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9 章(1 / 1)

捡宝生涯 吃仙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摊主说:“老板,速度一点,我还有事情呢!”

孟子涛对着发火的老牛摆了摆手,对小钱说:“你拿得出这么多钱?”

“拿不拿得出是我的问题,和孟掌柜你没关系,如果你想要这东西,价钱比我出的高不就行了。”小钱得意洋洋地说道。

孟子涛冷冷地看了小钱一眼,便朝着摊主道:“老板,行里的规矩想必你是清楚的,现在这种情况我也不想多说什么,我手里两件玉器,你若喜欢的话那就拿走,你若是不喜欢,我也不强迫!”

说着,孟子涛从手上拎着的口袋里拿出两件用报纸包好的玉器。

摊主讪讪一笑,他的想法还是那样,谁出的价格高就选择谁,于是就看着孟子涛的动作,看看玉器能否令自己满意。

孟子涛拿出的两件玉器尺寸都不大,而且乍看还有些不起眼,但仔细欣赏就能看出两件玉器玉质极佳,雕工精湛。

便听孟子涛介绍道:“清中期白玉雕双童嬉戏珮,以上等和阗白玉随形巧雕双童嬉戏,两童子面庞圆脸,头饰发髻,稚嫩可爱,相顾而笑,环抱相拥,欢闹玩耍,场景诙谐,喜庆祥和,一童子颈上饰绳穿铜钱,一童子脚旁落祥蝠一只,整器雕刻精巧细致,线条婉转流畅,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如意。”

“这件是清乾隆白玉雕玉兰花挂件,同样以上佳和阗白玉为材,其质温润,凝白如脂,巧雕玉兰花束,蓓蕾饱满,娇嫩待绽,花枝蜿蜒,迂回盘曲,花上巧色处恰落蝴蝶两只,全作雕琢精细,线条流畅,脉络清晰,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这两件玉器你可以拿出国内有名的拍卖会竞拍,加起来的成交价如果低于三十万,你可以来找我。”

孟子涛这一招令小钱愣住了,摊主也有些呆愣,马上就是一喜,他能看出这对玉器的精湛,如果能够上拍的话,都算得上是抢手货,别看不大,但三十万完全有可能。

小钱见到摊主表情变换,眼神惊喜,哪里还能不明白他的心思,这种人就是有奶就是娘的货色,所以他马上就哂笑一声:“别怪我没提醒你,上拍卖会的话,就算成交也是要手续费的,而且不确定性也很高!而我的钱可是马上就能够给你的!”

小钱的“提醒”令摊主回过神来,有道是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现钱无疑给他的吸引力更强,但两件玉器同样也有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价值会越来越高,将来的收益应该比现金高多了。

一时间,摊主又犹豫起来。

“老板,愿不愿意麻烦说句话。”

孟子涛可不想跟他浪费时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人过来看热闹,如果被一些人发现自己看中的是真品红定,肯定又要起一番波澜。

老板呵呵一笑道:“小兄弟,你这玉器虽好,但不是我喜欢的啊,不知道有没有瓷器呢?”

见摊主一幅贪得无厌的样子,孟子涛心里有些腻歪,不过他马上就调整好了心态,自己捡漏让对方占点便宜也没什么,于是又拿出那件湖田窑仿定瓷:“这件是宋代湖田窑仿定瓷,价钱多少我就不说了,如果你想换,必须再给我五万。”

其实这件仿定瓷也就三十万左右,他这么说只是为了让摊主产生错觉而已。

摊主一见孟子涛拿出来的瓷器,两眼都放光了,连忙问孟子涛讨要过去欣赏起来,过了片刻,他笑呵呵地说:“这位兄弟,如果你诚心想要我这件东西,咱们就这样换吧。”

“不行,不加钱我就太亏了。”孟子涛马上拒绝了,他不拿捏一下,说不定会引起摊主的怀疑。

摊主眼珠一转,呵呵笑道:“那我再补你五千,太多我也亏了。”

接下来,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摊主再给孟子涛一万块成交。

小钱冷哼一声,如果他手里有钱的话,非得让孟子涛再付出代价不可,现在也只能这样了,道一句:“你以后千万别后悔!”说罢,转身离去了。

那摊主朝小钱离开的方向看了看,心道:“傻冒,真当我一点都不懂啊!”

当下,摊主就与孟子涛交换了双方宝贝,为了以防意外,孟子涛还特意与摊主签署了一份协议,摊主也担心孟子涛反悔,当然乐意之极,喜滋滋地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小心翼翼地把瓷器收了起来,之后连生意都不做了,就开始收摊。

孟子涛如愿以偿得到了宝贝,这个时候哪还有心情逛集市,拿着东西就走向自己的店铺。

旁边的老牛好奇之余,也跟了上去。

由于时间还早,胡远亮和朱新跃都还没有到,孟子涛打开门带着老牛走进店里。

老牛盯着孟子涛手上的倒流壶说道:“我说孟大掌柜,你花那么大的代价换到这件东西,想必不凡吧?”

孟子涛笑眯眯地说道:“具体你看看就知道了。”

“那我看看再说。”

老牛拿起倒流壶,越看脸上的惊色越浓,最后忍不住问道:“这难道是真品?”

孟子涛笑道:“不是真品我花那么大的代价干嘛?”

老牛手一抖,差点没拿稳,只觉得手上的东西重若千钧,当然,如果换成钱的话,也确实差不多。

半响,老牛张口结舌地问:“这……这釉色,难道是传说中的紫定?”

(28/62)

正文 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军的消息

孟子涛笑着摇了摇头:“紫定的颜色要深一点,这应该是红定。”

“嘶……”老牛倒吸一口凉气,不管是紫定还是红定,对他来说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在他眼里有如金山银山一般的存在。

良久,老牛才回过神来,问出了心中的疑问:“这颜色是怎么划分的,我怎么觉得里面夹杂着一些酱色的味道。”

“你不会以为当时能够烧制出大红釉吧。”孟子涛哈哈一笑。

我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唯独没有大红色高温红釉瓷,这是因为红色釉不耐高温,烧制非常困难,被喻为千窑一宝十窑九不成之说,因此烧制大红釉成为世界史上一道千古难题,更是历代能工巧匠们的梦想。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

孟子涛接着说道:“北宋定窑酱釉瓷的色调差异很大,窑址出土的酱釉标本中,大多数呈较浅的酱黄色,此外还有酱红、酱紫、黑褐等色,并有大量的窑变现象。这种千差万别的色调,说明定窑早期酱釉瓷的烧造工艺尚不成熟。由此推断,文献中提到的‘定红’应该是酱色釉中色调偏为红色的一个品种。”

“你如果去故宫看过‘紫定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