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问道
叶辰没有因为身上的道伤而放弃修行,两年,足以改变很多事,他还来得及去找机缘,更何况,他从踏上修行至今,总共还没到两年。
无法在境界上提升,他便将时间放在了参悟上。
天书人卷的两份残叶,还有身上的诸多功法,包括今日抽奖得到的,零零总总,不知不觉,已经堪比一个古老势力了。
先不说不死经,就他身上几部帝经,包括完整的青帝长生经和月灵经,就已堪比一些大宗门,若在算上无名大帝的明道诀等,甚至隐龙宗内的传承,都没他这么夸张。
他在参悟这些,想要熔于一炉,当然,境界不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想先打个基础,以不死经为根,创出一个适用于自身的功法,最少要直指涅槃境三转。
这很艰难,三花聚顶这条路,本身就涉及精气神的平衡,但他在尝试。
不死经的强大,足以容纳他见过的很多功法。
但仅有好底子还不够,这需要他将这些境界吃透,将修行的理念全部理顺。
这条路不好走,但他如今除了干这个,已经没有别的事。
“叶师弟,伤势好些了吗?”
就在叶辰修炼之际,突然,屋外传来一道陌生的声音。
叶辰走出一看,发现来的是一个青年,不由意外道:“你是清风师兄?”
这位他没见过,但也见过,这是韩九宫最小的弟子,清风,群星榜排名第十的绝代天骄,乃是隐龙宗年青一代第一个踏入过极境的修士,也是唯一一个。
不过传言这位很低调,很少出手,最少这一年多没有出过手,所以,眼下实力如何,很难断定。
“不错,一直听闻若愚师叔新收了一个弟子,但最近我在外面,没来得及回来,所以很好奇,却也没办法第一时间来见师弟,今日才回来,所以来晚了,抱歉。”
清风笑着开口,没有展露气机,不顾给人感觉倒是没有恶意。
“理应我上门拜访才是。”
叶辰轻笑,说着便挥手一引,道:“师兄难得有闲暇,还请屋里坐。”
“好。”
清风也没拒绝,进屋随意坐下,也没介意叶辰这里简陋,而是仔细打量着叶辰,惊叹道:“师弟果然底蕴非凡,这气机已经不输与我了。”
外面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真正见到,清风才发现,这位师弟是真的强,而且强的超乎预料。
他曾经也踏足过禁忌领域,自然知晓其中的强横,但如今再看叶辰,他发现,这位的底蕴多半比自己还强。
这让他心惊不已,同时也心头佩服。
底蕴的积累很艰难,尤其对于极境的修行,每一步都是刀尖上起舞,因为这一境界很难压制。
更关键的是,他在叶辰身上,感受到肉身和法力的共鸣,这表示对方没有偏颇,而是齐头并进。
不过要说谁更强,这也无法判断,底蕴是底蕴,实力是实力,真正交手,看得不仅是境界,还有功法以及个人对大道的感悟。
“师兄过誉了。”
叶辰倒是没敢承认,这是扯淡,他虽然强,但还没强到那地步。
“我这次来,是想与师弟交流一番,不知师弟意下如何?”
清风说出来意。
这让叶辰很意外,好奇道:“师兄是想论道?”
“不错。”
“可师兄走的比我远得多。”叶辰皱眉。
虽然这事他巴不得,但总觉得很奇怪,毕竟清风比他高出一个境界,指点他还差不多,哪来的论道。
“境界不过是假象,这不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悟,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清风说着,郑重道:“不瞒师弟,这两年来,我走过很多地方,拜访过很多天骄,也与不少前辈论道,但这些人里,能与你我一样,都踏足到至强领域,又愿意与我交流的很少,今日难得遇见师弟,还请师弟成全。”
叶辰见此,面色一肃,他看得出,清风是认真的,而且很郑重,不由凝眸道:“师兄这是想走自己的路?”
“不错,师弟看出来了啊,你果然懂我。”
清风大笑,道:“我们修行,一直走前人的路,终究难以超越,唯有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创出自己的法,才能走的更远。”
说着,他顿了顿,沉声道:“师弟,你说我们修行,到底为了什么?”
“每个人都想变强,甚至不惜以身犯险,有的为了强横的力量,有的为了报仇,然而境界无止境,成圣了,又有大帝,成帝了,又有不朽,不朽之后呢,是否有更高的天地?所有人都舍生忘我的追寻这条路,都说为了长生,可真的能长生吗?”
清风说着,有些茫然地看向叶辰,似乎想从叶辰这里得到答案。
叶辰沉默,凝眉沉思。
这是问道,也是问心。
叶辰忍不住问自己,我修行是为了什么?
原本,他想的是剑悬天下,他不喜欢这方世界,所以想着有力量了就去改变,也不枉自己走一遭。
然而随着见识越多,他看到了堪比大帝,不死不灭的妖神,也见识到天地大变,人族面临的万族回归的灭族危机。
他真的能做到吗?
又或者说,他还愿意去做吗?
他一直将自己当做外来者,与这方世界格格不入,处于冷眼旁观的角度,行事但凭自己心意。
但往后呢,他还能如此吗?
不知不觉,他陷入了自我的审视当中。
旁边,清风并没有不耐,这问题他问过很多人,有的敷衍,有的没有答案,有的答案直接,各有不同,又各有雷同,但终究还是两个字,变强!
清风也在寻找自己的答案,变强在他看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他想得到更好的答案。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叶辰陷入沉思,清风同样沉默,耐心地等待。
更远处,若愚也察觉到这里的动静,看着两位天骄相对而坐,彼此沉默,心头叹息,有欣慰又有担忧。
问道,这对他们而言,还太早了。
境界不到,不了解这方天地,终究有见知障,一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他们认识的天地,就仅有井口那么大,不跳出去,永远不知前方有什么,又谈何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