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鼓吹中国去工业化,一心一意给欧美代工,做小弟。
李和紧握着拳头,越听越越觉得刺耳,越看越觉得碍眼,想冲上去揍人。
”如果一家制造业厂商在美国半小时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在中国可能要半个月才能搞定。在对外贸易竞争中,更完善的工业体系并不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依靠区域地理位置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从国外进口比国内生产更有优势,所以保持一个完全的工业显的没有必要,反而会加重产品的成本。中国很多是国有化企业,这也严重增加了政府成本,降低了资本效率“
演讲完毕,掌声不断,教授也感到自己的身型顿时高大了许多倍.
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甚至台上的领导在频频点头,大家围着教授七嘴八舌的称赞。
李和再经历一次这种论调,心里还是禁不住的愤怒,美国人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们只要你的市场,只要你的资源,至于工业,科研,创新,你们中国人做不起来。
这一刻李和被愤怒冲击了大脑,如果让这种去工业化的论调大行其道,不知道会有多大的影响危害。
后来很多人出国不回来,经济因素是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受了这种欧美论调影响,对国内发展没信心,出去了就不愿意回来。
简直荼毒几代人。
此刻李和也顾不得什么大局了,什么叫低调了。
低调不代表自己就认怂。
李和气的浑身发抖,只想冲上去像捏死蚂蚁一样,捏死这个美国王八蛋。
市领导,校领导在他也不怕。
这是使命感,此刻他作为一个清醒的人,他必须站起来,告诉所有人,中国人绝对有能力走向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如果此刻他认怂了,他重生还有什么意义。
何芳发现李和的异样,看着李和颤抖的身体,紧张的抓着李和的手,“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李和甩开何芳的手,站起来,不管不顾的大声喊道,“沃特先生,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
92、交锋
西方人说我们历史只有两千年,他们都认定我们只有两千年,前面的历史都是假的,都是神话,不是历史。
中国考古学家说我们有证据,中国可信的历史一定是五千年。
西方人说,我说你只有两千年,你就说只有两千年。
李和今天就要这个板,不能你西方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中国有没有工业化能力,不是你西方人说了算。
李和站起来的那一刻,全场都惊呆了。
全部的目光都盯着李和身上。
突然间冷场了,全场没人说话
而且李和使用了“strongly,oppose”一词。
在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霸级别,英语基本都很好。
都知道,这表达反对的语气很重,跟强烈谴责是一个级别了。
包括在场的老师,学校领导眼睛盯着李和看,想不到出来这么个意外事件。
市里的领导问旁边的翻译,“这语气很冲,听着不对?这学生说了什么?你跟我说下”
翻译呆了呆,说道,“这学生好像不满,对沃特先生演讲发言表达强烈不满”
陈秘书气的要跺脚,“这不是胡闹吗?”
然后又转头看了看旁边的周校长,级别比自己高,不好发火,只得急切的说道,“周校长,这是你们学校的学生,你看怎么处理?这可是外宾,不但是教授,还是美国吉普公司的高层,搞不好就是涉外事件,一个学生哪能胡乱插手外事?”
周校长皱皱眉头,不知道是不喜李和的莽撞,还是不喜欢陈秘书的态度。
看了一眼美国教授,冲李和摆手示意他先坐下来。
辅导员章舒声倒是先看到了校长的暗示,赶紧过来要拉李和坐下。
何芳也吓坏了,和章舒声一人抓着一只胳膊。
李和只是正脑子充血,哪里吃这一套。
周校长是中国流体力学的奠基人,李和很尊敬他,但是不代表自己会妥协。
任凭两个女人使劲拽,也不为所动。
场面有点混乱。
赵永奇宿舍几个人在旁边干着急,都低声说,让李和赶紧坐下。
陈秘书和学校领导,脸都黑了。
怎么是这么个倔驴。
来京大的吉普公司人员除了沃特,大概还有七八个人,此时也只是看猴戏的表情,戏虐的看着台下的李和。
此时,沃特突然开口道,“西方有句名言,我相信同样适用于中国,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说”
沃特很绅士,表面上懂得尊重他人的尊严,彬彬有礼。
而李和打乱会场次序,突然间就让大家觉得他有点无理取闹了。
“哪个系的?真丢脸”,有不少学生私下里暗自嘀咕。
通常李和都是个很懒散的人,能躺着绝对不会站着,不屑于和人争论,哪怕跟别人争论的时候也没有要战胜对方的欲望。
李和的乐趣更在于知识和理性方面的成长,在于养花喝茶遛狗。
但是这一次他必须争。
他不想再白活一次。
李和必须发出一点声音,哪怕再微弱,也要说。
他要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是有希望,有未来的。
许多人的骨子里,这时候都同样的认为:不要说赶英超美,就连RB和韩国、新加坡似乎都是无法逾越的大山。
几乎所有的社会名人都在各种场合宣称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是没有意义的,日苯的工人效率比中国高得多,一个日苯工人能顶200个中国工人。
他痛心中国科研领域里成绩最好、业务最优秀的一批人,都选择离开中国,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没有希望了。
尤其是那些学航天、宇航、飞机制造、现代船舶、发动机等这类学科的高科技人才都选择了离开这个国家。
当然,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李和不能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指责任何人,道德绑架任何人。
一些人只是认为中国没有任何平台给他们施展技术才华,而在国外一个月就能赚到几千元薪水,这几乎等于当时在国内研究机构干一辈子的工资。
而像李和这样当初选择留下的,有些也并非出于爱国,而是因为他们不是成绩最好的那批人,没有达到让西方强国收留他们的标准,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留下来,和自己的国家站在一起。
但事实证明这些留下来的人才铸就这个国家的工业和制造业。
“神舟”飞船、隐形战机、核聚变、钢铁、化工、机械,甚至受人诟病的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