转了话题问,“工作怎么样?”

有一种巅峰叫想当年。

当然不愿意与现在做对比。

李阔说了一大堆,无非就是说自己怎么苦,怎么累,最后才扭扭捏捏的道,“累倒是没有什么,就是工资有点低了,到手就没了。”

李燕没好气的给了他一个暴栗,“一个月50还叫低?住宿不要钱,衣服我给你买,又没交通费用,除了一天三顿饭,剩下的基本就是白得的了,你还有什么脸抱怨?”

李阔委屈的道,“你真是我亲姐!你不知道什么叫居京大不易啊!呐,你自己一个月的油费比我工资都高,你酸话也不嫌弃腰疼。”

何芳笑着道,“你姐的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一分钱一分钱挣来的,她当然可以花,但是她花钱也是有计划的,她绝对不可能像你一样,挣500花500,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总要有个计划的。”

李和训斥道,“本事不大,你脾气倒是不小,谁给你惯的?”

“哪里有。”李阔急忙否认,在李老二面前,他哪里敢有脾气!

何龙和吴春强一家子来了,何老太太喊开饭,李阔才逃了一劫。

------------

1034、高歌猛进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聊着聊着,吴春燕说到了吴春强的身上,“以后我大哥就离你们近了,走动也方便的很。”

何老太太诧异的问,“春强,你俩口子买房了?”

吴春强道,“哎,东挪西借,只给了首付,就在门头沟,3400,80多平。”

“挺不错的,都出息了。”老太太替着高兴。

“位置偏一点,离店里也远,但是咱们也是没什么要求,你说大老远的出来了,总借房子不好,还得有个自己的窝。”吴春强老婆笑着接话道,“还是他姑爷说的对,手里有钱,还是早点买房子,就像我们住的龙子的那个屋子,现在都有人开价10000要买,上次还有个香港的老板过来说要给20000呢。”

何龙买下李和隔壁张老头家的房子以后,吴春强一家一直都借住在里面。

何老太太惊讶道,“他那破院子,一平能有两万多?别让人家给糊弄了。”

老太太没读过书,对房产很执着和土地的执着,并不是出于升值的考虑,仅仅是奔着安全感。她手里有钱,她肯定是买房置地。

但是,对于眼前的房价她就看不懂了!

房子就是住个人,安个家,哪里有窜这个价的!

涨的太下吓人了!

这里一套房子,够她在老家买上十几套了!

说不定还能余下装修钱呢!

“20000还算便宜呢,你晓得咱们那边是什么地方不啦,内城!过去住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就我买张师傅那房子,人家说了,过去一个什么大学士住的,搁现在相当于部级干部,牛着呢,就人家给我二万,我还嫌弃便宜了呢!”李隆信心十足的反驳老娘道,“再说,现在一个月没两百块钱,就甭想租个像样的地方,何况是买房。”

1995年的房地产市场使许多买主颇为动心,期盼在这种形势下房价会进一步回落,因此在1996年初,许多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