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8 章(1 / 1)

玄幻必须死 江天寥廓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便在尚云芝的教导下进行相应的练习,武道境界顺利的提升到了丹劲巅峰,这个过程仅花费了三天。

而跨过丹劲到无始境的那道坎。

她感觉离自己更远了……

对此,尚云芝曾跟她说过:“纯粹武夫才能跨越到武尊,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只是因为这样更容易而已。”

“纯粹,只是因为现实之中,所有的力量,一点一滴都是自己修炼而来。”

“所以基础扎实。”

“纯粹,只是因为最是现实,方能真正体悟大道。”

“所以武道圆满。”

“究其本质,其实与是否拥有幻想力量无关,只是世上之人很少有人在拥有幻想力量的同时还能迈入武尊境界,只是世人认为,现实之理与幻想绝不兼容。”

“其实不然。”

“不兼容的不是现实之理和幻想,而是……道。”

“你拥有幻想的力量,只要不在意这部分力量,根本就不会影响你,你在新春大战的时候无法突破,甚至走火入魔。”

“根本原因在于,你那个时候,渴求的只是力量,无论是武道力量也好,还是幻想力量也好。”

“你在渴求,甚至祈求。”

“这就丢了武夫之心了,如何能够跨越武道的生死关?”

“赳赳武夫,死不旋踵。”

“唯有敢让苍天下跪,才是真正领悟了,什么是武道!”

尚云芝的话语如今回荡在李玥的脑海当中,她战胜那名使双斧的壮汉之后,银枪伫立,意气风发,四下睥睨。

一时之间。

原本几位打算挑战的选手顿时停下了脚步,踟蹰不前。

过了一会,才有一人说道:“阿福,去杀了她。”

如此嚣张高调,正是先前李和遇到的那批世家子弟,说话之人便是韦培渊,见李和冷冽的眼神望来,韦培渊丝毫不惧,反而狞笑着抹了下脖子。

而韦培渊所驱使的阿福,正是他的长随。

四姓之一的韦氏,即便是少爷身边的仆人,也是伪圣的实力,只见那个佝偻在韦培渊身边,一直注意不要让自己身高超过主子的奴仆,在走上擂台后缓缓直起了腰,人们这才发现,原来他有一米九的身高。

此人长相十分平凡,也没有什么气势。

但在上台之后。

擂台护罩升起的瞬间,便以李玥无法反应的速度,一指就要洞穿李玥的眉心,手段之凌厉狠辣可见一斑。

也就是他动的那一瞬间。

李和看到了其实力,知晓不妙,于是,在阿福的手指抵达李玥的眉心之前,李和的剑已经先一步抵达了韦培渊的眉心。

这让阿福不由收住了招式。

擂台上,李玥大脑空白,但却不是那种无反应的空白,实际上在阿福动的那一刹那,她手中的长枪就发出了隐隐的枪鸣,整个人绷成了一张弓,即将爆发。

擂台下。

韦培渊的大脑有些空白,在李和动的一瞬间,韦培渊就看清楚了,那个速度并不快,至少在韦培渊看来甚至有些慢。

可是。

韦培渊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好像都躲不过那一剑,也拼不过那一剑……

回过神来的时候。

剑,已经到了眼前,瞳孔猛缩,韦培渊感觉呼吸有些艰难,他缓过神来,看向李和,艰涩沙哑的问道:“怎么会这么强……”

这完全没有道理。

区区一个临圣出剑的时候,他竟然连反抗都做不到?连换命都不行,这怎么可能!!!

李和没有看他,而是看着台上。

淡淡的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昨晚已经明悟,已经明道,随时可以入圣。”

“要不要我宰了你,再入圣宰了韦承业。”

“试试?”

365、接连悟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很大。

千古以降应该没有比它更大的口号了。

大到很多时候,人们看到这四句话,能够被它的气魄所感染,却不知道它具体是个什么内容,要做什么事情才能做到这四句所言。

李和以往看这四句,也只是觉得有个模糊的方向而已。

但因为最近读了不少书。

对于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从魏南仙执着中领悟到当今世界,哪怕经历了幻想时代,华夏人成为了世界的主导者,思维却依旧还是西方那套的时候。

他忽然明白了。

底层思维不改变的话,所有问题即便现在解决了,以后还会出现。

他明白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仅在阐述为人为君的道理,更是在阐述人与自然的道理。

他明白了老子为何一直强调“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他明白了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此“不敢为天下先”,应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解,“先”,当是“先乐”。

老子极为注重“不争”二字。

因为他知晓“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早已洞悉社会人心的根本。

《圣经》里面有一句话,被经济学家命名为马太效应:“凡是他有的,要加倍的给他,叫他多余;凡是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其实就是对“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的翻译。

是西方零和博弈那一套的核心,是赢家通吃,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本质。

但。

西方人只认识到了“人之道”,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还要“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要去参悟天道,要去天人合一,要考虑到“损不足而奉有余”是不可持续的。

要克己,要不争。

唯有学会克制,才是人,才是理性,才是文明,否则……只是野兽,只会毁灭。

当今世界。

所有人都想着“第一桶金”,想着“滚雪球”,金钱至上,那么,当“人之道”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必然就是灭亡之时。

我们常言。

华夏人是龙的传人,所谓龙,其实并非是任何生物,也并非是任何图腾,它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也时时都能见到。

龙,是苍龙七宿。

我们整个文明的发端,就是从仰望天空开始的,我们不仅是龙的传人,我们都还是“天子”,我们本身就是天道传人。

这里的天不光是天文历法,跟是世界万物之理。

我们自古就在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明白,人道,并非是“人之道”,还要有“天道”,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核心是“生”,是我们从古至今一直所追求的“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先贤圣人集合不世之智慧,给出的终极答案。

而非未开化的蛮夷只能理解的“死”。

那天,李和忽然顿悟了这些,也终于参悟了人道,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