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8 章(1 / 1)

六扇门之剑指江湖 武小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走诏书的事情,是你禀报的。而且这个马皇后拿着朕的诏书,在满世界的招摇。引得各大门派不满。你说这件事,该如何是好啊?”

“皇上?您不承认,不就得了吗?”叶修文很溜的道。

“大胆!皇上说的话,那是金口玉言,怎么能不承认呢?”不待圣德皇帝开口,于公公便呵斥道。

“是啊!朕乃九五之尊,怎能如同市井无赖一样?”圣德皇帝也气道。

“皇上?那您的诏书之上,究竟是怎么写的?”叶修文想了想道。

“朕说:大明国建国以来,各派如同雨后春笋发展,这是好事。但是门派却有愈发做大驱使。长此以往,国难安。朕诏告天下,各大门派收敛势力,不许再干政地方,十年内,不许招收弟子。违令者,朕定然严惩不贷!.......”

“说的好!”

叶修文啪啪的鼓掌,而月儿与于公公不明所以,也跟着鼓掌。

但此时,圣德皇帝的鼻子,却差点被气歪了。心道:我说的好,难道我自己不知道吗?但现在是,各大门派对这份诏书很不满,朕必须要给他们一个答复。

这个答复,闹不好,就是兵戎相见。所以,圣德皇帝一直没有迟迟宣告。

“你别光叫好,这件事马上就要解决了。明日比武,后天就到了朕昭告天下的日子了。

而倘若一个不好,这大明国,便要再度陷入兵乱。

当年起兵,不也正是因为如此吗?前朝昏庸无能,百姓民不聊生,.......”圣德皇帝叹气道。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

“叶大人?你就想一个办法吧?现如今,朝中分为两派。一派是那些文官。文官说,让皇上亲手撕毁诏书,平西各大门派的怨气。而那些武将却说,不如一次性解决了。皇上直接宣布禁武,谁敢造次,就平了他!”于公公也道。

“这撕毁诏书,无疑是向各大门派示弱,这是不可取的。”叶修文道。

“那难道,就只有如同那些武官所说,与各大门派开战了?”圣德皇帝反问道。

“皇上,这也不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现如今,朝廷对于江湖又要了解多少呢?

各大门派的弟子,到底有多少人,皇上知道吗?

而又有多少人,是从这各大门派里面出去的?皇上知道吗?

而还有多少各大门派的弟子,在朝中为官,皇上又知道吗?

如果盲目开战,朝廷恐怕赢不了呢!”

叶修文进言道,而圣德皇帝也是这么想的,否则他早就开战了,还会如此为难。他是一国之君,想要杀谁就杀谁。

“那这也不妥,那也不妥,你要朕如何?”圣德皇帝蹙眉道。

“容臣想想,这件事,还真是难办呢!”

叶修文做做的道,但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主意。只是不想让自己太突出罢了。

试想一下,圣德皇帝自视甚高,他都想不出来的解决之法,你一开口就说出来,不用问了,你一准死定了。

因为你,知道的太多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恃才放旷!

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任谁都懂,别在皇上面前展示你的聪明才智,否则你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人物。这个人叫做‘杨修’。

‘杨修’就是一个聪明人,但后来,他却被自己给害死了。

说‘杨修’这个人,恃才傲物,几次三番不给‘曹操’面子。

一天,左右请‘曹操’去看刚刚为他修建的花园,看他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曹操’看完园内的景物,比较满意。

可是,当他走到大门口时,停住了脚步,并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头。同行不知为什么,只见他从侍从手中拿过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

在场的人都不知道丞相是什么意思,就去问‘杨修’,‘杨修’想了一下说道“门中加‘活’字是一个‘阔’字,丞相说门太宽阔了,应做窄一点。”

于是,工匠们按‘杨修’说的把门改得窄了一些。‘曹操’看后,十分满意,于是冲‘杨修’神秘的一笑。

这一笑,很有深意。‘曹操’留下这一个字,其实是要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学,工匠们不解,随后自然会去请教丞相。

但是‘杨修’卖弄,非要拆穿‘曹操’不可。‘曹操’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这笔帐,却记下了。

还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糖。

‘曹操’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放在桌子上,让大家看,别人都看不懂什么意思,只有‘杨修’看了以后,把酥糖盒打开,将酥糖分给大家吃了。

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得罪丞相,恰巧,‘曹操’从室内出来,见‘杨修’分酥糖给大家吃,就说:“为什么把我的糖吃光了。”

大家都为‘杨修’捏了一把汗,只见‘杨修’不慌不忙地说:“丞相亲笔写了‘一盒酥’,拆开就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我正在执行您的命令呀。”‘曹操’听了后,就再也没有说什么了,只是哈哈一笑。

这又是一笑,但对‘杨修’的恨意,却又加深了一层。

试想一下,‘曹操’留下这盒子,其实就是要与众人分享的。等他来了,就会问:我为尔等留下的酥糖,汝等怎么不吃啊?

众人会说不敢,然后‘曹操’就会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华,说:我这不明明写着吗?一人一口酥。就是要分与众人的。

但是呢,‘杨修’却恰恰太愿意耍小聪明了,于是接二连三的恶了‘曹操’。

后来,自然故事还有很多,例如‘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在他睡觉的时候,不要接近自己。但‘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

‘曹操’“愈恶之”。

又有一次,‘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反被吴质用计陷害,‘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愈恶之”。

而还有一次,‘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便再也忍不住了,杀‘杨修’之心,愈盛。

但让‘曹操’非杀‘杨修’不可的,还是“鸡肋”事件。

‘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曹操’为了复仇,便亲率大军20万为夏报仇,不想迭遭挫败。

这天,‘曹操’看到厨房送来的鸡汤,觉得目前的战局很像啃鸡肋骨,丢掉舍不得,要吃没什么肉。

此时,大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而答:“鸡肋!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听到这一口令,随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将要退兵。鸡肋,是要吃无肉,丢掉可惜。现在的战局也正是这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我料定魏王来日必要班师,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

夏侯敦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收拾起来。‘曹操’知道后大怒,以“乱我军心”论罪,将‘杨修’处斩了。

其实,‘杨修’说对了,其实‘曹操’就是这么想的,但是他恃才放旷,每每不给主子展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