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你了,但这是我朋友的珍藏,而且我也求了好长时间了,如果就这么失之交臂,我一辈子都会懊恼的,你就行行好,让给我吧。”
说完,鲁温韦还郑重地向孟子涛作了个揖。
鲁温韦都说成这样了,让孟子涛心里倍感压力,他看了看桌子的笔筒,心里真的很为难,到底答应还是不答应。
这时,王之轩开口道:“我出个主意怎么样?”
“什么?”两人连忙向王之轩看了过去。
“很简单,以物换物嘛。”王之轩笑着说道。
孟子涛眼神一亮,他之所以觉得为难,说到底还是因为手里缺一件拿的出手的东西,而且这只笔筒是他捡漏得来的,颇有意义,说出去还能显摆一下。如果花大价钱购买,也就没有这层意思了。
但现在如果换成以物换物的办法,意义还在,而且还能多出一些谈资。既然有这种好处,他想都没怎么想,就答应了下来。
鲁温韦想了想,觉得这么做到也不错,他点头道:“可以,不过有些话咱们可得说在前面,我的那些藏品,可不是什么都能拿来换的。”
孟子涛笑眯眯地说道:“那是当然,到时咱们肯定得协商解决嘛。”
鲁温韦说道:“行,那咱们现在就去我家。”
王之轩笑着说道:“我说老鲁,你急什么急啊?东西又不会飞了,咱们先坐一会,聊聊天,等天亮了再到你那去。”
鲁温韦一想也是,这会过去,家里也有些不太方便,于是就安心坐了下来。
接着,王之轩就去把茶壶、茶杯拿了出来,准备烧水泡茶。
这个时候,鲁温韦就盯着桌子上的青花瓶看了起来,没一会,他的脸上就升起了疑惑的表情。
王之轩笑着说道:“老鲁,是不是看出一些门道来了?”
鲁温韦抬起头来,皱着眉头问道:“这瓶子有些像是去年那一批的工艺,但水平可要高上许多啊,你从哪里搞来的?”
王之轩笑道:“你这不是问的废话吗,今天什么日子,你说我从哪搞来的。”
鲁温韦干笑一声,说:“你有没有问卖家,这是从哪来的?”
王之轩有些哭笑不得:“我说老鲁,你今天怎么尽问些外行话啊,你觉得我有可能会问他东西从哪来的吗?”
鲁温韦拍了拍脑门:“我这不是因为紧张吗?”
看着两人的对话,孟子涛和程启恒都是一头雾水,程启恒忍不住问道:“王叔,你们说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啊?”
王之轩说道:“说给你们听也行,不过这事可千万别传出去,听没白没有?”
见王之轩说的严肃,两个年轻人都郑重地点头称是。
王之轩接着说道:“说这事之前,你们先看看这只花瓶。”
两人照着王之轩所言,一一上手仔细观察了一番。
这是一只梅瓶,通体青花装饰,肩部饰缠枝莲一周,腹部绘葡萄纹,线条流畅,近足处绘“壬”字云纹及波涛海水纹,底足内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
等两人把梅瓶看过之后,王之轩就开口说道:“你们对这只梅瓶有什么看法,小程你先说。”
程启恒想了想,说道:“怎么说呢,我刚开始看,觉得这只梅瓶无论从器型、胎釉、青料还是做工方面,都跟真品很像,但细看之下,还是和真品有些距离,特别是重量,和真品差距很大,一般有经验的人,很难上当吧。”
正文 第三十八章 仿青料
程启恒的话音刚落,鲁温韦撇了撇嘴,说道:“嘿,你说的轻巧,你以为谁都像你那样,有个好爷爷,家里藏着不少成化真品,时不时就能上手摸一摸?如果有你那样的条件,别说你了,就算傻子也知道重量不对。”
王之轩听了无语道:“我说老鲁,你说话能不能改一改,好好的话到了你嘴里,就变了味,好像要跟别人吵架似的。”
鲁温韦对此不以为意:“我这人说话就是这样,知道的人自然知道。其他人随便他怎么想,我又不靠他吃饭!”
三人暗自摇了摇头,要说,鲁温韦这人水平什么的都不错,就是说起话来实在太冲,只要他认为对的事情,一点都不顾着别人的面子,让人很是不喜。他因为这事,和别人起过无数次争执,却就是不改,脾气倔得跟头驴似的。
孟子涛有时候也觉得鲁温韦这人运气实在不错,这样的脾气,居然没有挨过别人的揍。
不过,正因为鲁温韦谁都不买账的性格,再加上他在文玩上的水平确实很高,还在古玩协会当了一名理事,在某些时候充当裁判的角色。
知道鲁温韦的脾气,程启恒只是有些尴尬,并不着恼。
王之轩也不去管他,转过头,问孟子涛道:“小孟,你觉得怎么样?”
孟子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对瓷器并不在行,只能看出这只梅瓶的胎釉有一些不对劲,而且画工方面,好像达不到真品那种意境,至于其他就不行了。”
虽说他使用异能确实能够准确的判断出东西的真伪,但对于一些不了解的东西,理由就说出不来了。这在自己淘宝的过程中没关系,像现在这种场合,当然也只能照着自己的水平直说,不然问什么原因,总不能老是说靠直觉吧?
不过,此刻他心里也想着,既然自己现在记忆力上升不少,自己以后干脆死记硬背一些鉴宝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王之轩对孟子涛的话并不意外,术业有专攻嘛,他又问道:“小孟,你觉得这只梅瓶最厉害的地方在哪?”
孟子涛盯着梅瓶看了片刻,有些迟疑地说道:“最厉害的地方,应该是这个青花的发色吧,看起来和我在博物馆见过的平等青发色,基本没什么差别,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平等青亦称“陂塘青”,是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瓷都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平等青含铁量较少,烧成后,色泽淡雅、清丽而明澈、晕散不严重,呈色淡雅青亮,与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
只不过,因为嘉靖时期,一场民间影响浩大的仇杀,使得平等青的来源都断绝了,从此成了绝响。
说起来,因为一些原料的枯竭,以至于在今天,对古瓷的仿制就非常困难,无论怎么样,多少会有一些差别。
比如说,釉色的仿制取决于釉料的产地和配方,不论是青花的钴料,还是釉里红的铜料等,不同时期的产地和配方也有差别。
以青花瓷的钴料为例,从元代的苏麻离青到明初的石子青,再到成化的平等青、嘉靖万里的回青、天启崇祯的珠明料,最后到清中晚期的洋蓝等等,都因产地的不同而呈色效果各异。
随着很多原料的消失,今天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