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5 章(1 / 1)

捡宝生涯 吃仙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苏老笑道:“小孟说的对,我也有这个想法,但一直苦于没有实证,也许要等到将来有新的发现,才能得以证实了吧。”

大家就着这幅画讨论了片刻,接着苏老就把画卷收起来,准备放回去。

到底年纪大了,忙活了半天,刚才把画拿出来的时候,孟子涛就觉得苏老有些吃力,于是让苏老告诉他怎么安放,他来帮忙。

放好书画,孟子涛正准备离开这个角落的时候,直觉突然对他突然有了提醒,他连忙扫视了一下四周,目光马上就放到了眼前一幅标签显示为巨然的山水画上。

孟子涛心中一动,难道这幅画和得到的线索有关?

想到第六感不可能无的放矢,孟子涛相信了自己这个判断,于是询问苏老能不能鉴赏这幅画,苏老当然没什么意见,把画卷从博古架上拿了下来。

小心地把画卷展开,看到画卷上的内容时,舒泽顿时一怔,眼中露出了不可思议地神色。

因为,这幅画上的内容和先前看到的那幅仿巨然画的内容八九不离十,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在山间小径上多了一位骑着马的僧人,这一点不同而已。

而且,两幅作品的绘画技巧极其的相似,要说它们之间没关系,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是,虽然两者在保存方面有差异,但纸张等方面来看,应该也是一脉相承的。

见此情形,舒泽都有些呆愣了,先前还说孟子涛运气好,说不定会有新的线索撞上门来,没想到这才过去几天,居然就应验了,他都有些哑口无言了。

孟子涛也有些感慨,先前何婉奕跟他说,会不会跟先前得到的一个关于范宽的真迹有关(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他还觉得不可能,而事实也是如此。

但没想到一转眼,拐了个圏,他们居然在苏老这里发现了一幅这样的画,他心里都不禁感慨,女人的直觉实在太灵验了。

(9/62)

正文 第六百五十一章 记录

舒泽看到这幅画之后惊讶的神态,被苏老收入眼底,这让他有些奇怪,问道:“小舒,这幅画有什么问题吗?”

舒泽看了看孟子涛,接着半真半假地说道:“我先前在朋友那里,看到过一幅内容非常相似的画作,所以觉得有些惊奇。”

苏老也来了兴趣:“难道绘画技巧都差不多么?”

舒泽说道:“我觉得差不多,但具体就要问子涛了,他的眼力比我好多了。”

孟子涛接过话道:“我认为很可能是同一人所作。”

“那你判断出是谁的作品了吗?”苏老连忙问道,这幅画他查证了很长时间,但就是查证不出作者是谁。

孟子涛说:“我也不太清楚作者到底是谁,不过从绢纸等特点来看,应该是宋元时期的画家所作。”

苏老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宋元时期能够达到这等水平的画家,应该不太会名声不显吧,你觉得会不会是黄公望所作?”

黄公望山水师董源、巨然。晚年变其法,自成一家。所以说,黄公望确实有可能是作者,但孟子涛拥有异能,得知两幅画的创作年代,和黄公望所在有年代相差不少,可以肯定他不是作者。

孟子涛说道:“我觉得不太可能,别的不说,这幅画上可看不出黄公望的个人风格。”

“这到也是。”苏老对此也表示赞同。

孟子涛接着说道:“另外,宋元时期,社会动荡,有些文人墨客避世不出,此人名声不显也是有可能的。”

苏老点头道:“说的对,不过这样一来,想要搞清楚作者就不容易喽。”

孟子涛考虑了一下,说道:“苏老,这幅画能不能让给我,我想做一下研究。”

苏老到没有多想,以为孟子涛只是单纯为了研究而已,就笑着答应了:“这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有机会的话,可要通知我一声。”

“那是一定的!”孟子涛笑了笑,又接着问道:“冒昧地问一下,不知这幅画是什么来历啊?”

苏老呵呵一笑道:“这幅画其实是我几年前去汴梁会友,在当地古玩市场的地摊上得到的,算是捡了个漏吧。”

孟子涛心里一动,难道背后的秘密真和巨然的生平有关?可惜是在地摊上捡漏得到的,估计很难通过这一条线索,找到原先的主人了。

接下来,又欣赏了几幅书画作品,大家还是有些意犹未尽,不过时间已经不早了,只能有些遗憾的表示下次再来欣赏。

最后,孟子涛又选了一幅郑板桥的梅竹图,此图构图简洁,只有疏竹两竿,老梅一株,但充满生机,竹以浓墨写意法画成,梅树干笔双钩而成,墨色、笔法形成对比,为郑板桥少见的佳作。

这幅梅竹图和刚才那幅佚名作者的仿巨然山水图,两者相加的价值将近千万,差也差不了多少,但关键佚名作者的作品,有可能夹杂着线索,不能以单纯的价值而定。孟子涛觉得已经差不多了。

本来苏老还想让孟子涛再拿一幅小尺幅的作品,不过孟子涛没有同意,苏老也没有硬塞。

从苏老那出来,大家坐车返回别墅,上了车,舒泽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怎么样,有没有发现新的线索?”

何婉奕和司马月澜也都现出了好奇之色。

孟子涛笑道:“这幅画保存的那么完整,哪有那么容易发现线索啊。”

舒泽有些失望,说道:“会不会线索也有装裱内部?”

孟子涛说:“这就不好说了,说不定在内部,说不定这幅画其实并不包含什么线索。”

舒泽笑了起来:“我相信你的运气,如果没有线索,这幅画应该不可能‘自投罗网’的。”

何婉奕和司马月澜也都笑着说事。

“那等回陵市后,我就去揭裱。”

“怎么还要回陵市再说啊?如果需要专业的工具,咱们马上去买不就行了。”

孟子涛笑着摇了摇头:“你以为揭裱就这么简单吗?”

一幅老画的揭裱是非常繁琐的,以普通宣纸画而言,首先,要将画面原来那层命纸(指附在画面背后的那层纸)撕下来,然后将作品背面朝上,用水浇湿,摊平,再上浆糊、贴命纸(又称为“小裱”)、上板,等待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后,经过方正(用尺子、刀子等工具裁剪命纸多余部分)、上绫、大裱,再经5至7天的时间自然风干,最后上天干和地支,一幅揭裱的画就完成了。揭裱前前后后共有30多道工序,一般需要耗时一个星期。

舒泽对揭裱的步骤也有所了解,说道:“咱们只需要找到线索,哪来那么麻烦啊。”

孟子涛说道:“那揭下来的画呢,难道就放着不处理啊?我明天就要去西京了,哪来那么多时间处理。”

司马月澜接过话道:“老话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