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大学筹备(中三)
殷玲问到补贴的事情,沈剑才说起补贴相关的事,这也是他需要秘书来整理书的原因,否则他每次都要自己重新整理。
“补贴会有,不过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样。教几个学生,相比工程师们现在的工作层面,简直就是放假一样,这样吧,前五年每年十三个月薪水,后五年十二个月。”
后面五年有乐园一号补充的薪水,算起来从第七年起就会有十四个月薪水。
殷玲眼睛轱辘转,又提出问题:“那我不做这十年就不能外聘吗?”
沈剑耸肩:“随你啊,如果你觉得别人会请个不认识的人做客座教授,那就等十年呗。”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客座教授这种存在,以最低的计费标准看,每个月只要三十个课时就能额外补一个月薪水,发点狠四、五天就完成任务,而玉剑山很多岗位时间非常宽松,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基本不影响在玉剑山的收入。
可是大学聘谁是怎么决定的呢?
首批大学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就在这十年里产生,他们挑选客座教授,多数要选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谁知道别人水平如何,即使有那么少数偏不走寻常路的,也是从整个玉剑山上点兵点将。
殷玲咬嘴唇:“那我再想想。”
沈剑这才问冷云:“乐乐呢?”
冷云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我做不来那么久呢。”
她倒是有自知之明。
冷云只是纯真,并不是笨,只要她愿意,去教个化课甚至机械入门之类的还是能够胜任的,奈何她教一个余灵珊就懵懵懂懂的,怎么可能耐着性子去祸害别人十来年。
“那好,我们这方的人员费用已经弄清楚了,回到正题。接下来是乐园一号行政中心的财务。
收入方面,大学允许收学费。考大学之前常年获得奖学金的,第一年学费尽量控制在最低薪水的四倍以内,按今年的数字算就是不高于25.2两银子。其他学生的学费也不能高于六个月。第二年以后学费削减三分之一。
另外,玉剑山会为大学提供项目合作赞助,这笔钱得等他们有教师之后才开始有,因此产生的技术成果由玉剑山和大学共享。
支出暂时分作两类,一类是优秀学生补贴,相当于八年制学习的各种奖学金升级版,每月不低于最低薪水的一半,这部分用于学生的食宿。
另一类是基础教育补贴,这项是给学校的,主要供应教师的薪水支出和设备、建筑更新,额度他们自己去商量,要形成条,不能想拨多少拨多少。”
沈剑一次说了一大堆,完了喝水。
殷玲在一旁记着,停笔之后又看了一遍,说:“行政中心会亏钱诶,要是有千多个学生和一堆教师,他们不会不破产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们要用人才,自然也是要付出的。嗯,这部分你给润润笔,不行再找师叔们帮忙,务必让行政中心能明白现在的投入都会有回报。”沈剑说着,灵光一闪想起件事,“对了,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允许外人对大学进行赞助就是捐钱。如果有的人硬要捐很多钱,大学里多带上几个拖油瓶也不是不行。”
殷玲记着记着抬头,几乎跟冷云一起睁大眼张开嘴。
“剑儿,这可是公然那啥!”冷云一时想不起来要如何表示。
“行贿!”殷玲帮腔。
沈剑笑着摇头:“行贿需要一个被贿赂的人,在这个案子中,收益方是学校,这个权利暂时由行政中心代理,钱最终没有落入个人口袋。”
“那就是卖官鬻爵!”殷玲不愧话本读得多,词汇量相当不错,冷云也跟着点头。
沈剑仍然笑着提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大学出来会当官呢?”
“从大学出来最少读了十几年书啊,总比自己在墙角里啃几本破书的要强吧。”殷玲论据充分。
沈剑还点了点头:“为了让更多家境普通的孩子能接受足够好的教育,通过某些手段获得额外的教育资金是必然趋势,除非大学有足够庞大的收入才能避免,想要有足够庞大的收入,技术的所有权只能是大学,而不是行政中心。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技术是我们和大学共享,而不是和乐园一号共享了吗?”
两女都懵了,还有这种操作?
沈剑也没有得意,还说出隐忧:“大学手里有过多的资金,也可能变得不受控制,还需要另外的机制为其上锁才行,不过这方面现在不讨论了,迟些另外安排。”
对乐园一号可能有些指手画脚的嫌疑,但前期已经投入那么多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完全放任乐园一号自己发展,万一走偏了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资源,所以在重点项目上该交代的还是得交代。
沈剑定制的大学财务关系和之前电视中心的卫星上星是一样的,自己压力扩大的时间点,都在鼓励生育后的首批孩子们正式参加工作之后,只要做事的用点心,并不存在特别困难的地方。
一项项安排好,殷玲帮忙整理润笔形成小册子,交到刘丹长老那里,再分发给相关人员和工作小组。
沈剑回过头确认设备清单的时候,突发奇想,叫来两个正在做重编工作的工程师,池工和老吴。
老样子,在偏厅里一边喝茶一边说话。
“我突然想到一件关于全电计算机的事,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两人没吭声,看着他等他继续。
“有没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做一版比较粗糙的全电计算机?”
池工眼睛一亮,跟老吴对视了一眼,传音说了些什么,转过来回答:“如果不用法术,需要时间,两个人一边教学一边做构架,如果半导体材料能跟得上,两三年应该能有结果。”
沈剑松了口气,这个办法如果行那真帮了大忙。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顺便就把实习给做了,而且是跟着构架逐步完善一起成长,参与后续的改进工作顺理成章。其次也能把大家的脑洞利用起来。当然计算机并不是电子工程系的全部,还会做些基础电路板、电传装置之类的小东西,但重点肯定在计算机方面。
第两百零八章 大学筹备(中四)
“对了,你们回去跟准备参与教学的工程师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做些综合工程,比如跟物理化学系合作一下,看看能不能弄出半导体加工设备来。”沈剑突然发现一边教学一边把普通人的加工体系弄出来,可能性貌似挺大的。
池工没立刻回答,反问道:“半导体是用硅晶吗?”
说到这个沈剑就叹气:“哎,没错,先用硅晶凑合着吧。”
去年沈剑要求高级材料组试试蓝钻的工业生产,结果非常不尽人意,折腾了半年,勉强弄出颗直径连三十毫米都没有的蓝钻虽然也非常值钱,可是工业化完全不够看啊。
所以年底前又回到硅晶圆制造,相比蓝钻过于复杂的成分和微观粒子构造,硅晶圆就简单多了,上个月已经在实验室制备出直径50毫米长2米的硅晶圆,成品纯度为99.99999。整个过程没有用法术,后续的纯度提高和加工直径、长度的增加,似乎完全可以交给大学来完成。
硅晶圆这东西在另一个世界秘密很少,沈剑虽不是晶圆生产的业内人士,也接触过很多论。
晶圆的生长越接近边缘越粗糙,50mm直径的晶圆,连1300平方毫米的可用面积都切不出来,这么点大一片经表面处理、热处理、涂胶、光蚀、切割之后,扔掉纯度不足、加工误差产生的次品,没几片能用的,低下的效率让自动化机械毫无用武之地。
当然精度增加并同步提升良品率之后,芯片面积可以做的更小,成品数会增加,但设备的利用率还是太低了。光蚀机加工晶圆片,大片也是一次,小片也是一次,甚至耗时都是一样的,所以当然需要更大的晶圆支持量产,成本才够低。
于是池工离开时,沈剑提了个建议,晶圆直径不到150毫米不去谈量产,对此池工表示要跟高级材料组借些资料研究研究先。
对自己不太专业的事情,沈剑也不过多的指挥,提了个要求也只是为避免重复建设把钱给浪费了。
说实话,在这个世界重新还原半导体技术,比用玄学还麻烦似乎这么说也不太对。
沈剑在另一个世界的本体是专门弄导弹动力的,机械加工、空气动力、信号传导等已经储备了很多,在这个世界为了让自己能正常修炼,一个人抓着符体系折腾了十几年,才逐渐有想法将两个体系结合起来。
简单的讲,玉剑山现在的技术体系,符定式相当于元器件构架,当符定式与某些材料相结合时,功能非常强大的元器件就诞生了。元器件组成一个个的功能模块,借助工程师的组合,成为各种产品。
沈剑实际利用了这个世界已有的“规则”,去搭建自己想要的体系。
但为普通人准备的技术体系,几乎是从头做起,有大量的元器件类型等着剥离玄学成分,过程中甚至要顺便研究新的理论和结构。
任重而道远啊。
类似的边教学边构架非玄学设备的课程,沈剑随后又安排了几组,让“临时工教授”们回去准备。
新增的项目包括了之前由工程院负责的机器人劳工项目。
机器人劳工是为乐园一号松绑人力而准备的,但这个项目碰上了很多障碍,迟迟没有结果。
面对的问题包含了封装成本与非玄学零部件的批量生产等问题。
玉剑山的封装技术基于材料学和阵法学,这两者都会额外增加成本,但产品并不会变厉害,反而会因为额外的配重变的更差劲。
比如履带式的土人系列机器人自重为一百七十千克,因为不像录像带、储能体那样全部的功能部分集中在一起,封装规模很大,会额外增加约120千克的重量,为了应付这120千克的额外重量,并且保持足够的劳动力,就需要更强更粗的骨骼系统,重量又继续增加。
材料和工序的堆积让成本大幅度攀升,成本影响售价,售价又影响到乐园一号行政中心是否能痛快的剁手采购。
要解决封装规模过大的问题,就遇到了之前跟重现微电子技术一样的障碍。
机器人核心系统发送信号到手钳子?上,手跟着做动作。如果想把手臂部分的封装取消掉,需要额外的电子元件和逻辑电路来实现信号转换,并配上纯粹的大扭矩电动机,否则就要把传动关节封装后加装入无线信号系统,显然两边都不好弄。
那为什么飞艇就不会遇到这种问题呢?
因为飞艇足够大。
玉剑山的飞艇符系统集中在顶面、底面骨架和翼面内,避开了乘员舱两侧,乘员舱的地板板连机体中心切面都没到,距离底面更遥远。有足够的距离,屏蔽普通人的影响也变得容易,刷一道阻断漆就行,没有阻断漆就加一块厚度30毫米以上的木板,两面涂上木漆效果差不多。
像录像带,就因为太小,使用时距离人员太近,所以需要把一点点大的东西封装好几层隔离材料,才能达到彻底避免被普通人弄出“驱散”效果。
机器人的封装与录像带更像,手臂、关节这种地方的封装非常难搞。
回到正题,该项目工程院还是花了些心思,大部分电子、机械零部件的原理都已经完成反推,就是电机差点,主要是磁强度不够,没办法在关节那么小的地方产生足够的力量,关节弄的更累赘些做点普通体力工作没有问题。
这套半成品转去大学里,要么借助玄学的封装核心慢慢弄一套,或者延伸出来去做各种机械也可以。
“相公,这套技术要免费给大学?”殷玲整理资料时专门从里面跑出来提问。
沈剑有点惊讶,是什么让她觉得自己会免费给技术的?难道自己真这么大方?
机器人里面包含的技术量非常多,以芯片基础的逻辑系统之外,还有储存、能源、无线信号、动力、传动、传感、测距等等,每一项里都有材料学结晶,怎么可能无偿给别人。
“当然不可能,资料整理完了之后给刘丹长老找人去谈,最好能达成技术入股入份子,拿到大学一半的所有权,我们也可以另外再加些钱。如果谈不成就用正常的技术转让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