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七夕二、三更合一 买地、收徒!(1 / 1)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一树山楂 5683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9章 七夕二、三更合一 买地、收徒!

  第二日, 方念真在鸡叫声中醒来,她在黄莺的房间,两人一起睡的。

  黄莺回到家里显然笑容也更多了, 方念真洗漱一番, 吃了顿可口的早饭。

  要说起她现在身边的三个“得力女将”,知晓主意多、有魄力, 小秋肯吃苦下功夫。

  那黄莺就是最体贴的,她很擅长润物细无声地把所有事情做好, 却又不邀功。

  比如今日这顿早餐,熬出米油的小米粥,大葱摊鸡蛋,还有两道爽口小咸菜,主食是柔软的鸡蛋饼。

  昨日方念真说来黄莺家,那肯定不能让她空手回家, 给她额外的钱她又不要, 死犟, 就要自己那份工钱。

  方念真没办法,拎了点小米、鸡蛋和火锅底料当礼物,结果这傻丫头又都用在她的早饭上了。

  吃罢早饭, 方念真就去了桃竹村里正那儿,里正见她来了也很是高兴。

  “方掌柜什么时候到了,可吃饭了?”

  两边客套了一番,方念真就表明意图,说自己想买块地养牛,里正听了这话就捋了捋胡子。

  “养牛羊一事, 我近日也有听闻, 村里东头和西头倒是有两块合适的地方, 我领你先去看过吧。”

  因为离东边近,方念真一行人就先去看了东边的草场,倒是挺平整的,因是冬天,看不出什么植被的痕迹。不过据老黄说,这里夏天草挺旺盛的。

  草场后面是一座几十米高的小山包,上面长着很多树。

  里正语出惊人,“方掌柜要是有实力,这座小荒山也可以包给你,村西边那个草场……唉,不好说。”

  大家都一头雾水,老黄也不是很了解,一群人边往西边走,里正就开始讲。

  “为啥我说,我对养牛羊一事有所耳闻呢,其实论起来,西边的草场是最好的,可是这里已经起了争端了。”

  “前两日已经有个富商来看过西边的草场了,说是要买下来,地契都起好了,我们邻村叫‘大柳树村’,那大柳树村有一户姓张的,他家突然冒出来,说自家有个姑奶奶的坟就在这儿。”

  “要买草场可以,得给他们家分钱,狮子大张口啊,买那块草皮才两千多两,张家非说惊扰了自家祖宗,要拿八百两,这里外里加到一起,就近三千两了。”

  说着话,一群人就走到了西边,方念真还真是觉得这里挺不错,面积比东边大,还有一条小河经过,想必夏日里是水草丰美。

  还没等方念真畅想完,从小河那边的村落里就气势汹汹来了一群人。

  为首的男子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个不停,生怕别人觉得他不精明。

  “你们是要买地?事先说好,这底下有我们张家的老姑奶奶,想买地,得经过我们家同意。”

  里正长叹一口气:“我说你们老张家也别太过分,这块地皮是我们桃竹村的,谁让你们家当初偷偷埋人过来的?”

  张家的人都挺横,一个看起来很是蛮横的媳妇扒拉开为首的男子,上前就是一顿大声输出:“你净说那个屁话,几十年前,这里本来是两村交界的地方,后来谁知道你们村用了什么手段,划到你们那边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方念真突然问了个问题:“坟头在哪?”

  张家人从穿衣打扮上看得出她是城里来的,倒是没敢得罪她。

  “反正就在这片,你要是实在不信,我们可以挖。”

  方念真表情复杂,“挖?连个墓碑都没有?”

  张家的那个媳妇一脸傲娇,“当初是有的,后来慢慢传下来谁知道怎么就没了。”

  方念真又问道:“那你家这姑奶奶叫什么?”

  张家人面面相觑,“都隔好几代了,谁能记住,回去查查族谱就知道了。”

  “那为什么她不葬在你家的祖坟?”

  张家媳妇好像听见了什么天方夜谭,“她合离了,后来也没成婚,没子嗣,怎么入祖坟啊?”

  方念真穷追不舍:“没成婚、没子嗣怎么就不能入祖坟了?”

  那媳妇是个急性子,说话都没过过脑子,就脱口而出:“她是个外人啊,又不是我们老张家的。”

  方念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拖着长声的“噢”了一声,“所以说,你们嫌弃她是个外人,然后现在还要这个‘外人’来给你们赚钱?”

  方念真注意到身边的黄莺狠狠地低下了头,两只手不知所措地揉搓着袖口。

  她多少明白些黄莺的不安,安抚地抚了抚黄莺的后背。

  张家的人没料到方念真的脑子和嘴都这么快,居然几句话就把自家人绕进去了,有些恼羞成怒。

  领头的一巴掌把他媳妇扇到一边,“别在这儿瞎说!回家去。”

  那媳妇不可置信地看向他,“张老四,我跟你拼了!我刚给你生完一个儿子,你就这么对我!”

  说完那边两口子就轰轰烈烈地打了起来。

  方念真懒得欣赏他们的“武术表演”,回了里正家。

  “方大叔,我还是挺心仪西边那块草场的,这样吧,你寻个两个村子都比较信任的中间人,迁坟费我给他们家八十两,问问能不能成。”

  “若是不成,那我就放弃了,就算买了那块地,只怕以后也不能消停。”

  里正按照方念真要求的,寻了个中间人去张家打听。

  中间人摇着脑袋回来了,“别看他们自己家打得脑袋都快开瓢了,一听我说八十两,一致对外,说坚决不行,至少得五百两。这事儿啊,我是摆弄不了。”

  方念真当然是不肯同意的,他们就回黄家歇晌,里正和中间人也被邀请,大家一起吃了顿午饭。

  方念真麻烦里正起草地契,因是村上的荒地,只要按律支付相应的钱数,再到当地县衙盖公章,她也就成了这块地的主人了。

  本来打算下午去县里盖一次公章也就好了,里正家的儿媳妇就匆匆来了。

  “方掌柜,我公公让我偷偷告诉你,有人来争东边那块地了。”

  “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小小的桃竹村,怎么竟也引来这么多人?

  方念真赶紧带着自己的人也赶往了里正家,却扑了个空,家里人说那人是县里有名的财主,里正不好得罪,对方又强烈要去看地,只得带着去了。

  方念真注意到里正家门前停着的马车,足有三辆,每一辆都比自己的宽敞,心里就有了些数。

  这人财力应是在自己之上,那便只能智取了。

  方念真跟黄莺嘀嘀咕咕了一番,黄莺就跑走了。

  方念真带着刘忠和小五也急忙赶往了村东边的草场,看见那一群人的背影,方念真就放慢了脚步,装作气定神闲的样子。

  “里正啊,我还是后悔了,我咬咬牙,勒紧裤腰带,还是想要西边的那片草场。”

  里正一时没闹明白方念真的情况,下意识想开口问方念真难道不介意张家人了吗,却被方念真一连串的话语压了下去。

  “还是那边的草场宽敞些,我不能只看眼前啊,日后待我多养些牛羊,这东边的就不够用了。”

  “里正大叔,您还是快给我起草一份地契吧,我现在就去县衙盖章,我也就回去了。”

  正在看地的一伙人听了这番话就开始交头接耳,“里正,西边也有草场吗?怎么之前听说那边不好?”

  里正此时终于看懂了方念真的眼神暗示,结结巴巴道:“啊,是,是有啊,只是前几日被人订了,订金还没退回去呢,我就没跟你们多介绍,那边是要比这边大一些。”

  “那还不带我们快去看看?”

  方念真“十分着急”,“里正,可是我是先来的呀,您就快回家起草地契吧。”

  县里的财主鄙夷地看了看她,“只要你没付钱,就没有先来后到。”

  最后方念真演了一场“拦不住”,又“迫不得已”地跟着他们到了西边的草场。

  那财主跟方念真刚来西边的反应一样,也是一眼就看中了,可巧的是惹人厌的张家人竟然没人出来闹事。

  财主十分满意,里正委婉地提醒他:“这块地皮,怕是价格有些高。”

  “钱财不是问题,我看中这块地了。”

  …… ……

  此时,张家人在忙什么呢?

  方念真给中午一起吃饭的中间人塞了一笔小银子,让他再去张家晓之以理,多劝一会儿,至少劝个半个时辰。

  张家但凡说得上话的,为了争利益,都在那处院子里唇枪舌战。

  倒是有小喽啰发现草场这边又来了人,可他上午是见过方念真的,此时见方念真又来了,也没当回事。

  只当她是放不下这块地,心里还暗自得意呢,如此来看,他们张家迟早能拿到这笔钱。

  里正与财主说了张家坟墓的事情,财主也没当回事,那还不是几十两就解决的问题吗?

  大财主以势压人,方念真假意求了半天,财主就是不肯松口,她只能“迫于无奈”买了那块东边的草场。

  拉着里正乘上马车就去县衙火速办了手续,呃,实际也没有那么火速,县衙说明日才能办理。

  方念真买了包糕点,里面塞了五两银子,那主事的人颠了颠分量,爽快地给他们办了。

  拿到盖了章的地契,方念真总算安下心来。

  虽然这一套行程下来,她花了将近两千两银子,但起码她保住了一块地,自己的牧场有着落了。

  而在里正家等张家人来协商的财主却是发了大怒了,先是斥责里正年老糊涂,不告诉他,张家是这样的狂妄人家。

  又气张家耍无赖,当即派下人回县城叫了一大批人,直接把那片地撅了个底朝天!

  方念真佩服极了,还得是“地头蛇”有勇气啊。

  最可笑的是,这地底下根本就没有张家人口中的“老姑奶奶”的坟墓。

  张家人傻眼了,他们家几十年都是这么传下来的,虽说谁也没去验证过,可每个人心里都确信这里应是有一座张家的坟的。

  他们反应神速,又痛斥财主,说他做手脚,让张家老姑奶奶尸骨无存!

  财主一纸诉状告到县衙,这后面的事,方念真就都是回新云州之后陆陆续续听说的了。

  回新云州那日天气很好,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小五和刘忠都坐到了车外。

  马车里,就只剩下方念真和黄莺,黄莺异常地沉默,方念真不与她聊天,她就不会主动说话。

  方念真叹了一口气,“你是不是听说了张家老姑奶奶的事,有什么想法了?”

  黄莺沉默了一阵,声音很小地说:“不嫁人好像也是种罪过,连个坟都没有,可我又……我又嫁不出去了,以后,我可怎么办呢。”

  方念真循循善诱:“抛开坟不坟的事不谈,你现在心里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呢,想嫁人还是不想嫁?”

  “现在好像……不想嫁。”

  “那就不嫁,若是嫁给不好的人家,生了张家人这样的,眼睛里只看到钱的孩子,你百年之后就能满足了吗?”

  黄莺好像一下子就被劝动了,忍不住扬了扬嘴角:“那样的话,我还不如不生孩子。”

  方念真摸了摸她的头发,“年纪还小着呢,先不用担忧这些,以后遇上良人再说。”

  黄莺好奇,“掌柜的,西边那块地若是真被那个土财主拿到手了,你不觉得可惜吗?”

  方念真只说了八个字:“宁惹君子,不惹小人。”

  “日后啊,那里消停不了。”

  车门外的小五支棱着耳朵,好似在神游,刘忠喊了他好几声他才听见。

  刘忠闹他,“你耳朵塞鸡毛啦?”

  “去你的,我刚才想事情来着。”

  一车人晃晃悠悠回到城里,方念真巡了两家店一趟,都还挺正常的,没出什么差错。

  她就回到家,提笔写冬至那日的菜单。

  冬至嘛,当然是要吃饺子的,多包几种馅儿。

  诶?包饺子?!自己是不是可以“蹭热度”,卖几天饺子呢?

  说干就干,小秋没在家,她就让黄莺帮忙包。

  她这次打算包牛肉馅儿的饺子,用牛肉包饺子,要比猪肉更紧实,最成功的牛肉馅儿就是要“抱团”,咬开饺子皮,里面像个肉丸子一样,还得流出些汁水来,才是最佳。

  调馅儿对方念真来说没有难度,她加了些大葱,好久没切过这么碎的葱了,葱辣得她眼睛直流泪。

  为了试验这顿饺子,她还特意炸了“料油”。

  料油,就是用葱姜蒜和花椒炸出来的油,小火将食材炸枯,调料的香气此时就都进到油中,将油放凉,拿来炒菜、拌菜都很是增味儿。

  食铺那边,她时不时就会做一罐,做菜的时候用。

  宅子这边倒是头一回,若是有香菜,这料油就更香了,可惜是冬日。

  将料油倒进牛肉馅里,再加好各式调味,使劲向一个方向搅,搅上劲儿了就可以了。

  方念真从冰窖掏出冷冻的菠菜团,这是她秋日里给菠菜切成段,而后焯水攥成团冻上的,将菠菜化开,取绿色的汁水和面。

  她要包“翡翠白菜饺”,一份白面团,一份绿面团。

  醒好面后,将绿色面团擀平整些,将白色长条面团包在中间,轻轻揉面,让它们合二为一,再分成圆形的面剂子。

  这时候就可以擀饺子皮了,饺子皮擀出来,中间部分是白色的,外圈是绿色的,这样包出来的饺子颜色就是上绿下白,远远地看好似一颗小白菜。

  黄莺看见这种技法惊喜极了,“掌柜的,你的法子可真多,这饺子太好看了,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

  方念真一脸谦虚,“这也不是我独创的,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方念真和黄莺带着生饺子去店里煮了,大家每人分到三五个尝了个鲜。

  莫大姐又是那个“欣赏”到最后才舍得下口的人,“念真啊,你说你这脑袋都怎么长的,这饺子也能包这么好看。”

  “莫大姐你快吃吧,牛肉饺子就得趁热吃才香呢。”

  方念真见大家都很喜欢的样子,就问道:“你们觉得立冬前一日我们开始卖这饺子怎么样?可以卖生的,也可以店里煮熟了,在店里吃。”

  “这个提议好,翡翠白菜饺,好看好吃又吉利。”

  “对,咱们多包几种馅儿的。”

  “嗯,还得包点素的,多种选择嘛。”

  ……

  离冬至还有不到三日了,方记众人又是好一通忙活,调馅儿这个“重责”就是方念真带着安子和小秋一起忙活了,好在莫大姐和面也是一把好手。

  至于包饺子,那就是大多数人都会了,只是有人包的丑,方念真便不让上手,这次包饺子依然是方记传统的“提成制”,按个数算钱。

  有的店员就急了,方念真只得又仔仔细细教了一遍包饺子的技法,有的人不擅长,但是慢慢包,还是能包好看的,熟练了速度便也快了。

  这几日天气冷,包好的饺子就放到不生火的屋子冻起来,半天就冻得杠杠硬了。

  立冬前一日,方记就推出了“发财饺”,生饺价格要比熟饺便宜三分之一。

  如今天气放得住,多数人还是买了生饺子回去自己煮。

  荤的有有猪肉白菜的、牛肉大葱的、牛肉萝卜的,素的就是豆腐的。

  方念真还别出心裁地包了少量土豆馅的、鱼肉馅的。结果这两样馅料过于“猎奇”,反而还引起了食客的追捧,成了“限量款”,毕竟,谁不想尝个鲜呢?

  筋疲力尽地做了三日饺子,冬至那日还剩下一缸,方念真干脆大手一挥,都煮了,给店里的人当作冬至的员工餐了。

  这下可是有意思了,这一缸因为都是卖剩下的,什么馅儿的都有,吃到什么全凭运气。

  按人头数分,每个人分到了十二个饺子。

  小秋不声不响的,竟成了运气最好的,一连五个都是肉馅儿的。

  小五就哀嚎着,他吃了七个,五个都是豆腐的!

  知晓笑他,“这是老天爷给你预示呢,让你减减肥,瞧你现在胖的。”

  小五确实比刚进店干活的时候胖了不少,在店里吃得好,现在升任“领班”了,也没什么体力活了。

  但他也没达到“胖子”的程度,只是圆润了不少。

  热热闹闹吃完这一餐,今天下午食铺这边也没什么生意了,很多人都选择在家和家人团圆相聚,方念真就回府准备她宴客的晚宴去了。

  小秋也陪着她,方念真温柔地看向她,“我虽然没跟别人说,但是你是知道的,今天也是咱们师徒俩的‘拜师宴’,来得都是我的好朋友,今晚你做的两道菜都准备好了吗?”

  小秋重重点头:“我准备好了,师父。”

  “嗯,做完饭记得换一身新衣服,去吧。”

  冬至宴席,饺子自然不能少,方念真包了新鲜饺子,因为桌上菜品很多,她将饺子都包得很小,图个吉利而已。

  她邀请的有石家三口,哦,算上肚子里的应该是四口。

  严氏自然是不方便来的,方念真今晨已派小五送去了节礼——她自己包的饺子。

  如今胡家生意也忙,方念真和他们也走动的少了,不似从前那样亲近,就也是送了节礼,没有邀请他们来。

  再就是莫大姐和栓子了,其余的就都是店里的了,知晓和小五,还有安子和小秋,还有宅子里贴身伺候她的黄莺。

  都不是外人,支上一张大桌子,热热闹闹也能挤得下。

  方念真派了马车去接石家一家人,石大嫂捧着肚子缓缓地从马车下来,方念真在门口迎接,赶紧上前扶住。

  给她寻了个宽敞的榻让她倚坐着,方念真就去后厨忙活了。

  零零总总做了十几道菜,大家都在桌前坐定了,等着方念真动筷就开席。

  方念真却站起身,“小秋,你过来。”

  小秋穿了一身红色的新衣,喜庆极了,乖巧地站到方念真面前。

  方念真说道:“今天是咱们相聚的日子,也是我想让大家见证一件事,我收徒啦!小秋,从今日起就是我的开山大弟子了。”

  众人愣了一下,纷纷说“恭喜恭喜”,方念真坐定,小秋跪在地上叩了三个头,敬上一碗茶,简单的拜师礼就算完成了。

  小秋咬了咬嘴唇,鼓起勇气说:“师父,您能不能给我赐个姓氏?”

  方念真是知道小秋的底细的,她自小就是奴籍,确实没有自己的姓氏,于是低头思考了一下:“‘容’字如何?容秋。”

  小秋又叩了个头:“多谢师父。”

  莫大姐、知晓和小五早就看出来方念真对小秋的重视,对此事倒不是很惊讶,满场最惊讶的好像只有安子。

  他毕竟还是个小少年,脸上藏不住事,虽然和大家一起祝贺着,但都能看得出他笑容的勉强。

  方念真瞄了瞄他,也没有多做解释,就开了席。

  “来,这面前有两道是我徒弟做的,你们都猜猜看。”

  大家纷纷动筷,品尝佳肴,本以为小秋做得肯定比方念真稍逊一筹,结果尝过一轮,愣是没人能确定哪道是小秋做的。

  石大嫂不由得夸奖:“念真啊,你这徒弟收得真不错,手艺值得称赞。”

  最后方念真揭晓,那道“松仁牛肉”和“糖醋排骨”是小秋的手艺。

  方念真似乎意有所指,“她谦逊又努力,是个好苗子,所以才打动了我,机会都是她自己争取来的。”

  这次宴会,依旧是宾客尽欢,方念真亲自跟着车夫将石大嫂一家送了回去。

  回到自己宅子,却见安子像个冰雕一样在门口蹲着等着自己。

  她心里有所预料:“怎么了,安子?”

  安子猛地抬头:“掌柜的,我有话想对你说。”

  作者有话说:

  好家伙,万字写得我手指头都麻了……

  你们觉得,念真妹子先收徒小秋,公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