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八零年代(4)(1 / 1)

快穿之回收站 林跃然 351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95章 八零年代(4)

  “就剩了些汤, 你想喝就喝吧,下回我请你吃好的。”

  葛二刚是原主的好朋友,既然他想喝, 倒不是不能给, 就是砢碜了些。

  不过想起当年上大学住宿舍半夜饿得起来泡面,总有人想跟着蹭汤喝,倒也就不奇怪了。

  他这话一说,葛二刚早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把剩下那点汤全倒在一个碗里, 端起来就大大地喝了一口,两眼直冒精光,还发出赞叹声。

  “这味道也太好喝了!比肉汤还香呢!”

  这话江易倒是相信,在石器时代,村民们天天吃肉,可在缺盐少调料又没有烹调手艺的时候, 那些肉的味道大部分又腥又柴, 只有少数的几种兽肉又嫩又香。

  而如今这个年代,物资匮乏,百姓们不过是解决了温饱而已,要论到口味享受, 都还只是萌芽阶段。

  而他拿出来煮的,是在他那个时代被评为口味最好的泡面之一啊。

  葛大娘看了看自家儿子,又似笑非笑地看了看江易。

  “那我先回了, 你们哥俩说话吧!二刚一会儿回来吃饭,光喝汤, 又顶不了饿!”

  哼, 就吹大话吧!

  谁不知道, 这江易浑小子,把口粮都卖了想去挣大钱呢?

  还请客吃饭?喝西北风吧?

  葛大娘推着自家板车就出了江家小院。

  葛二刚又喝了口美味方便面汤,就放下手里的碗,抓抓头,有些不好意思。

  “江易,我娘她就是听了些闲话,就着急火燎地来了……你那个西瓜,卖得怎么样了?要不,先卖我两个?”

  他说着就去兜里掏钱。

  江易赶紧拦住,“那批西瓜估计都是人家地里挑剩下的,长不熟的瓜,十个里头就有九个是白瓤,没法卖我就处理给了喂猪的。”

  葛二刚张大了嘴,“啊?”

  “那卖了多少钱?”

  “两块钱吧。”

  江易翻遍了原主的口袋和小金库,也就找到了一张一块,十张一毛。

  葛二刚心疼的脸都皱了。

  “几十块钱的东西,就回本了两块!”

  亏大了!

  这不是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小伙伴雪上加霜呢?

  “诶!”

  葛二刚丧气得跺了下脚,连喝汤的快乐都减少了许多。

  不过他还是撅着嘴,把汤给喝完了。

  他抹了一把嘴,“江易,要不咱明儿去山里挖些药材?”

  村里人也除了卖些鸡和鸡蛋,还有粮食啥的,没啥别的来钱快路子,可不就只能想着去挖点药材了?

  不过他们村子不靠山,离着山还有几里路呢!

  大江村的人要想去挖药材,还得偷摸着去。

  因为那边山脚下还有两个村子,有挣钱好事人家本村自己就挖了,遇上大江村的人,那肯定没好脸色,几句冷嘲热讽还是好的,没准还会叫来全村人一道赶人呢!

  这些信息这会儿就在江易脑海里浮现出来了。

  江易摇摇头,“没事,我有法子挣钱。”

  葛二刚压根不信。

  “你能有什么法子挣钱啊?你可别想不开去卖血啊!”

  城里医院听说能收血,卖一次血能给三十块钱。

  有些实在是没钱的村里人就会去卖血,卖血之钱还要喝上一肚子水,可那又有啥用,还不是要损身子?

  江易就笑了。

  “卖什么血呀,想到哪去了!”

  葛二刚还要再说,就听见远处传来大声呼喊,“二刚!二刚!回来吃饭!”

  江易赶紧把葛二刚送走,免得再拖拉,葛大娘就杀上门来了。

  正好水缸里的水也见底了,江易按照原主的记忆找出了水桶和扁担,挑上两只空桶,就去了村口水井。

  这村口的公用水井,是个不到二十平米的水池子。

  这水池子里的水是从十里外的泉眼处引下来的,当初为了修这个引水的工程,全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足足修了两个月才算修好。

  如今这水池子的水长年都是满的,要是水不足了,村里就有人负责打开抽水机,把水池子的水灌满。

  江易走到水井的时候,水池子的台阶前,正有两个人在打水。

  两个人都是村子里的中年妇女。

  刚见过葛大娘,江易心里难免有点犯怵,就把桶搁在一边,远远地等着这二位打完了,他再过去。

  “秀花姐你家小根的婚事办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办酒呢?”

  “哎呀,那家人刁啊!非得咬死了三转一响里头必须得有两样!”

  “嗨,你就这么一个孩儿,咬咬牙买吧!”

  “我倒是想买呢,为了图个好看,借钱能买上也行啊!可是这些东西都是紧俏货,都要票,还得有熟人!这不,前儿才托了城里他表姑,好不容易买着了两块女式手表。一下就花了一百六十多块钱!”

  “是啊,现在一块手表最便宜也得五六十,要是那种新样式的金光闪闪的,就得一百块呢!”

  “那可不!这剩下的洋车、缝纫机,收音机,那都是城里的百货商店里有,他表姑说一进回来就抢光了,就是有票有钱也买不着咧!”

  “是啊!现在的新媳妇啊,娇气得很,还要这要那!恨不得把公婆的骨髓都榨出来!我那两个儿媳妇,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这俩人数落着自家儿媳和未来儿媳,拎着水桶上了台阶,一抬头,就看见站得有几十步远的江易了,这表情就有点子尴尬,不过江易离得没多近,应该没听多少。

  再说了,她们是婆婆,吐槽儿媳妇,那还不是该的?

  江易跟两位大娘打了招呼,自己下台阶打水。

  远远地还能听到隐约几个字词飘过来。

  “……不容易,他娘……没人主持……”

  “谁家闺女……跟他?欠了一屁股账……”

  “……打一辈子光棍喽!”

  江易摸了摸鼻子,这村里的老大娘就是彪悍,说闲话向来都不管旁人能不能听见!

  这说的不是他还能是谁?

  不过她们说的那些话倒是给了他一个思路。

  他的可回收库里,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这些早就被时代淘汰的东西,可不老少啊!

  而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都是值钱的紧俏货!

  就算每一个品类他只能卖出去五样吧,那也足够他发家致富了。

  他要考虑的,是怎么给这些东西找个合理的来处。

  挑了水回到院子里,江易稍歇了歇,就打了两盆水放在院子当中晒。

  如今是夏天,这些水晒热了正好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洗个澡。

  昨天回来都是半夜了,屋里屋外他都没顾得上收拾,这会儿正好整理打扫一番。

  原主的姥爷江老爹是三代贫农,还是后头江老爹在村子里当了村干事,这才攒了一点点家底,不过后来也都被江胜英给折腾光了。

  江易收拾出来的,就都是一堆的破烂。

  什么破瓷壶、旧茶缸、烂竹席之类的,江易想要把这些东西回收一下吧,大部分居然都没成功!

  “嘀!该物品虽然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价值,但在别的时空也不具有任何价值,没有回收的必要,建议用户弃置,注:弃置该物品不会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 ”

  江易忍不住摇摇头,把烂竹席卷吧卷吧,和扫出来的灰尘一起,扔到了院门外的垃圾堆上。

  他扔的时候瞥了一眼,发现昨儿他扔出去的那双破烂鞋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院里院外一通大扫除,忙活到太阳快落山,他也出了一身的臭汗。

  赶紧端起晒好的水,进屋擦洗一番,再换上干爽的衣裳,再看看整洁干净的屋子和院子,江易感觉心里都清爽了许多。

  晚饭他也懒得做,从随身空间里拿出了两块烤好的肉,用灶房里剩的玉米面熬了个玉米糊,正吃着呢,葛二刚来了。

  “给你尝尝我家的馍……”

  葛二刚一坐下,就从袖子里摸出个馍来塞给江易。

  江易道了声谢,接过馍来慢慢地撕着吃。

  在石器时代,虽然他试着选出了原始小米,一日三餐有了小米汤小米饭可以吃,但现代的小麦却一直没发现原始种,想吃小麦做的东西,就只能从临期库里找,但临期库又是有二百斤的限制的,而且里头也不可能有新鲜做好的馒头啊?

  再度尝到这种喧软又越嚼越甜的麦香馒头,竟是格外的好吃!

  哪怕其实这个馍它只有一半是麦面,另一半是掺的玉米面,也不耽误江易吃得喷香。

  “来,你也尝尝我的。”

  刚刚江易啃了一块烤肉,还剩下了小孩巴掌大的一块。

  葛二刚惊喜地咽了下口水,“江易,你哪来的肉?”

  “昨儿回来的时候路过一个肉摊,他卖一天剩下的卖不动了,就便宜处理了,五毛钱割了半斤肉,我也不太会做,就烤了,我已经吃了一大块了,给你这块小的。”

  葛二刚也不客气,捧起来就啃,啧啧称赞。

  “这肉烤得真香啊!江易你什么时候还有这手艺呢?”

  “这比我家过年我娘做的肉菜还好吃!江易也得亏你是一个人,要是我敢把半斤肉都做了,非得被我娘唠叨死!”

  江易笑了笑,转移了话题。

  “二刚,大娘跟秀花大娘说得来不?”

  葛二刚早就三两口把那烤肉塞进了肚,还有些意犹未尽地回味。

  “秀花大娘?还可以吧!前两天她还叫我娘过去帮着做新被子哩!”

  “我给你看个好东西……”

  江易把葛二刚带进了屋,葛二刚一眼就瞧见屋里的变化了。

  “呀!这是你收拾的?这也太会了,比我娘我姐还收拾得利索呢!”

  江易可不是来听葛二刚夸他会打扫的,一指桌上。

  “你看这是啥?”

  葛二刚其实一进来就看见桌上有个黑不溜秋的盒子,也就砖头块那么大。

  他只顾看屋子里多整齐了,压根就没注意过这黑盒子。

  毕竟,他跟江易从小一起长大的,这个屋子他都不知道来过多少回了。

  江家多穷他还能不知道么?

  就算有个黑盒子没准是纸盒,是个空木头盒装东西用呢?

  听到江易这么说,葛二刚这才凑过去细看。

  “咦?这是个啥?总不会是收音机吧?你做的木头收音机?”

  看着上头有天线,有旋钮,又有开关的,葛二刚就随口开了个玩笑。

  他们半大不小的时候,最爱动手做这做那了。

  什么木头刻的手木仓,战斗机,拖拉机啥的,好像就是江易手最巧。

  他为啥跟江易这么铁,好像当初就是因为他拿着木头请江易帮忙做了个弹弓来着!

  江易无语地瞥了他一眼,直接打开了收音机的开关,又调整了下天线和频道。

  沙沙声里的音乐声渐渐清晰,“可爱的朋友啊?你从哪里来?快来和我们一起唱歌又跳舞……”

  葛二刚目瞪口呆,“啊,这,这不是段玉兰在唱歌?”

  “这真的是收音机?”

  “呀!还有这么小巧精致的收音机呢?”

  葛二刚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摸了摸,“这可真方便了,就算是去地里干活,也能摆到地头听广播!”

  他家也有个大收音机,就摆在他爷爷的桌上,块头真不小,抱起来足足几十斤,占去了小半个桌面!

  不光用电池费,它还时灵时不灵。

  只能收着一个频道不说,遇上那阴天下雨,它就全是沙沙声!屁也收不着啦!

  “咦?你家咋有这好东西呢?”

  葛二刚听完了一曲,这才想起来不对劲。

  “还记得我娘去给那个华侨当保姆不?”

  “当时她在县城里照顾了人家三个月,照顾得特别用心,人家又说要带着她出国去当保姆,家里的事就都丢下了,我娘也说还有个儿子,将来还得给张罗娶媳妇呢!”

  “人家那华侨老太太心肠好,又有钱,就说了,你给我用心工作,你这儿子娶媳妇用的大件,我给包了!”

  “就把从国外带回来的几样东西,给了我娘了。还有两件大的,是她掏钱托人在省城用侨劵买的。”

  葛二刚两只眼睛瞪得溜圆,听得如痴如醉。

  这种天上掉金饼的故事,年轻小子和姑娘们最爱听了!

  “这,这个收音机,就,就是?”

  葛二刚激动得声儿都不利索了。

  虽然不是掉他身上,可掉在他小伙伴身上,那也激动呀!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