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第 156 章(1 / 1)

成为富一代[年代] 鱼仔爱吃鱼 342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56章 第 156 章

  ◎退休……◎

  “斐, 我打算住一段时间呢,我想自己做饭,会不会伤害到爷爷奶奶, 我们在奶奶家吃饭时间长了, 大伯他们肯定有意见呢。”

  玉琳第一次和严斐商量,这些在她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你想吃什么,我来给你做。在我这里,你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你不用顾虑太多。”

  既然想自己做饭, 严斐就陪着玉琳捡了一捆干柴回去引火用。

  严斐回来给王桂花王大河不知道说了什么,就把自家的锅灶刷了,先烧了一锅水去去铁锈锅气味。

  等他们用了水,王桂花拿了一块肥猪肉来醒锅,一边洗锅一边说:“你们这锅都多少年没用过了,这两天先给烧猪食,等你爸爸妈妈回家了,你们在自己生活做饭。”

  王桂花没想到老二这么年轻就退休了,今年才50岁, 大毛调回来工作,孩子还是小夫妻自己带得好。

  老二两口子回来住一段时间挺好,毕竟这些年不在家和亲戚都生疏了,应该好好地走动走动。

  “玉琳, 你爸妈说什么时候他们回来吗?”

  “应该快了。”

  “那就好, 明天22逢集, 我们都去赶集, 买点年货。现在2、5、8逢一集, 一个月9个集, 街上热闹得很。你带着严斐也去逛一逛。”

  “好啊。”玉琳拿着退好毛的野鸡, 严斐厨房去拿刀来开。

  王桂花接过野鸡,在火上燎一燎毛,说鸡肠放着她来处理。

  严斐厨房切鸡肉,玉琳和王桂花拿水洗鸡杂。

  “奶奶,我想吃你做的葱油饼,泡鸡汤,可以吗?我太婆不是不愿意和你们住?”

  “你爷强叫回来的,沟边的你太婆身体不好,看能不能过了这个年,你爷担心的每晚都睡不着觉,听你爸今年回来过年,晚上才睡一会儿。”

  大太婆身体不好,怎么没人给她说。

  “奶奶,我等会儿拿东西,去看看大太婆吗?”

  玉琳有些着急,惦记着大太婆对她的好。

  “你等你爸爸一起去,她现在不认人,就只记得你爷爷和你大爷爷,孙子辈的都不认识了。吃饭也吃不香,人瘦的皮包骨头了。”王桂花害怕吓着玉琳,不想让她去。

  等晚上,严斐的葱油饼鸡汤做好,王大河自己端碗给送过去一碗,回来说吃了半碗饼泡汤。

  “严斐厨艺好,你太婆吃了半碗饭。”王大河笑着回来,看大家都等他吃饭。

  “你们怎么不先吃,都饿了吧!”

  玉琳跟着王桂花厨房端饭,严斐把二太婆吃过饭的碗送厨房,回来和王桂花王大河一起坐着吃。

  “没想到,严斐的厨艺这么好。”王桂花吃了一口油饼,笑着夸道:“饼子香软,没想到包上葱会这么好吃。”

  “鸡汤也是严斐熬的,特别香。”

  她碗里这又麻又辣的确实好吃,玉琳干掉一个油饼,喝了半碗鸡汤,严斐吃了两碗泡馍。

  晚上,干活的都回来了,聚在正屋说闲话。

  “玉琳,我怎么见你刷锅了,你跟着你爷爷奶奶吃饭这么多年了,怎么想着自己生火做饭呢?”张大红率先开口问道。

  “我爸爸退休了,准备回家养老。”玉琳故意说道:“总不能把爷爷奶奶吃穷了吧!”

  王桂花王大河心里一突,一想,也是,现在不说,等以后老二回来还不好说了。

  “你爸这么年轻就退休了,他不是吃供应粮的,回来养老,没地,吃啥?”张大红幸灾乐祸道。

  “反正不吃你家的米粮,我爸有退休工资,够他和我妈买粮食吃了。

  大娘,你们也别盯着我爷爷奶奶的口袋,我爸爸还没卑鄙到让父母养活,将来也有我哥我弟和我。

  我和严斐吃了爷奶多少粮食,我们会拿钱补给老人,都别当小聪明,先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守好了。”

  “你一个出嫁的女子,怎么说话呢?我们长辈就这样让你说的,你回你自己家去!”张大红跳起来了,李桂芝也不高兴,张淑英没说话心里也不高兴。

  玉琳直接道:“我爷爷奶奶都没说话呢,你跳那么高干什么,早就分家了,你少管我的事。愿意了当亲戚走,不愿意了断亲不来往就是了。”

  玉琳拉着严斐转身就走。

  “爹娘,你们看看,这玉琳张狂成什么样了,一点都不像个姑娘家,你们就惯着她吧!”张大红说完抓着王东智甩着袖子走了。

  其他几个人也跟着走了。

  洗了脚,躺在炕上,王大河对王桂花说:“你别觉得玉琳说话难听,她这么说,几家人才不会再盯着我们,毕竟他们和老五回来跟着我们吃饭,老大老三老四多心是难免的,老大媳妇说的话足以代表老三、老四,只是他们嘴上不说,心里也是这样想的。我把他们看透的。”

  “我知道的,都想着往自己小窝里刨食,现在我们年纪大了,他们恨不得搬家搬的远远地。连老四家的张淑英都是这么想的,只是她还算爱面子忍着呢。”

  说来说去,王桂花又怪老伴儿当初分家的时候没说清楚,老了谁给他们养老,自家大柜的粮食他们再吃十年没问题。

  “等老二回来,我问问他怎么想的。看他真在家里养老,还是要去北城跟着玉琳。

  要我说,老二两口子跟着玉琳挺好。姑娘靠得住,也跟男娃一样。

  玉琳现在说话刚硬和铡刀一样,她肯定赚到钱了。”

  王大河说着就笑了。

  王桂花想到严斐处处周全,也跟着放宽了心。

  第二天,起得晚,烧好面茶,王桂花见玉琳洗脸刷牙,笑着说:“你们快点,早上大队人马都去赶集,路上热闹得很。”

  “奶奶,你面茶烧的什么调和?”

  “核桃仁,鸡蛋和洋芋的,昨天的葱油饼我给你热上了,你和严斐泡着吃。”

  “奶奶,那我能喝两碗。”

  玉琳见李桂芝和张淑英都从屋里出来了,各自端着一个碗吃早饭。

  “玉琳,四婶就不叫你和严斐了,我们家的调和没你奶奶的多,也没她做的面茶好吃。”

  卖嘴的。

  “好的,我知道的。”玉琳进屋放牙刷。

  李桂芝见张淑英碰了一鼻子灰,窃笑着进屋,正对上端着碗要出来的玉花,嘴里骂道:“你急着投胎呢?跑这么快干什么去!”

  玉花把这碗面茶给玉琳端过来,说:“玉琳,我做的面茶放了藿香的,你尝一尝。”

  “谢谢!”

  玉琳接过碗把碗腾给她,严斐出去正屋厨房。

  严斐见她没跟着来,给她厨房里端了一碗面茶,又拿了一块油饼,玉花端来的面茶,两个人分着吃了。

  “还别说,加了藿香的面茶挺好喝。”

  玉琳把两个碗洗了,厨房里和王桂花说,玉花烧的面茶好喝,他们喝了,锅里的再不要了。

  “奶奶,我们留着肚子上街吃好吃的呢!”

  “好。”王桂花把锅里的面茶舀进猪食里,飞快的刷锅。

  等穿戴好新衣服,王大河背着背篼,王桂花也背一个,严斐背一个,玉琳就没背,三个背篼够背年货了。

  玉琳街上碰到大舅和大舅妈,给外公外婆买了一只猪后腿,让他们先背回去。

  本来打算跟张淑英买一只猪腿的,现在街上直接买了半扇猪正好大爷爷牵马了,给带回去分大太婆一只猪腿。

  街上现在有一条路,专门卖吃食的摊,卖包子馒头的,卖臊子面的,卖炒血馍馍的生意很火。

  一个大娘正用猪心肝肺五花肉炒血馍馍,撒上红葱,香味扑鼻,香的玉琳走不动路了。

  “斐哥,我想吃。”

  “三毛钱一碗。”大娘给摊位上等的两个客人铲了两碗端给他们回来,见玉琳馋样一笑,说。

  “大娘,给我们来两碗。”严斐笑着给她钱,大娘热情请他们先坐,等吃了再给钱。

  严斐旁边要了一碗红油醋汤臊子面。

  玉琳吃了几口血馍馍,把今年的馋解了,喝了一口醋汤,口才没那么渴了。

  吃过饭,玉琳去找爷爷奶奶,请他们吃的牛肉刀削面。

  街上碰到吴桂花,说等会儿王东林和范亚娟坐王东胜的拖拉机回来,让他们等一会儿一起回去。

  “麻烦亲家了!”王桂花笑着说。

  “客气什么,都是亲戚。”

  玉琳一听回去有车坐,就带着严斐去买粮食。

  粮食集里买了三百斤新麦,一百斤玉米,遇到专门赶集来的贩子带的二十斤新米,一斤要一块钱,玉琳都买了,又买了一些杂面,一百斤黄豆等,大白菜萝卜洋芋也买了一百多斤。

  严斐和王大河打听骡马市,说他想给岳父买一匹脚力马,王大河带着他们去看。

  枣红马黑马驹,白马都有,骡子毛驴和牛娃子,王大河挑来挑去,挑了一个一匹4年的老马,最出挑,枣红的毛顺亮。

  卖家要300元,最后290元买的,新的马鞍和笼头一共30元,缰绳卖家送了一根麻绳。

  “爷,我们两个坐车,让斐哥骑马回去。”玉琳见严斐当即给马上了鞍子和笼头,摸着它脖子爱不释手,笑着说。

  玉琳话音未落,严斐翻身上马,牵着缰绳动了动,马儿乖顺的往前走了。

  “我这马乖得很,是母马,你们买回去伺候好了,一年下一个马驹,两年就把卖马的钱赚回来了。”

  卖家给王大河爷孙俩笑着说:“你们这年轻一看就是会骑马的人。在我手里,小红其实没这么听话的。”

  “连马都见人下菜!”玉琳挽着爷爷的胳膊,笑着说。

  李桂芝和玉花看到正街上骑马的严斐,张淑英娘仨也看见了,惊讶不已。

  “玉琳这就买了一匹马?”张淑英隐隐有些后悔今天早上口快说的话了。

  “你还不知道吧,玉琳给她舅舅家一条猪腿,给她大爷爷买了半扇猪,已经送回家了。”

  李桂芝阴阳怪气笑着说:“老四家的,你早巴结的话,说不准也有你家的一条肉呢!”

  张淑英脸涨得通红,无言以对,大娟抢声说:“别人再有,不如自己有,三伯娘,玉花姐姐就是我的榜样!”

  “哼!”李桂芝再没说什么。

  玉琳又跟王桂花找她娘家人买了八十斤的手工挂面,准备走亲戚用。

  等到下午2点,终于盼到王东林和范亚娟坐着王东胜的拖拉机回来了。

  一家人把买的东西全部搬上车,拖拉机突突突的往山上开,路上遇到村里人,挤了一车人,玉琳买的粮食也是村里人帮忙背回去的。

  回到家,严斐给烧热水,范亚娟王东林洗漱,玉琳和奶奶厨房里准备一家人的晚饭。

  炒了一个五花肉白菜,下的酸菜浆水手工挂面,十来分钟就吃饭了。

  “爹娘,我退休了,以后你们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你们跟我去北城,我们一家就去北城,你们在村里,我和亚娟也在村里。”王东林吃着饭,对王大河说。

  这话,正被闻讯而来的王东智王东辉王东森王东胜四个兄弟听到。

  “说什么胡话呢,你还年轻,咋能在村里浪费时间,你和亚娟跟着玉琳去北城享福,我和你娘在村里住的好好地,哪里都不去!”

  王大河笑骂一声,高兴写在脸上,老二回来,给他们老两口撑腰来了,气长。

  “二哥,爹说的对,村里有我们呢。”王东森带头说。

  “是啊,是啊。”王东智王东辉附和着。

  王东胜也笑着说:“只要爹娘不嫌弃,跟着我和美丽去县里也行。”

  儿子们一番争抢,惹得王桂花王大河笑呵呵的,王桂花问他们吃过饭了吗?要不要再吃点。

  “玉琳眼光好,今年买的挂面涨面,还劲道。你们吃点?”说话是说话,并没有去下面的意思。

  “娘,我们家里都做饭呢,本来请东林家里吃饭,他现在吃着,那我们也回去吃饭了,晚上再一起说话。”王东森笑着对王桂花说。

  王东辉王东智也跟着说,是啊,兄弟好久不见了,晚上好好地一起说说话。

  父子一家人和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