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5 章(1 / 1)

江湖锦衣 我自听花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着生人勿进。

慕容辞看着,眼中闪过爱慕之色,而后抱拳迎上。

“柳大人。”

“事情我已经知晓,你有什么打算?”柳施施平静道。

慕容辞没来由的多了些紧张。

要知道,能坐在此间成为公认的三大名捕之一,他无论身份背景还是个人能力都是极为出色的,可似乎在眼前人这里,总是黯然太多。

“我打算让姚俊带人去看看,他有名捕资历,想来能侦破此案。”慕容辞说道。

柳施施未置可否,只是问道:“冷湛今日该到,为何不见他人?”

慕容辞一愣,而后道:“师兄去了岷阳郡。”

听到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名,柳施施一下怔住了。

慕容辞出身青云剑场,冷湛虽不如他年长,在辈分上却是他的师兄。而近年来江湖各派世家与六扇门通勤合作,多有入世之心,很多门人弟子皆已入了庙堂。

他便是被冷湛推荐来的,而冷湛自破境宗师之后便在青云剑场磨砺剑意,今日正是他出关返回神都的日子。

只不过,却是因为某件事而临时改变了行程。

或许,是存在于太多人心底的那份执念。

柳施施转身便往外走。

“哎,”慕容辞不由道:“太予州的安排?”

“姚俊经验足而武功稍逊,此事广寒寺已经派出真传,你亲自去一趟吧。”

柳施施说着,已走出了院子。

堂中,慕容辞不由皱眉。像广寒寺这等武道圣地的真传必然都是三十岁以下的绝顶高手,他有些在意的是,难倒此事真的比信上所说还要严重么?

……

中州葬魔岭,秋风席卷大地,吹的灰尘沙砾飞扬。

这里虽为岭,却因试练火器所产生的硝石硫磺导致草木植被极其稀少,连往年多见的雀鸟都见不得几只。

四周围设栅栏,并无人看守,想想也是,如此荒山野岭,哪有人会来,而来了又能做什么?

一匹快马从远而来,轻易跃过栅栏,在细碎的沙石上奔驰。

而后,那人勒马,在岭上顶处驻足,举目四望,荒凉一片。

“顾昀,你便是殒命于此地么。”

冷湛看着,想着,低语一声,解下酒囊,在高处扬洒。

酒水在风中飘开,落于地上,登时传出浓烈的酒气,香而醇厚。

冷湛将酒囊抛了,静默良久之后,一挽脑后长发,将上面扎起的红绳取了下来。

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他忽而一笑,抬手,掌心的红绳便被风吹起,一下远去了。

……

地下却没有风,这里只有安静,安静到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所以,在这里任何突然出现的声响,都不吝于一道惊雷。

顾小年耳朵动了动,脑海中意念观想,忽有劲风离体过而无声,好似撞到了什么东西。

他等了片刻,接下了那滴水,就这么含着布条,走了过去。

双指捏着先前发出声响的小东西,无声一笑,直接丢进了嘴里。

他根本不用分辨这是什么,只知道是活物,能吃便够了,至于是什么虫子,是否有毒等等,那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所在意的。

现在,早就不重要了。

“山海向我打开了门,我能感觉到模糊的意念在向我招手,只是犹豫该不该就此接纳。”

顾小年回到熟悉的地方,结跏趺坐。

这是佛门的一种观想坐法,本来他是不怎么在意的,但当后来无意间这么坐了后,便发现脑海中的观想之法似乎更为通透一些。因此,他便一直这么坐了。

他好像找到了自身的武道真意,与之隔山海彼岸相望,可他心存犹疑,拿不准自己真意究竟为何,总觉得仍是前尘般遍览的典籍武学。

他认真想了很久,忽地笑了笑。

他早已经不再刻痕计日了,到底过去了多久他并不清楚,但想来,应该是过去很久了吧。

久到还记得他的人应该都不多了。

顾小年想着,他现在的身体里已经完全适应了那道先天一炁,换句话说,如今他重修武道,也算是诞生气感的后天武者了。

只不过气感只有那么一丝,无法反哺自身,反而因得不到能量的补充而一直在虚弱濒死的边缘挣扎。

而时至今日,他已经不再去想,要如何才能脱困而出了。他想的只是怎么解决武道上的难题,与其说自由和活下去在支撑他,倒不如说是这份执念。

想要解开困惑的执念。

他平复下心绪,当下一滴水落下,溅到唇上的时候,他吸了口气,重新闭目观想。

42.天地无绝

新始三年,五月末,太予州僵尸之患一发而不可控制,祸乱三郡十九县,死伤感染者近十万人。

去岁,六扇门三大名捕之一的慕容辞,及从神都同行的十多名六扇门精英,于伊始爆发鬼事的山村莫名失踪。其后,此地被朝廷定为‘尸源地’,凡入者莫不失去联系,其中不乏朝野中的绝顶高手。

甚至,某位大内的武道宗师在进入一日之后,亦是疯癫而出,不过半月便化血而死,此事一经传出,震惊世人。

然后,在这个五月末的时候,被御封为‘通天神侯’的诸葛伯昭来到了太予州。

……

墨阳郡,平垠县,古山村,如今的尸源地。

一身绛色锦衣的诸葛伯昭双手交叠,搓动着拇指上的血玉扳指,身后,是二十余精壮青年。

他们都是六扇门的绝顶高手,来自朝廷门爵、江湖世家、门派。但他们并非是吃祖宗蒙荫的废物,每个人都是武道好手,此次来是背后势力对诸葛伯昭有信心,让他带着这些天骄后辈来此处历练一番。

为何会对诸葛伯昭有信心?

因为他是当今失传奇门之法第一,就连浮云观观主的奇门法都比不上他;因为他是如今世上唯一一个与千岁魏央交手还活着的人。

他是大周公门的门面,这一点就算是那些大内宗师都无法与之相比。

他是六扇门的精神支柱,与江湖各派打了数十年的交道,搏得黑白敬重。

所以朝廷信他,江湖也信他。

“我领皇命而来,本以为是殊荣,到了此地才发现诡异,很是麻烦啊。”诸葛伯昭说道。

这话是对站在他身旁的人说的。

一人是个中年和尚,偏偏留了络腮大胡,根根如针,模样也甚是凶恶。他是普沉,广寒寺的讲经首座,武道宗师之境,绰号‘不动明王’。修行的的那被誉为天下武功防御第一的《佛国成龛》,是以得此绰号。

他的年纪相较诸葛伯昭自然是小很多的,可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后起之秀,只不过此时面相虽恶,却很是安分。不是出家人的慈悲悯人,而是知道身旁的是何等人物,所以才安分,哪怕同为宗师。

另一个是个老者,是太予州的江湖名宿,此番也算是受名声所累,遇到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