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点头,将左手里的一包银子交给郑伯,“郑伯,你称一称,应该还有四十九两多。”
郑伯喜不自禁,咧嘴笑着接过银子,口中道:“少爷真是有出息了,有出息了!”
说着,把包袱搁在厨房门前的瘸腿木桌上,一摊开便看见了里面一根根指许长的银条,白花花一片,闪得他流下两行浊泪:“这么多银子,老汉也就年轻的时候见过一回。
那一回的银子是老太爷拿一个山贼首领的脑袋换的。
五六十年啊,老汉本以为这辈子也见不到那样的好时候了。
幸而有少爷,少爷出息了!
老太爷、老爷泉下有知,也一定为少爷高兴啊”
王安过去把吃食也放到桌上,出声安慰郑伯。
大喜大悲最伤身体,老人年纪大了,就更得注意着。
“这是好事,郑伯哭什么?
以后正是你享福的时候,你这么哭下去,小心减了福气。”
打趣了郑伯几句,老人也就止住了哭声。
他擦拭着眼泪,把一包银条再次包好,却未收捡走,而是推给了王安:“少爷,这些银子是你挣来的,你自己留着吧。
咱们家还有些银钱,支撑日用已经足够了。
老汉见过老太爷练武,也知道穷富武的道理。
这些钱你就留着买些药材、拳谱之类的,增进自身的修为吧,实力长进遇到危险也有底气!”
“有这笔银子,咱家生活也能松快些,郑伯,我”王安确实想支一笔银子,用以去南平武馆进学、购买养身药材。
但五十两也太多,他只打算支取个二十两,余下的留作家用。
倒没想到郑伯会直接把所有银子都交给自己。
两人在院里不断推让。
片刻后,郑伯总算妥协,让王安拿三十两银子傍身,自己留下二十两充作家用。
郑伯把桌上的吃食摆了七八个盘子,铺在桌上,琳琅满目,香气四溢,让人食欲大开。
他乐呵呵地道:“少爷,先前娘舅老爷让同村的顺道来捎个话,说是乡下的粮食菜蔬都下来了,让你赴任试过后,挑个时间去乡下一趟哩。
娘舅老爷无所出,只你这一个亲外甥,手里有点东西都先紧着你。
你回去了可别忘了把今天这好消息告诉他。”
郑伯口中的娘舅老爷,就是王安的亲娘舅。
王安穿越过来,与之也接触了好几回,是个老实巴交的农人。
虽然不善言辞,但待自己这个外甥确实是一等一的好。
他知自己在城里过得拮据,总想方设法地接济自家。
乡下自榨的菜油、产出的菜蔬粮食、偶尔的散碎银子每回自己到乡下看他,回来总会拎上几十斤的东西。
“那我就明天到乡下去看老舅吧。”王安想了想,应道,“得给他老人家买些城里的吃的用的回去,郑伯,你下午去街上帮我买些回来。”
“好,好!”郑伯连连点头,“明天王六子那菜贩正要到大河乡去收菜,少爷就坐他的车回去吧。”
“都行。”王安分好碗筷,顺势坐了下来,招呼郑伯道,“先吃饭吧郑伯,我肚子都空了。”
饭后。
王安回到自己的房间,稍作休憩。
他随手从书桌上拿起一本薄册,入目便见温补方三个字。
“温补方”
磨砂着书页,王安低语了一声。
这本薄册是一无我氏所作,内中所载几道方子的效用尚在试验当中。
也不知无我氏最后试验成了没有?
大概率是没有试验成功。
倘若试验成功,消息必会传遍天下。
像崔二爷这样的武夫一定会知道,炼力一重炼肉的极致,乃是使拳如铁,炼肉如钢!
王安摇了摇头,颇为惋惜地放下薄册,仰面躺在床上。
依旧为炼肉如钢的境界神往不已。
可惜自己不通医理,不然也能将册子上的几道方子辩证一番,自己动手试验效果
想到此节,王安忽然灵光一闪。
他一骨碌爬起,眼里满是兴奋。
“我虽然不能亲身试验这道方子,也不能抓药给别人吃,把他人当成试验品,但却可以给猫狗喂药吃!
观察猫狗吃药后的反应,就能看出这方子有没有毒性。
只要猫狗吃了没事,我就能吃来试试!”
王安暗道自己是灯下黑,忘了这一茬,当即把册子上的第一道方子三元养身汤所需的各色药材剂量记好,匆匆出门寻药铺抓药去也。
三元养身汤,能凝练肌理。
肌理凝练完成,收缩肌肉便会发出如拉扯大弓似的绷的声响!
12、熬药
翌日。
天还没亮,菜贩王六子赶着骡车到了王安家门口。
王安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提上板车,付给王六子四个钱,便坐上板车,随着板车轧轧的声响,出城驶至大河乡。
他在卫河堤边下了车。
提着东西沿堤岸往东走三里地,便见一条下坡土路连着堤岸。
站在堤岸上,可见土路下有些民居院落,被苍翠树木掩映着,若隐若现。
那里就是王安舅父所居的村落涨水村。
他背着包袱走下土路,刚到村头,就看到一个瘦高的身影坐在村头的石墩子上。
瘦高的老人望见王安走来,遍布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来了啊。”
“舅!”看到老人,王安惊讶地唤了一声,“你怎么知道我今天会来?”
“我不知道哩。”老人摇头,起身帮王安卸下包袱,不顾王安的推辞,把那些东西都背在了自身身上,“我早上就来这里坐坐,就碰到你回来了。嘿嘿”
王安闻言挠了挠头,心里有些触动。
穿越而来以后,他也来过乡下几次,几乎每次都会在村口碰到舅舅。
想来也知,是舅舅往城里捎去消息后,就每天早晨坐在村口,等自己得到消息,回来看看。
“这带的是什么东西啊?
家里什么都有,哪用得着你带东西回来。”舅舅张发松了松肩上的包袱,埋怨王安两句。
王安忙道:“这些都是我在城里专门买的吃的用的,带回来好孝敬您和舅母。
您也别推让,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您。”
“好消息?”张发闻言,不再埋怨王安乱花钱,似是猜到了什么,咧开嘴角,“上次你郑伯伯捎信回来,说你快要考正式捕快了。
是不是考试成绩不错啊?”
“对,我如今已经成正式捕快了。
还考进了前十,以后可以留在南平府衙办差。”王安点头应是,看着舅舅一张脸笑成了菊花,心里也有些高兴,“衙门还赏了我五十两银子,我这才买这些东西,让您和舅母也跟着享享福!”
“五十两银子?!”张发吃了一惊,对这个外甥越发满意,“我就知道,你小子一定是个能有出息的。
安儿啊,好好地在衙门办差,王家以后就指着你呢。”
他拍了拍王安的肩膀,再不提五十两银子的事情,开怀道:“走吧,把这好消息也跟你舅母说说,让她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