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上,有效地遏止密集整齐的车阵进攻。战车车体笨重,驾驭困难,其机动性受地形和道路条件的限制,遂逐渐被步兵、骑兵取代。
不过战车虽然已经基本退出了舞台,可作为一种类似仪仗手段,还是存在的。
战车后面是各种攻城器械,也都是中原军队的主力装备。不过随着火炮的运用,日益成熟,攻城器械有些也已经没有那么重了。
装备方队,不管是玄武门上的人,还是普通百姓,最想看到的是最后的炮兵部队,作为现在中原最重视到部队,炮兵部队可以称得上亲儿子了,随着战马拉着一门门火炮走了过来,下面那些普通百姓,忍不住高呼起了“陛下万岁!”的口号。
不过曾易却很清楚,下面可有不少锦衣卫混在人群之中带节奏,整个胜利大阅兵期间,下面那些普通平民,之所以热情高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锦衣卫带节奏。
胜利大阅兵非常成功,别说是下面那些普通平民,就是曾易他们站在玄武门上看完之后,也是一脸的自豪之情。
胜利大阅兵之后,就是各方大佬们期待到分赃大会了,对于中原来说,战争已经基本结束了,参战的人,功过也都很清楚了。
阅兵结束之后,文臣武将们随着女皇,回到了皇宫之中。
最先册封的是吐蕃,西夏两位被抓囚禁了很长时间皇帝,圣旨很长,曾易听得都快睡着了,总得意思就是,就是先贬低了一下两国皇帝,说他们不自量力,不顾百姓死活,挑起战争。然后又是歌功颂德一波女皇。最终给了两人一个,非常侮辱人的封号,一个昏侯,一个庸侯。
两人高呼皇上万岁,接下了封号,如果是曾经的吐蕃与西夏皇帝,他们那样的奸雄人物,哪怕死也不会接受这么被侮辱的封号。
但为了以防万一,这两人,从周易回到京城就开始给他们催眠。总算是没白费事,这两人没有出现什么意外,全都接下了封号。
两人完事之后,就开始轮到那些军方大佬了,军功从来都是最容易封爵的,尤其是这样都国战,动不动就灭了一国的军工,基本上参与的军官,都得到了封赏。
尤其是西南大军主帅,西北大军主帅,北方军主帅,凭着灭了吐蕃西夏,占领草原,三人都被封了侯爵。副将也都有不同到爵位赏赐下来。
普通士兵也有很多得到爵位的,不过普通的军士,爵位只是军功爵位,军功爵位共二十级,分别是: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难度也是递增的,一开始还不算难,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当然了因为人头实在不好携带,后来干脆用敌人左耳来记录军功。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甚至他家里有做囚犯的父母,都可以立即释放。如果是奴隶军,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就升一级。
爵位越到后面越难,整个战争期间,士兵获得的最高爵位也就是,十等左庶长,这还是那位士兵拼死拼活的,斩敌几十人,其中有一个还是,敌人的万夫长。这才有了十等左庶长的爵位。想要获得最高的二十等爵位,曾易感觉,除非运气爆棚,弄死了敌人主帅,或者改变了战局,否则光凭杀敌,你就化身万人屠,都不一定拿得下最高到爵位!
第两千五百四十六章
战争是武将的舞台,册封最多的也都是武将,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文管的事了,如果没有文管坐镇后方,制定战略对策,解决军队消耗补给,甚至援军,武将就是再厉害,也不可能获得胜利。
不过文管的获得封赏并不多,主要都是给了,几个总要的大臣,获封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这些本来都是官名。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
太师太傅等等,虽然都是很高的位置,但相比公爵侯爵等,却无法世系,这也是朝廷限制文管的一种手段。朝廷治理天下凭的还是文官,草堂上也一直是文官占据主导位置。
武将爵位世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文管爵位一旦世系,很可能会形成世家,皇族可是最忌惮文管形成世家的情况。所以文管很难获得真正的爵位,大都是一些不能世系是爵位。
万火景这家伙,一直是女皇的心腹,甚至最早就是兴王的手下,兴王失败之后,也一直暗中保护小公主,后来也是辅佐小公主顺利登机的功臣。这次因为这家伙是兵部侍郎,也直接被封了一个少保的位置。
不关是文官,还是武将,爵位都没有太大的争议,但后面封锦衣卫,曾易他们这些人时,争议就非常大了。
青龙等人坐镇边关这么长时间,国战开始之后,跟着军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只是封了一个子爵爵位。结果文官立即跳出来反对。
争论再三,只给了一个,勋官十二转第九转护军,视从三品。青龙当年可是锦衣卫指挥使,也是真正的三品大员,结果就给了个这,赫赫战功,最多也就算是个官复原职。
后面曾易才知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人,获得勋官十二转第九转的护军,已经算是不错了,撼天冥日四人,只得到个七转轻车都尉的勋官。
由此也可见文管对于锦衣卫的打压,朝廷之中,其实皇帝与朝廷的矛盾,一直不断,而锦衣卫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一把来制约朝廷官员的刀。
更重要的是,锦衣卫不受朝廷指挥,只是听命于皇帝。由于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官员无法与之抗衡,所以锦衣卫可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