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1 章(1 / 1)

捡宝生涯 吃仙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个房间,孟子涛都觉得快要无功而返了。

房间里堆着杂物,看起来没什么奇怪的地方,不过,孟子涛环顾了一下,却觉得有些奇怪,但又一时半会搞不清到底哪里奇怪了。

孟子涛缓缓地踱着步,脑细胞飞速运转,当他把手搭在一张桌子上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对了,这里太干净了!”

孟子涛哈哈一笑,他觉得这个房间八成有猫腻,不然的话,哪个人吃饱了闲的,会把堆着杂物的房间,都搞得这么干净?

孟子涛连忙翻找起来,有时还在墙上敲击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东西藏在墙里。然而,他搜了一圏,却根本没有找到什么,这让他多少有些纳闷,难道自己是遇到有洁癖的人了?

孟子涛想了想,觉得这事应该不太可能,整个窑厂邋遢的房间又不止一间,反而把杂物间弄的这么整洁,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至于自己为什么没有找到,肯定是其中有什么关隘自己没有发现。

看到旁边有一张老旧的扶手椅,孟子涛就准备坐下来好好想想。

“哐当!”

孟子涛被吓了一大跳,紧接着,他就有些哭笑不得,原来是椅子上的扶手坏了,被他碰了一下,就掉到了地上。而且椅子的扶手还是硬木的,声音有些大。

孟子涛弯腰准备把扶手从地上捡起来,这时,他注意到地面居然是花岗岩铺的地,突然又有了一个主意,于是干脆就拿扶手在地上敲击起来,至于原因,大家想必都能明白。

“有了!”

当孟子涛敲到靠近一个柜子的位置时,突然发现声音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再仔细一看,发现这块花岗岩的缝隙有些大,而且柜脚有新移动的痕迹,知道自己差不多找到地方了。

于是,孟子涛连忙把大家叫了进来。

把柜子移开,接着大军用工具把花岗岩撬起来,马上就有一个黑黝黝的洞口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用手电一照,只见里面放着了几件相当精美的瓷器,款识从明代永宣到清三代,如果是真品,可都是百万以上的珍品。

孟子涛一一鉴定,这几件瓷器的做工都比较精细,而且也做的惟妙惟肖,普通人很难发现其中的破绽,拿到市场上,估计又能骗不少人。

当然,对孟子涛来说,这样的东西还难不倒他,马上就能发现几个破绽,估计正是因为这样,对方才没有带走,但砸掉吧,他又觉得可惜,才藏在了这里。

孟子涛先说了鉴定结果,之后说道:“郑哥,我觉得吧,咱们可不可以试一下守株待兔?”

“这个主意不错,子涛,谢谢你。”郑宗先眼睛一亮,想了想觉得有道理。既然东西没有砸掉,那主人就可能自己或者派人来把东西拿回去,所以守株待兔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孟子涛呵呵一笑:“这事哪用谢,就算我不说,你马上也能想到。况且,我这人只能出出主意,具体工作,就要靠你们了。”

“你呀,就别这么谦虚了。”郑宗先哈哈一笑,就把任务布置下去,等这边准备好了,就等着对方自己上门了。

了结了这边的事情,郑宗先开车带着孟子涛和大军返回城里。

聊了一会天,郑宗先想到一件事情,问道:“秦森林派人调查你之后,你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孟子涛摇了摇头:“可能上回我走得急吧,没遇到什么麻烦。”

郑宗先说道:“这事一直拖着也不好,要不我直接把人逮到局里去吧。”

“也行。”孟子涛点了点头,这种事情久拖不绝确实不好,还是快刀斩乱麻吧。

“子涛,一会有什么事情吗?”郑宗先问道。

孟子涛回道:“我在郢都哪还有什么事情,怎么了?”

郑宗先笑道:“那行,我带你去一家本地特色的饭店,保证让你吃得流连忘返。”

孟子涛笑道:“那当然好,看来今天又可以大饱口服了。”

车子停在一家古香古色的饭店前,此时周围已经停满了汽车,看来这家饭店的生意非常好。而用郑宗先的话来说,如果他不是和老板有旧,现在来根本订不到位置。

郑宗先驾轻就熟地来到一个包间,调笑了漂亮的服务员几句,就开始点菜。

“子涛,你有没有忌口?”

“没有,按照你的意思点吧。”

郑宗先说:“行,那咱们先来一个鱼糕,这里的鱼糕非常好,推荐你回去的时候,可以带一些,你走之前给我打个电话,我送过去。”

孟子涛笑道:“那就谢谢郑哥了。”

“嗨,这有什么好客气的。”郑宗先摆了摆手,接着又点了好几道菜,因为大家都不是好酒之人,最后只要了饮料。

这里的上菜速度还可以,服务员先是端上来几样开味小茶,没一会,郑宗先称赞的鱼糕就上来了。

郑宗先做了个请势:“快尝尝这鱼糕,做的很地道。”

孟子涛夹起一块雪白的鱼糕,放入口中,那味道真是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令人终生难忘。

郑宗先笑道:“怎么样,不错吧?”

“太好吃了!”孟子涛向郑宗先竖起了拇指,又夹了一块放入口中细细品尝。

郑宗先和大军看得也有些忍不住,夹着吃了起来,眨眼间,一盘鱼糕就只剩下了点缀。

接下来,大家边吃边聊,郑宗先也给孟子涛讲了鱼糕的来历。

楚人多喜食鱼,京都鱼肴也就极为丰富了。据说,京都有一家鱼馆生意相当不错,老板专有养鱼池,以活鲜招徕食客。一年炎夏时节,生意突然清淡起来。鱼卖不掉,剩下不少,有些还死了。

店主一时舍不得丢掉,干脆捞出来去刺,冲净污渍剁成肉泥,加豆腐和蛋清做糕。再洒上白酒去腥,入笼清蒸。蒸熟后,一股鱼香充满厨间。

老板觉得不错,次日叫厨工把鱼糕切成块状,浇上各种作料再蒸。放到门口出售,竟被食客一抢而光。从此,这家鱼馆专营特色鱼糕,发了大财。

之后,鱼糕在制作中,厨工又不断改进,质量越来越好,曾誉满京城,连皇亲贵戚也派人前来购买。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沙鱼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郑宗先说道:“现在的鱼糕越做越精美,一些人用鱼和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垫底,鱼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多菜共碗。不过吧,我觉得反而没有单纯鱼糕来得美味。”

孟子涛点头道:“也是,就以我的感觉来说,食材还是越简单,越能突出它的味道,太多了,味道也就杂了,不容易调合。”

郑宗先赞同道:“对,就是这个理,来,这三鲜豆皮也不错,你们尝尝……”

接下来,一道道本地名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