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1 / 1)

捡宝生涯 吃仙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众多,一直在收集藏在民间的珍品,除清代官窑瓷流落民间多以外,一些大名家的字画基本上都有记录。

就是这些东西在民间流传,一般也知道在什么地方收藏。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个别盗墓、或者其它手段,盗出一些这类珍品。

然而,这年月,拍卖市场的兴起,又使得流入民间的这些少量官窑瓷和名家字画,又被先富起来的人买了一些,剩下的那些照样还是在过去就富裕的人的手中藏着不卖。

所以,要想收藏这些珍品,一般只能在拍卖行里和别人竞价购买,至于档次稍低点儿的东西,则必须在大一些的古玩店或者私人藏家手中购买。就算这样,也不能保证,东西的真伪,或者是过去的老仿。

所以说,想要在陵市那种不大的古玩市场,想到几百上千万的珍品古玩,可谓是千难万难。好在现在交通发达,不然的话,孟子涛真有可能把古玩店直接开在金陵。

言归正传,正因为名窑产品难得,大家听到康力行的话,才震惊不已。

要知道,定窑可是宋代时五大名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是所有收藏家都梦寐以求的宝贝。

而且,曹昭《格古要论》中记载:“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

就这么珍贵的东西,居然出现在这里,大家怎么可能不震惊?

不过,大家马上就反应过来,如果是定窑真品,康力行又怎么会拿过来呢?

曹进有些恼怒地说道:“康力行,你当我们是傻瓜吗?”

康力行嘿嘿一笑:“如果是完整器,我当然不舍得拿过来了。”

说着,他就把他带来的盒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只口沿处缺了一块的斗笠碗出来。

只见碗呈斗笠造型,全身施以紫釉,看到这里,孟子涛就觉得不对,而曹进是是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

“康力行,你这是鬼的紫定啊!”

康力行一脸不爽地说道:“怎么不是紫定了,你们看看这釉色绚紫如葡萄,还有这胎,这工艺,哪点不是紫定了?”

曹进冷笑道:“定窑遗址都没有发现紫定产品,有的是酱釉,呈酱色。酱釉呈色剂是铁,而紫色的呈色剂应是锰,我国瓷器用锰金属要晚到明代。而且你这东西连窑变都没有,你跟我说,这是紫定?”

康力行说道:“紫定就是紫定,酱定就是酱定,谁告诉你是一回事的?以前没发现不等于不存在。至于说没有窑变,难道就不能是民窑的产品吗?也就是因为是民窑产品,不然我怎么可能拿过来?”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戏

曹进嗤笑道:“你就扯吧,定窑类似明清的瓷都官窑,一段时间在定窑大的区域内,设置了专为宫廷服务的几个作坊,但没有明清时的严格的制度和管理,部分产品有流入民间的现象。”

“所以说,不能用明清的标准去理解当时的‘官民’形似。你对这都不了解,说什么民窑产品,不是扯是什么?再说了,就你这斗笠碗胎质坚密精细的模样,就算以明清官窑的标准来判断,可能是民窑的作品吗?”

曹进说的这些都是很普通的知识,连这些都不了解,可见康力行对定窑并没什么深入的了解。

至于桌子上的斗笠碗到底是真是假,大家根本不用细看,就知道是什么结果。

然而,康力行却耍起了无赖,强硬地说道:“你连看都没看,就说我的东西不对,哪有这样的道理?我告诉你,你无论要还是不要,就只有这件东西!”

曹进顿时就火了,怒道:“康力行,既然你这么说,这东西我还真不要了。”

康力行说道:“这可是你说的。”

曹进冷然一笑,就定定地看着康力行。

孟子涛在旁边就像是在看戏,看着他们两人像斗鸡一样,不甘示弱地瞪着对方,那模样看着都觉得想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脸色越来越黑,就好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一般。不过孟子涛他们却无动于衷,就这么看着也不说话。

又过了一两分钟,见两人都有了打架的模样,蒋乐贤这才笑着打起了圆场:“两位,喝口茶,先消消气,什么事情,都得心平气和才能……”

曹进打断蒋乐贤的话,气愤地说道:“蒋掌柜,他这个人我实在受不了了,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拿这东西过来,他根本就没有解决事情的诚意……”

蒋乐贤摆了摆手,笑呵呵地说道:“你们的事情,我不想多掺和,至于怎么解决,你们两个私下商量,别在我这闹。我蒋某人也是有脾气的。”

在座的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看不出两人刚才的表现更多像是在表演,道理很简单,康力行就算再抠门,又何必吃力不讨好的拿这东西过来,这么做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其中有问题。

但康力行像是一个没脑子的人吗?

康力行冷哼一声:“东西我就这么一件,你要就拿去,不要……呵呵,那我也不伺候了。”

说话间,他就从口袋里拿出一件田黄小摆件,放在了桌子上。

曹进先是把摆件拿到手中看了一下,怒斥道:“就这么一件东西,你就准备把我打发了?”

康力行说道:“你爱要不要呗,反正我手上就这么一件东西,你如果不想要,那对不起,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孟子涛怎么听,都觉得康力行的话,是对着梁有海说的。

梁有海也是这个想法,于是,他不客气地对着曹进说道:“东西给我看一下。”

曹进把东西放到梁有海的面前,梁有海看了一会,就请孟子涛和蒋乐贤帮忙鉴定。

孟子涛拿到手中一看,只见田黄品优质美、色泽温滢,表面随形雕刻“黄庭换鹅”。

“黄庭换鹅”的故事是说,东晋时期,陆静修因为钦慕王羲之的盛名,想请王羲之为观里抄一篇《黄庭经》。后来打听了王羲之的爱好,用了一群鹅换了王羲之抄写的《黄庭经》。

后来,“黄庭换鹅”这一典故,用来指用自己的高才绝技来换取心爱之物;或者用来赞扬书法的高妙。

田黄上雕刻这个故事,寓意还是很吉祥的,而且这件摆件雕琢洗练、造型生动,算是一件田黄精品摆件。

但这件田黄摆件,实在太小,孟子涛掂量了一下,估计重量不会超过三百五十克,哪怕有三百五十克,就以田黄的成色来说,市场价值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五万,重量越低,价值也越低。

于是,蒋乐贤看过之后,就去拿了一个克称过来,一称才295克。这么算来,这件田黄摆件,正常情况,市场价值也就二十万左右。

梁有海想了片刻,就咬了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