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5 章(1 / 1)

捡宝生涯 吃仙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说:“耗子你也会谦虚了嘛,‘小打小闹’的在这里买房子了?”

耗子呵呵一笑:“租的,我哪买得起房。”

耗子嘴里的话,十句里信半句就已经不得了了,不过孟子涛也懒的理他,说道:“你在这里等我,我去把车子停好,对了,你可以试着跑一下。”

“看您说的,我哪能跑啊!”耗子拍着胸脯表示他肯定不会跑。

孟子涛也不怕他跑,去把车子停好:“带跑吧。”

“好咧!”耗子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带着孟子涛上了楼。

耗子现在住的是三屋一厅,屋里乱七八糟,臭袜子、脏内裤等等扔的满地都是,而且还有一股子难闻的异味,孟子涛掩着鼻子才走进来。

“我说你就不知道打扫一下?猪窝似的住着舒服?”

耗子不以为意:“嘿嘿,我每两个礼拜会让家政过来收拾一次,明天才是叫家政过来的日子。”

“就你这样子,家政公司还不得亏死。”

“怎么会亏,这帮人精明的要死,动手之前就要谈好价钱,他们说的一分钱都不能少,简直就是奸商中的奸商!”耗子说到最后语气也变得有些忿忿起来。

“你这个老奸商还怕他们?”孟子涛讥笑一声:“行了,别啰嗦了,快把你的东西拿出来。”

“好,您先坐着稍等片刻,我马上就过来。”

孟子涛看了下房间内的桌椅,大部分都堆满了衣物,只有一张看起来还算干净凳子,不过仔细一看,上面还有一些个油渍,坐在上面实在难以接受。

过了片刻,耗子拿着东西回来了:“孟掌柜,这是我偶然得到的邓奎制作的锡壶,您给看看喜不喜欢?”

我国是世界上锡矿资源大国和最早利用锡的国家之一,以锡制的日常器皿早已有,如宋代诗人曾畿在《茶山集》中说:“山谷既以竹夫人为竹婆,余亦名脚婆为锡奴焉。”这里的“锡奴”就是锡制的暖脚器,里面装上热水,俗称“汤婆子”。

而锡壶的生产和流行则比较晚,进入明代始形成规模,出现工艺壶、文人壶和造型奇巧的把玩壶。清代锡壶的制作达到高峰,先后出现了包镶紫砂、瓷器、玉器、漆器、檀香木、椰壳等组合锡壶。

一般来说,锡壶以酒壶为主,茶壶次之。锡易热、延展性好,光亮如银,且由个体手工打制,因此壶的形状千奇百怪。在古时民间作坊里,打锡壶的工序也比较繁琐,包括熔锡、制模、裁剪、焊接、磨光等十多道工序。

而在古代,上好的锡壶也是颇为名贵,一些名家的作品甚至“价五六金”。

正文 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青泥

耗子说的邓奎也是一位制壶名家,他是道光前后人,字符生,多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亦参与设计监制紫砂壶,自撰铭文,或刻花、竹,壶底用印“符生邓奎监造”。他所作的各种壶在当时也颇受文人墨客的欢迎。

具体到耗子拿出的锡壶,它是一把茗壶,表面经岁月自然氧化,沉着润泽。壶作匏瓜式,鼓腹,平底,溜肩呈圆高颈,盖顶嵌白玉瓜蒂钮,壶流呈三弯式,圆形把半截嵌入玉雕双龙争珠,乃典型的“三镶玉”锡壶。壶身一面铭刻“柏岩雨,金沙泉。一瓯共话壶中天”,左署“符生刻”。

孟子涛观察了一番,锡壶应该是真品,但价值最多也就七八万左右,耗子如果想就靠这个逃过一劫,那未免也太简单了。

于是,他似笑非笑地看向了耗子:“就这么一件玩意?”

耗子苦笑道:“孟掌柜,我只是小打小闹,对我们这些人来说,这么一件东西已经不得了了,和您的层次肯定是不能比的。”

孟子涛脸拉了下来:“那你刚才还说要拿东西补偿,就这么一件玩意,就想把事情解决?你当我是什么人!还是说,你故意拿这么一件玩意来敷衍我?”

耗子低声下气地说:“您这话说的,我再怎么样也不敢敷衍您啊!我这里最贵重的东西,真的只有这只锡壶了,不信的话,您随我去看看我屋里的东西。”

“那就去看看吧。”

“呃……”见孟子涛顺着自己的话答应了,耗子不禁微微一怔,心里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

“怎么,不敢带我去?”孟子涛面目开始有些狰狞起来。

耗子连忙摆摆手:“这怎么会,只是我的房间里有点乱。”

孟子涛呵呵一笑道:“我又不怕乱,快带路吧。”

耗子心里无奈,只得带孟子涛进入自己的摆放藏品的房间。

房间里的情况和客厅完全不一样,四周放着几个博古柜,东西摆放的也井井有条,和客厅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哟,这里挺乱的嘛。”孟子涛回头看了耗子一眼。

耗子脸皮也厚,嘿嘿笑道:“刚刚收拾了一下。”

孟子涛说:“哈,你的动作可够快的嘛,给你改个名,叫你‘三秒君’得了,你觉得怎么样?”

耗子嘿嘿笑着,心里暗骂道:“你才是‘三秒君’,你们全家都是‘三秒君’!”

孟子涛把目光放到屋里的博古柜上,不过上面摆的东西,让他略微有些失望,大部分不过是万把块钱的玩意,而且还不知道真伪,这样的东西他可没有任何想法。

扫视了一圏,孟子涛淡淡地说:“别告诉我,你这没什么保险箱的。”

耗子心里很无奈,只得走到靠边的一个博古柜,把下面的门打开,里面放着的,正是一个保险箱。

耗子也没怎么避讳孟子涛,直接打开了箱子,里面就放了两样东西,都是瓷器,而且都是清花瓷。

耗子把它们从保险箱里拿了出来,小心地拿到桌子上,让孟子涛观看。

两件瓷器,分别是清康熙青花缠枝莲盘,以及清雍正青花折枝瑞果纹小瓶。

观两件瓷器,做工都非常精湛,纹饰讲究“文、雅、精、细”,普通人会认为这是精品之作。

然而,孟子涛并不是普通人,而且他一看便知这两件瓷器都有问题,并且都是使用高仿青料制成的。

“耗子,这两件瓷器你是从哪得来的?”孟子涛问道。

“都是在羊城买的。”耗子说道。

“把卖家的地址写给我。”孟子涛说道。

耗子愣了愣,接着就去拿了笔和纸,写了卖家的信息,一脸肉疼地说:“就是在这人手里买的,花了我大半的积蓄呢。”

孟子涛呵呵一笑:“行了,你也别装模作样,这两件东西,从哪拿出来的,就放到哪去吧。”

耗子闻言一怔,急忙问道:“孟掌柜,你的意思是说,这两件东西都不对?”

“你觉得呢?”孟子涛反问道。

耗子向孟子涛作揖道:“孟掌柜,还要向您请教一下,随便说一下就行了。”

孟子涛不想跟他啰嗦,而且他还有其它的想法,便说道:“我说再多你也不一定会相信,自己去做一次青料鉴定就知道了。”

见孟子涛摆明了不想告诉自己,耗子心里骂了一句,有些忿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