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2 章(1 / 1)

皇袍加身 非我不二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刘仁赡守住了寿州,但他非常清楚这只是第一波进攻,这些人之所以离开并不是因为久攻不下,而是因为援军赶到。如果没有援军,或者大周军队足够多,根本不怕一点点援军的话,他们还会继续围城。

很快,刘彦贞与副将咸师朗也赶到了寿州。大部队也基本赶到,只是后援补给还需要一些时间,一行人站在城墙垛口之上,看着远去的一些尘土,此时已经看不到周军的身影了,只是距离还不算很远。

李谷把时间掐得很准,也正是刘彦贞赶到之前他才刚刚完成撤离任务。

“刘将军,听说大周已经撤军了,为何还固守城门不趁胜追击?”刘彦贞来到刘仁赡的身边,看见大周退兵自己心里也挺高兴,但总不能让他独占所有的功劳吧,自己必须要显得强势一点,否则此次出征毫无意义。

刘仁赡道:“大周退兵是好迹象,这都多亏刘太尉出兵来援,将周军吓走。想必周军也是早闻刘太尉威名,得知太尉至此所以早早退兵,否则寿州还要受围城之苦。”

听到这话刘彦贞心里舒服多了,刘仁赡还是很会说话的,只是说话语气平衡,而且节奏极慢,像是一句话要思索老半天的样子。不过刘彦贞也知道他就是这个慢脾气,哪怕周军攻破寿州城门,他也是慢悠悠的一点也不着急。

这世上单有这些慢性子,普通人跟他说话都会着急,遇上一个急性子两人非得打起来不可。

刘彦贞就是这种急性子,虽然知道刘仁赡原本就是这种慢性子并没有针对谁,但听到他这种语气和速度就感觉心里来气。赶路这么久,原本心里就着急,遇上这么一个慢性子……真想打他一顿。

“咱俩都姓刘,怎么性格差距这么大?你这个慢性子……早该改了。当年本官驻守寿州,他们谁敢来犯?就是欺负你这个慢性子,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看准你没胆子去追。”

刘仁赡道:“大人教训的是,下官一定改,一定改。”

就这几个字,周围的人等了半天刘仁赡才说完。虽然嘴里说一定改,但是看得出来,他这种性格是很难改的了。

当年刘彦贞也曾当过寿州守将,但那时候中原内乱自顾不暇,哪有余力进攻强大的南唐?不过那时候南唐也是连年征战,所以也没有心思攻打中原地界。寿州自然常年无事。

后来李璟先一步感觉到危机,认为刘彦贞的实力与性格根本不足以驻守寿州,所以让他回朝。虽然刘彦贞的口碑向来不错,但李璟很清楚刘彦贞就是一个绣花枕头,根本不能委以重任。

有刘仁赡守护寿州,加上城墙坚不可摧,李璟倒也放心。派刘彦贞前去增援,送一些补给粮草,过去倒也无碍。毕竟刘彦贞也曾担当过寿州守将,他对那里的情况也有一些了解。更何况此一战关系重大,刘彦贞也非常清楚,倒也不怕他乱来。

李璟这样的调度表面上是给刘彦贞升官,但其实他的重要性远不如寿州守将那么重要。别说是刘彦贞这种可有可无的官员,就算是南唐兵马大元帅皇甫继勋在寿州也必须要听李仁赡的命令。

这种关系就像是当年的郭威到了沧州,他也不可能调动沧州一兵一卒,他顶多帮助符彦卿守城,或是提出建议。但这个建议采不采纳完全看符彦卿的态度,郭威没有任何资格干预。

刚开始的时候刘彦贞还没想通,心里还挺高兴,官职升为太尉那可比一个小小的节度使强多了。但后来才发现,太尉官职虽高但手中实权不多,而节度使虽然官职不高,却有一方生杀大权。

刘彦贞当然知道此战关系重大,正因如此他不想所有的功劳全被刘仁赡抢走。自己刚刚出师,一战未打就结束了。就算回朝报信,同僚也知道是刘仁赡把周军逼退,而非自己的功劳。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刘彦贞道:“如今敌军撤退,这不正是追击的好时候吗?撤军必定没有阵形可言,此时出击便能一举歼灭周军,叫他们永不敢犯我边境。”

刘仁赡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跟一个脑残真没什么道理可讲。很明显周军是看见援军来了,生怕被截断后路所以撤离寿州范围,但无非是守住浮桥,绝不会退的太远。等他们的援军一到,依然还会冲过来继续攻城。

但这种情况怎么跟他说能让他明白?扯太远他又不耐烦,说太少他又不相信。当然,以自己这个语速,估计想解释清楚他也听不完。

“刘太尉,若此时出城追击,只怕中了敌军引蛇出洞之计,下官认为固守城池乃是上上之选,出城追击并无意义。刘太尉切勿急功近利,以免惹祸上身。”刘仁赡说话的速度很慢,如果把所有的理论和想法全部说一次……刘彦贞肯定听不完,所以刘仁赡选重点说,不跟刘彦贞太多废话,让他明白追求的结果与后果。

敌军如今已经退兵,就算追上去无非多杀几个,根本无法截断他们的大部队,而且这也只是先驱部队,就算全部杀光,他们的主力根本还没有来,这样做几乎毫无意义。

第九百七十九章 不会说话

刘仁赡这也算是好话,但是他说的不够清楚,而且太过简短,由其是那句‘急功近利’最不应该。在他的心里是一层意思,说出口又是另一层意思,进入刘彦贞的耳朵里之后变成了第三种意思。

刘彦贞原本小人,一句段根本不听主体思想,就听哪句话对自己不利。刘仁赡胆小怕事不敢出城,自己提出一个建议他就说自己急功近利,还说会惹祸上身……简直岂有此理。

“你你你你你……好大的胆子,你敢说本官急功近利?难道你的意思是你能打跑的敌军,我追上去就是死路一条吗?”

刘仁赡解释道:“太尉,下官并非这个意思。下官只说或许会中埋伏,如果中埋伏的话,也未必会死,顶多大败而归。”

刘仁赡真心不会说话,气得刘彦贞想打人。不过话已经放在这里,刘彦贞原本就想要出城追击,被人火上浇油已然决定要追出去杀败周军,叫他们再也不敢犯境。

“好~你说的好啊……”刘彦贞道:“那本官要是出去杀败敌军又当如何?”

“敌军已然败走,哪还有杀败之说?所谓穷寇勿追,以防有诈。咱们还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固守城池,方为上上之选。如太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