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都不要着相,要保持安静,在行、住、坐、卧之间也要养其浩然之气,这才能不滞其入静之机。
古人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生生不已,浩然长存,脾气自然去掉,性情自然温和,心无燥火,如此则方好行功也。
第二重‘聚性止念’:
练功时心一静,往往就杂念丛生,浮游乱想,心息不能相依,对此可以用观光之法,收其散性,聚而为光。
做法是一面守静聚性,一面观光止念,互相利用。行功后,初时如白云片片,由外飞来,继而似浪水波动,由外聚内。久则眼前虚白一片,不见波动,这时方知性不乱矣。
光者性之表现,性散光即散,性聚光则聚,性定光则定,性满光则圆。所以,根据光之表现,即知性之聚散矣。
第三重‘凝神气穴’,这一重,便是真正的进入练气的阶段。
在聚性止念基础上,当眼前呈现一片浩白不动时,即将微意移于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心守太虚,意照气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寂而照,照而寂,久则寐寐惺惺,永无昏沉,睡魔自遣,真心独立,空空荡荡,但觉微息相随其间,吸气下不过气穴,呼气上不过心,绵绵若存。
在心息相依之时,即把知觉泯去,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氤氤氲氲打成一片,此炼心合气之功也。
第四重‘炼液化精’。
而叶修文与月儿,便停留在了这一阶段。
古语有云,口内津液是养生之宝,人能炼之去病延年。
津是肾水所生,液乃心血所化,此二物能助消化、补元精。
《黄庭经》云:“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芝灾不生。”在行、住、坐、卧之时,舌抵上颚,自然生出津液,待口满时,引颈而吞之,自然响声汩汩,直达丹田。
少时,心意入定,不知身在何处。待物极必反,静极生动,外阳举而元精生矣。
叶修文与月儿,一直都停留在了这个阶段,但却还生不出先天真气。
而何为先天真气?先天真气,乃是‘气海境’界以上,‘灵元境’的武者,才能在体内诞生的力量所在。
这先天真气,元气的百倍力量。寻常武者,不用练满,只要练出那么一丝丝的先天真气,便足可以同境界无敌。
练出拳头大小,越大境界杀人,不在话下。
当然了,这句话只对‘灵元境’以下的武者有效。
试想一下,当一个武者,突破到了‘灵元境’,体内同样诞生了先天真气,那你体内的先天真气的力量,就被削弱了。
不过,这不是说,你体内的先天真气就没有用了。而是对手的质量不一样,那么他的优势也就不一样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先天真气要被叶修文炼出来,无异于他再突破一两个境界。
只是这层桎梏,他还无法突破。
先天功第五重‘生精子时’。
字面的意思很简单,子时生精,最适合练功。
但是注解之上,却又不这么说。注解上说:天地子时一阳生,人身气质合乎天地,故子时元阳亦生。但人为情欲所牵,乱其自然,不能合乎天地,故阳生多在寅时,故为“活子时”。
内阳生,外物即举,但须知水源清浊,方化施功炼化。无念无欲,由静而生者,谓之水源清。从情欲而生者,谓之水源浊。
所以由此可见,这个生精子时,也未必说的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练功,才能达到一个最佳的练功状态。
于是,叶修文与月儿,就是在这个地方卡壳了,无法再继续修炼下去。
但此时,穴位闭塞,抵御体外的吸力,叶修文似乎,又明白了许多。
闭气而修,混元一体,未尝不可一试!......
第三百九十九章 元气七重!
叶修文一直无法参悟的先天功第五重,竟然在这个会抽取武者体内元气的苦修之地,被他给融会贯通了。
“月儿!闭穴,元气在体内流转,使心、意、气,三者混元一体,......”
叶修文喝道,月儿自然听到了,按照叶修文所述的方法闭穴。
通常人练功,都是气穴大开,吸纳天地之间残存的混元之气,以达到修炼内功的目的。
但是先天功的第五重,却有不同。
寻常功法,是用吸纳混元之气入体,提升自身的实力。而先天功却是提炼体内的元气。
将心、意、气,三者合而为一,提纯得不能再提纯,因而诞生更加强大的内力,便是真气。
很多人,都是无法参透这一点,所以只能修炼到先天功的第四重。
但是先天功的第四重,却与一般的修炼法门,也没有什么大不同。
所以,这才造就了‘凌霄阁’的人才凋零。
这先天功的品级不低,只是很多人练功,都不得法门罢了。
试想一下,倘若周身穴位大开,你一边吸纳杂质极多的混元之气入体,如何能提纯到与心、意合一?
而这个‘心’是什么?‘心’便是血脉之中的气血。
而武者凝血期,就是修炼的这个气血。气血属于一个武者本身的力量,并且这股力量不同于元气。并且比元气更加好操控。
而这一点,自打叶修文的‘血修罗体’便不难看出。
血修罗体,其实就是一种操纵气血的法门。
这种法门,将气血变成人的触觉,通过感知,增加密度挤压,来阻挡敌人的进攻。
当然了与此同时,也可以对敌人发动进攻。
所以一个人的气血,如此的强大,倘若不加以利用,那岂不是就太浪费了吗?
而‘意’呢?其实就是一个人精神力量。
其实在元气化形方面,‘意’这个概念,已经十分完美的体现了。
为何元气可以化形?就是因为有人的精神力量在里面,将元气想象,构思成为一种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是一柄利剑,也可以是一把刀,更可以是一只手。
而之前,元气的概念也解释过了,元气乃是开天辟地前的混元之气。
太极为一,意为混沌,混沌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世间万物,皆由混沌之气而来,所以元气,才能化万物。
虽然化出来的万物,只是虚像,没有自身的生命。但是人却可以操控它。
所以由此可见,这心、意、气,所融合在一起的真气,将有多么的强大。
当然了,真气强大,融合的消耗,也是可想而知,体内的元气,便如同流水一样的被抽走。
叶修文惊骇,因为倘若体内的元气得不到补充,都被这先天真气抽走的话,那么就坏了。
这苦修之地,可是会抽取人体内元气的。而一旦体内抵挡这股力量的元气,也被消耗一空的话,那么便可想而知。
于是叶修文赶紧拿起那枚‘朱果’,想也没想的,便吞入了府中。
‘朱果’入腹,五内俱焚。这天地奇果,果然非同凡响,其中蕴含着爆炸性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