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出征(二)(1 / 1)

将军,有妖气[重生] 秋白鸽 310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2章 出征(二)

  虽是朝堂之上, 但因太过惊诧,有些藏不住事的大臣不由诧异出声,又在一瞬间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忙不迭地闭嘴, 眼观鼻鼻观心, 心中却波涛汹涌个不停。

  “父皇, 儿臣有话要说。”

  在众大臣的惊讶中,太子此时已阔步至殿中, 他恭敬行礼,举手投足之间贵气天成,说出话却又激起众人的喧嚣议论。

  只见太子手持玉笏板,目光坚定,“儿臣愿带兵, 亲征西北!”

  少年人的声线,可说出口的话却并无半分轻佻, 沉着稳重,仿佛已经过千百次深思熟虑,那同皇帝相似的眼睛里写满了郑重和认真。

  让离得近的元老大臣,不由在心中赞叹一句。

  即便如此, 朝堂中仍有不少大臣反对的声音。

  龙椅之上, 皇帝并表态,一双细长的眼睛落在太子身上,让人看不出情绪,只是在没人注意的地方, 皇帝广袖龙袍下的手正微不可查地抖着, 他飞快一闭眼,掩去浑浊眼中的水光。

  再睁开眼时, 皇帝依然是不怒自威的沉稳帝王。

  “沙场征战不同儿戏,皇儿大病初愈,可想清楚?”

  太子双手交叠置于胸前,垂头郑重道:“儿臣身体已大好,还请父皇不必担忧,西北边塞乃是我大殷门户之地,倘若让突厥人攻下白城,长驱直入便若入无人之境,永安危矣。”

  “儿臣不才,却也知此局势紧急,愿领兵亲征西北,将突厥逐出大殷!”

  少年朝气蓬勃,掷地有声,在众大臣中又引起一阵喧哗。

  隐没在大臣队伍中的卢靖远忽的心头一跳,他偷眼看了眼为首的聂相,见他仍是一言不发,仿佛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一般。

  这边心思转了几转,那厢,太子已同众臣周旋数个回合,面对大臣们问题,太子一一应答,其中不乏引经据典,鞭辟入里,让一众文臣暗赞的同时,也让一些武职出身的大臣,心中隐忧。

  最终,皇帝竟力排众议同意了太子的请求。

  日头高升,温暖的阳光洒在殿前汉白玉雕龙石阶上。

  紫辰宫,听政殿建立在高台之上,与整座大殿相比,仿佛巨龙,两侧的宫道便像是龙尾,此时散朝后的群臣纷纷从此离开。

  皇帝负手而立,站在石阶的最高处。

  站在这里,紫辰宫殿前广场一览无余,他远远看着太子的背影,步伐沉着,却带着少年人的蓬勃与朝气,不由出神。

  “咳咳咳!”剧烈的咳嗽让皇上收回视线,孙公公见状忙上前搀扶顺气,眼神示意一侧的宫女递过来茶盏托盘,从随身带着的药瓶里到处药丸来。

  皇帝抬手示意孙公公无无事,他推开孙公公,低头平复,半晌后才将涌上喉咙的腥甜咽下去,这才接过茶盏,喝下药丸。

  一侧的孙公公见皇帝苍白的面色多了些血色,才顺着皇帝的视线,看见了走远了的太子,自以为猜中了皇帝的想法,弯腰笑道:“太子此次领兵,定能凯旋归来!”

  皇帝不语,孙公公以为自己骚到了皇帝的痒处,便继续笑呵呵恭维道:“太子殿下果然英武不凡,是天生的贵主啊!”

  这话一说完,皇帝忽的回头看了孙公公一眼,只一眼便让他闭了嘴,心中嘀咕,不知怎么犯了陛下的忌讳。

  皇帝再回过头时,太子的背影已看不见了,他看着空荡荡的殿前,眉头不由越皱越紧,细长的眼睛中满是让人看不懂的沉思。

  翌日,太子出征,领兵数万。

  永安城百姓皆出门看热闹,本以为太子年纪轻轻不足以威震四军,却未曾想到太子竟军威赫赫,高马之上身披甲胄,目光内敛而沉稳,丝毫不见少年人的浮躁,永安城众人不由惊叹。

  走过城门,太子回头再看一眼永安城,粗笔隶书而写的“永安”二字,高高悬在城头,巍峨的城墙未经灾祸,古朴而安逸。

  “太子,”又副将模样的人驱马上前,问道:“将士已整合完毕,是否现在启程?”

  太子回过头来微一颔首,目视前方,抬手朗声道:“启程!”

  车马粼粼,大殷的旌旗飞扬。

  只是没人注意,高马之上,太子扬起的手腕上一闪而过的红线,若有目力极佳之人,也定会奇怪,为何那红线只有几丝牵连,却竟未曾断开。

  高马之上,身着主将甲胄的,正是乔装易容作太子的霍长婴。

  霍长婴看着前方道路,想起昨日面见王皇后时的情景。

  温暖的含光殿中,王皇后睿智而沉静,一眼便看出他心中所想,竟还助他如此为之,以王皇后口中的意思,一是为太子谋取军功,二是找到太子体内妖蛊的根源。

  可这种法子有千万种,王皇后却令人改了太医院的病案,造成太子身体康健的假象,如此铤而走险,他不知道王皇后为何如此。

  更加令他遍体生寒的是,王皇后竟知他男子的身份!

  念及此,正午时分太阳正好,霍长婴却背脊渗出冷汗来,他不着痕迹地看了眼不远处的副将身边的小兵,那人身法诡秘,却正是王皇后安插在他身边的监视。

  霍长婴明白王皇后的意思,若有异,杀无赦。

  如今,他无暇顾及其中隐秘,霍长婴摸了摸手腕的红线,他只想快些再快些赶到白城。

  如是想着,霍长婴振臂朗声道:“轻装简行,全速前进!”

  “是!”

  众将士齐声应答,纷纷挥鞭打马,扬起阵阵尘土。

  而此时紫辰宫,清凉殿。

  聂贵妃面色不悦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沉着脸问道:“这一大早,你不好好读书,做什么去了?!”

  偷偷回来的三皇子身形一僵,他懊恼地低声抱怨一句,转过身来时已是一副乖巧模样,他凑到聂贵妃身边,“太子哥哥今日出征,儿臣是去宫门外送他了,母妃你……”

  啪!

  响亮的巴掌声,打断了三皇子未说完的话,聂贵妃收回手,怒斥道:“我怎么有你这么个没出息的儿子?!他领兵出征去挣军功,你去凑的什么热闹?!”

  三皇子被打得偏过头,脸上火辣辣,唇角渗出血迹,他眼睛里讨好的笑意渐渐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

  身后跟着的钟琴瞧见三皇子脸上的血红印子,心下生疼,脚下便不由地往前挪了一步,可他区区内侍人微言轻,什么都做不了。

  聂贵妃心中压着火气,她没想到东宫那个病秧子竟能下地了,不仅能下地,还能领兵出征,回头看着自家低头不语的儿子,她心里的火气越烧越旺。

  聂贵妃抬手又扬起一巴掌。

  “娘娘息怒!”

  钟琴终于忍不住了,扑通一声跪下,不停为三皇子磕头求情,聂贵妃无处发泄的怒火,像是一下子找到了发泄口,兜头向着钟琴而去。

  “来人!”

  聂贵妃转身坐回下,上挑的眼睛扫着跪在地上的瘦小内侍,“将这不懂规矩的小内侍,给本宫拖下去,杖责二十!”

  她挥开想要抓着她衣袖求情的三皇子,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聂贵妃才觉得自己心里的火气消了不少。

  半晌,聂贵妃瞥了眼身侧僵站着的儿子,缓声道:“皇儿去读书吧,至少别在学问上比东宫那位差,母妃便有法子让你与他争一争!”

  “相反,你若不争气……”言语未尽,茶盏叮的一声,放在案几上,令三皇子猛地打了个哆嗦。

  聂贵妃瞥了自己儿子一眼,越看心里的火气又逐渐升了上来,她烦躁地摆摆手。

  三皇子行礼退下,垂着头,遮住眼中的怒气。

  黑夜里,下人房里。

  蜡烛噼啪一声熄灭,屋子陷入一片昏暗中。

  钟琴趴在榻上,疼得动弹不得,额头冷汗直冒,清凉殿的人都知道他惹了聂贵妃不悦,杖责都是照实里打的,若非他年轻,此时竟不知还是否有命在。

  迷迷糊糊睡着了,钟琴忽觉得喉咙干涩,念叨着想喝水,本以无人应声,却没想到温热苦涩的汤药流入口中缓解了他喉咙的干涩。

  钟琴忽的惊醒,睁眼间就撞上三皇子担忧的视线。

  “殿下,万万不可,小的……”

  三皇子抬手打断他,将人往自己怀里拦了拦,让钟琴躺的更舒服些。

  “别动!”三皇子握住钟琴慌乱的手,“你正发热,莫要牵动伤口。”

  闻言,钟琴不敢再动,他静静趴在三皇子怀里,心中却五味杂陈。

  两下无言,许久后,三皇子才低低出声:“对不起,钟琴对不起,我……”

  “殿下!”

  钟琴吓了一跳,忙挣扎着要起来,“小的皮糙肉厚卑贱之身,怎能让殿下说这等话。”

  说到后来,他却忽的停下,钟琴愣愣地被三皇子紧紧抱住,几乎能感觉到三皇子贴在他脖颈上的呼吸,甚至能感到一道温热的水泽从三皇子眼中滑落。

  钟琴愣住,推拒的手忽然停下。

  “那个位子有什么好,母妃为什么我要和太子哥哥抢,我不喜欢,不喜欢啊!”

  三皇子带着哭腔的声音闷闷传来,钟琴心疼,慢慢拍着三皇子的背脊,他和三皇子一同长大,自小看惯了聂贵妃对他呼来喝去,没有半分寻常母亲的疼爱怜惜。

  虽然下人心疼主子很可笑,但他是真的心疼他了。

  “钟琴,从小到大我只有你,”三皇子声音闷闷地蹭着他的脖颈,像受伤的幼犬,带着低低的呜咽,“你,你别离开我好么?”

  钟琴被他勒的生疼心中不由地苦笑,他卑微如蝼蚁,生死哪里由得了他,深呼一口气,钟琴安抚地拍着三皇子的脊背,“不会,钟琴会一直陪伴殿下左右,一直……”

  月光微凉,在这狭窄昏暗的房间里,地位等级差别如同云泥的两人,彼此紧紧靠在一起,仿佛幼兽般依偎在一起,相互汲取力量,才能在寒冬活下去。

  大军很快出了京畿地界,连夜干了几天夜路,士兵都有些疲惫,便暂时休息。

  皇帝虽让没有经验的太子领兵出征,但仍为保险起见,为太子配的副将都是朝中仅剩下的几个上过沙场的,经验丰富的将领。

  霍长婴虽跟随师父修习过几日兵法,但也确然从有过经验,是以他对这几位副将态度都十分恭敬,倒也为太子博得了虚心纳谏的好名声。

  而就在霍长婴回到帐中,准备和睦安神时,忽见一黑影从帐外闪过,行踪鬼祟,他心下警惕,和衣假寐。

  夜半时分,军帐里忽的多了一道呼吸声,正逐渐朝着榻边摸去。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萧铎:婴婴再不来,我快成死人了(╯‵*′)╯︵┻━┻

  长婴:老攻么么抱抱,给顶高高

  萧铎(欣然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