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时,正巧碰见肃王殿下先行指路。第二回臣女撑不住,提前从游园宴上离开,一直没机会向亲王殿下道谢。”(1 / 1)

妖痣 令疏 161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一回 时,正巧碰见肃王殿下先行指路。第二回臣女撑不住,提前从游园宴上离开,一直没机会向亲王殿下道谢。”

  说罢,顾菀又向着老亲王行了一礼:“臣女便在此谢过老亲王。”

  这一番话下来,让李皇后不由得坐直身子,皱眉道:“只有这两次?”她听老亲王的讲述,二人接触应当是不少的呀。

  “回皇后娘娘,是的。”顾菀眼神清亮地望去:“若皇后娘娘不信,可以派人去查,看臣女有没有说谎。”

  老亲王在一边感到有几分的棘手。

  “若是说明面上,咱们自然只有这两回接触。”老亲王将手上的一沓信件挥得作响:“可是暗地里,顾小姐你摸着良心讲,你不是早就在这些信件中,和本王互诉衷肠了么?”

  顾菀回首望向老亲王,眉眼间是浓浓的诧异神色,带着几分懵懂无知:“信件?与您互诉衷肠?”

  “臣女怎么有些不明白亲王殿下的话?”

  老亲王见顾菀反应正常,挑不出有什么毛病,当下就有些着急,可面上并不能显露出来,只作伤心的模样:“你在信上时可不是这样说的。”

  他有些做作地抹了抹眼角,一副受到欺骗的样子。

  浑不知他眼冒精光,神色垂涎,只让人觉得他在说鬼话。

  为着叫自己的话更可信些,老亲王将手中的信件送到太后身边,言辞凄切:“还请太后和皇后仔细看看这些信件,莫要被她这负心女子的表面给骗了过去!”

  皇后自是十分乐意地接过查看,太后拧起眉头有些勉强地接过。

  片刻后,二人双双因为信上低俗的、还有挑.逗勾.引意味话语诗句而觉得眼睛中进了脏东西,面色都变得古怪中混杂着嫌弃,匆匆看了两行就不愿意再看。

  太后和皇后同时放下了信纸。

  “没想到人不可貌相,顾二小姐瞧着是个正经闺秀,私底下却是和窑子中的女子一般。”皇后看向顾菀,语气中有尖锐的轻蔑嫌意。

  太后嗓音低沉,将手中的信纸拍在桌上:“哀家相信顾二小姐的人品与眼光,绝不会写出这样的污言秽语!”

  两人同时开口,话语中的内容却是迥异。

  李皇后看着太后坚定相信顾菀的模样,心中就生了一股愤愤不平之气:她几次三番地为永福向太后求情,太后却偏不信她的永福,只是被人挑唆才做下错事,如今反而对着一个外人坚信不疑!

  恐怕太后是因为当年罗氏之死,对她疑心未消,耿耿于怀至今罢!

  “母后竟然如此相信顾二小姐。”罗皇后轻哼一声,眼中划过一抹讥嘲:“那不如让顾二小姐自己看看这封信,看能不能帮助顾二小姐回忆起些什么。”

  太后欲张口说话,便见顾菀主动道:“臣女和皇后娘娘想的一样,想看一看亲王殿下口中所说的那些信件。”

  李皇后高高挑起细眉,对身边贴身宫女使了个眼色,让贴身宫女将信件交给顾菀。

  然后,李皇后就微微地眯起眼睛,要将顾菀脸上的每一处细节都看清楚:她倒要看看,顾菀是要打什么主意。

  不光是皇后,寿康宫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细细地盯着顾菀。

  他们都看见,顾菀展开信奉后,便蹙起了秀气的眉毛,陷入了沉思,面上是震惊又为难的神色,好似……这上头的字迹,十分眼熟一样。

  老亲王浑浊的双眼兴奋瞪起,看着这一幕在喉咙中发出低低的、不可遏制的笑意。

  *

  朝贤殿是每日行早朝的地方。

  经过一夜的时间,诸位臣子早起时,基本都知晓了太后遇刺一事。于是,在汇报完朝政之后,臣子们纷纷对皇上表达对贼人的愤慨和对太后的关心。

  皇上今日的心也没有放在早朝之上,匆匆听了几耳朵的话,发现没有要紧的事情要处理,应付了朝臣们殷切的话语,就宣布散朝了。

  等皇上回到御书房的时候,谢锦安、叶嘉屿和靖北王世子已经在里头垂手候着了。

  三人齐声给皇上请安。

  “免礼。”皇上眉目冷肃,直呼了刑部尚书的名字:“孙涛,可有查出来什么眉目?”

  刑部尚书当即行礼回道:“回皇上,臣经过一夜的审问,已经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实际上昨夜刺杀太后一事是……”

  嘴中的“乌龙”二字还未曾说出口,皇上已经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刑部尚书的话:“直接给朕报是哪个狗胆包天之徒,意图筹谋行刺太后!”

  刑部尚书就颤颤巍巍地说道:“那些匪徒说……是老亲王指使他们的。”

  他话音还未曾落下,整个御书房就像忽然落入一个极大的漩涡之中。

  空气一点点地凝固、消失,惟有巨大的压力一点点扩张。

  让人渐渐地喘不过气来。

  等到即将窒息的顶点,刑部尚书忽地就跪下道:“皇上请听微臣说完……根据那群匪徒的交代,昨晚他们是受亲王殿下的指使,但是并非是为了刺杀太后,而是为了掳走镇国公府的顾二小姐,供亲王殿下玩乐……”

  说完这话,刑部尚书就将眼睛闭上了,有些不想去面对皇上的神情。

  刺杀太后一事是个乌龙,可雇佣山匪、强闯国寺、掳掠世家女子,对于皇室来说可是更大的丑闻呀!

  再想想一个月前,闹得沸反盈天的永福公主之事,到现在还被人唠闲话,抽在皇族的脸面上。

  刑部尚书如今跪在御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