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1)

明初第一太子妃 相禾 263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6章

  洪武九年八月, 姑娘们在宫中学习已有五个年头。

  当年,常乐和燕王妃宋瑜制定的教学计划,也是截止于此?。

  八月中旬, 马皇后凤驾亲临学堂,正式宣布学业结束。

  除了赐婚于老四朱棣,老五朱橚的徐妙云和冯洁得以继续留在皇后身边侍奉,其他?姑娘全部?归家,嫁娶随意。

  吕秀儿当场呆愣,虽自?年初至今,始终未有赐婚旨意, 众人?已经隐有猜测。

  皇家恐怕还是想要嫡子,当年皇帝宁等四年,也要等皇后生嫡子,甚至一个不够, 直到皇后平安产育三子之后,方给后院其他?女子解禁。

  第一个解禁之人?挑得还是当时容德俱佳, 但?无娘家后盾的孙贵妃。

  虽有猜测, 可到底还抱着一丝希望。

  但?是现在, 她?和其他?同窗一样,归家之后, 无诏不可随意入宫。

  她?已经十?五岁了,倘若太子今年不纳次妃, 明年不纳次妃......

  再等几年, 她?恐怕是人?老珠黄,再也没有机会?。

  父亲多年心血, 到底付诸东流。

  可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心底却似乎隐隐松了口气?

  因?为太子妃的救命之恩, 师生之谊?

  谁都知道,从古至今,后宫没有姐妹,只有你死我活。

  一旦入宫,从前情谊,烟消云散。

  ·

  九月,秦王妃邓兰产女,是为蒲城郡主,晋王妃谢云产女,是为寿阳郡主。

  一时之间,与常家利益相关者几乎都替常乐松了口气。

  实则,常乐本人?并无多少在意。

  她?要是能生个嫡子,那无论前面有多少皇孙,都影响不了正经嫡子嫡孙的地位。

  毕竟史书记载,朱标死后,朱元璋都愿意立本为庶子的朱允炆为皇太孙。

  那会?,可不是没有比朱允炆年长的皇孙,只是不是朱标的儿子。

  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好大儿,实在爱得深沉。

  她?要真的没有子嗣缘分,那无论有多少个皇孙,更是与她?没有关系。

  只是,常府、蓝府......

  倘若她?真无子,那到底朱标是有子,于自?己和常、蓝两府有利,还是无子更有利?

  这个问题没法深想,常乐逼迫自?己拍散脑海里大逆不道的想法。

  还是关心关心既为师生,又为妯娌的两个产妇吧。

  邓兰估计是用不着担心的,谢云那边是不是该提醒晋王朱棡多上?心一些。

  历史里的谢氏,貌似就是在生孩子后,一命呼呜。

  晋王朱棡后来又续娶了谢氏的妹妹为王妃......

  ·

  洪武九年,皇家喜事颇多。

  九月底时,吴王朱棣迎娶魏国公徐达长女徐妙云为吴王妃。

  十?月初十?,皇长女临安公主朱镜静下嫁韩国公李善长独子李祺。

  一时之间,李家风头无量,李善长满面红光,仿佛年轻了十?来岁。

  可也就在公主、驸马成婚的月余之后,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斥责李善长恃宠自?纵。

  原因?是朱元璋其间病了十?来日,都没有上?朝,而李善长和李祺不问候不关心,乃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估摸着两位御史大夫也没有想到,朱元璋竟会?采纳他?们的意见,削去李善长年禄一千八百石。

  这是什?么样的政治信号,难道李家前脚迎娶公主,后脚要倒霉了?

  总之,李善长一下子蔫了,果断闭门思过。

  连带着他?提拔的,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右丞相胡惟庸也低调了一段时间。

  可是,半年多后,朱元璋又命李善长和曹国公李文忠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李家圣眷又回来了,可喜可贺。

  更关键的是四个多月后,洪武十?年九月,朱元璋升胡惟庸为左丞相。

  那真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对,是两人?之下,除了皇帝,还有他?心爱的太子。

  胡惟庸飘了,左丞相,读书人?奋斗一生最高的地位,谁能不飘?

  他?那是一个洋洋得意,胆子越来越大。

  各方奏折,他?都先拿过来自?己看,凡事于自?己不利的全部?扣押,绝不会?呈送皇帝、太子。

  到后来,甚至官员生杀之事,都不禀告朱元璋,独断专行。

  那些年里,胡惟庸可谓风光无限。

  而试图弹劾胡惟庸的......

  比如吴伯宗,就是那个参加洪武四年科举,勇夺探花的英俊男子,他?力?陈胡惟庸专恣跋扈,然后......

  当然没有成功,还被自?京师贬谪至凤阳。

  自?始至终,太子朱标整个冷眼旁观,并与太子妃言:“胡惟庸,小人?尔。”

  常乐:“......”

  忍了又忍,她?还是忍不住道,“那还不是父皇欲擒故纵出?来的。”

  朱标:“......”

  完全语塞,毫无反驳之力?。

  常乐倒是来了兴致,悄摸摸问,“父皇真准备废除丞相制?”

  史书记载,朱元璋在杀掉胡惟庸的一个月后,强势撤销了在封建时代延续上?千年的丞相一职。

  他?在位的洪武年间,如他?所?愿,达到了皇权的最高度集中。

  朱标点头,半点没有隐瞒。

  老爹能容忍胡惟庸那个跳梁小丑上?蹿下跳,可不是脾气变好了,只不过打算拿他?的人?头祭奠即将消逝的丞相之位而已。

  常乐捧着茶盏轻啜,果然如此?,朱元璋果然是所?谋甚大。

  朱标见她?若有所?思,问道,“乐儿是不赞成么?”

  常乐一愣,随即轻轻摇头,“你知道的,我不擅长这个,丞相制该不该废,自?有你和父皇的考量。”

  她?向来有自?知之明,于非自?身专业之事,向来是多听少掺和。

  只不过,常乐好奇问道,“没了丞相,光你和父皇,看得完奏折,处理得完公务么?”

  他?两倒也还好,每天堆积如山的待处理事项,还有父子共同处理,有商有量,互相分担,那之后的子孙呢?

  难道幻想往后每一代,都能如他?俩一般,父子年龄合适,脾性?相和,齐心协力?,绝无猜忌?

  那可真把他?老朱家给美得,还妄想朱姓皇朝千秋万代呢。

  朱标闻言,脑海里不由自?主勾勒出?来一幅自?个长年累月,案牍劳形的悲惨画面......

  尤其老爹万一哪天驾崩,他?要独自?面对山一般堆叠的奏折,可怕,好可怕!

  尤其某些奏折,压根通篇废话,看吧,实在浪费时间,不看,万一错过什?么重点。

  但?是,朱标微微叹息,“爹也是担心臣子权利过大,别说丞相,哪怕大都督府也不想要。”

  常乐看他?一眼,在脑海里翻阅相关资料,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之后,顺手改组了掌管军权的大都督府。

  时任都督府统帅的是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的亲外甥,但?他?也没准备放过他?。

  因?为李文忠曾经指责过舅舅滥杀无辜,朱元璋当时因?战所?需,隐而未发,可一直有好好记在心里。

  李文忠也算命大,马皇后出?面保住了他?,可也只保住了命,职位什?么的是别想了。

  这个时候,常乐稍稍分出?心神?,回顾自?家老爹平日的言行举止,可否有得罪朱元璋之处。

  应该是没有的,老爹和徐达不愧是多年并肩作战的好搭档。

  一个把铁憨憨形象贯彻到底,一个把谨言慎行做到极致......

  也不是,自?家老爹本身就是个纯天然的铁憨憨。

  反正,这两那叫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

  自?个入宫多年,所?言所?行,朱元璋哪怕有微词,也从未给予难堪,也是沾了老爹的光,当然大部?分是朱标的光。

  

  太子妃但?凡行差踏错,那丢的也是太子的脸。

  朱元璋为了好大儿的脸面,也会?顺手照顾照顾儿媳。

  朱标亲自?燃起?炭火,斟茶煮水,笑嘻嘻道,“乐儿,你再与我说说丞相制废除之事的后续吧。”

  常乐抬眸,瞥他?一眼,堂堂太子使用“外挂”,毫不惭愧,还越来越熟能生巧了。

  朱标殷勤地给她?倒茶,又露出?个“谄媚”的笑。

  常乐看看他?,晃晃脑袋,挥去里头对于将来的惶恐担忧,调出?分析明朝官吏制度的史学资料。

  “父皇会?成功废除丞相这一职位,可没法废除将来权利堪比丞相的臣子。”

  朱标微微皱眉,慢条斯理饮茶,一副愿闻其详的模样。

  常乐轻啜口茶,“丞相不过是个官位名?字而已。”

  后面会?出?现一批名?为内阁大学士的臣子,他?们凭借自?己的学识、能力?,掌握的权利甚至超过历朝历代任何丞相得到过的权柄。

  好比朱元璋要求后世子孙娶妻纳妃,只可选择平民女子,以?防外戚干政。

  这一手段的确彻底消灭了外戚干政的风险,可谁能想到又出?现了个宦官干政。

  身残的宦官能得到权柄,其实还是丞相制废除衍生出?来的产物。

  朱元璋自?个身体倍儿棒,他?当政时期经受住了每天两百份奏折的考验,或许......

  也有可能没经受住。

  毕竟,现在政事均由皇太子标裁决,然后奏闻。

  他?也是一片爱子之心,怎么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儿子可能会?被累死。

  总之,他?的后世子孙是完全没有他?的好精力?,于是,读书识字的宦官们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朱标闻言,陷入沉思......

  丞相制度或许可消,可皇权是否集中,关键还是在于掌权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