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的美景一边走在李子木的旁边说道。
确实,这个温度,搬把椅子放在外面儿躺着,比在海滩上晒日光浴还要舒服得多了,经历了长途跋涉的他们,不怎么想再多走几步路。
“喝茶晒太阳”
李子木轻描淡写的说道,他也确实没有想着要去哪里逛逛,他就想找个地方躺着晒会儿太阳喝喝茶,这是他每次来西臧干得最多的事情。
以前的拉撒,大街小巷满是茶馆儿,基本上十家有八家都是茶馆儿的地步。
因为这里没有蔬菜,天天牦牛肉这种又油又燥的食物,吃了对身体不好。所以以前的藏族老百姓,经常生病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时候有茶叶,不过只有贵族才喝得起,直到松赞干布时期,文成公主将茶叶作为嫁妆送进了西臧的千家万户,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故事。
从此茶作为一种常规传入千家万户,茶叶中富含茶碱、单宁酸、维生素,具有清热、润燥、解毒、利尿等功能,正好弥补藏族饮食中的缺陷,防治消化不良等病症,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藏族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有说服力,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李子木要做的,就是藏族人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那就是找茶喝。
南方人民有耕地,每天不是除草就是施肥浇水,忙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这里不一样,这里靠天吃饭,把牛羊赶到一块儿草肥的地方,就没什么事儿了。
相比之下,这里更加闲暇一些,李子木跟着这街道走,不走大街道,专挑小巷子走,不多一会儿就找到了一家老茶馆儿。
看吧,这里还是能够找到一些老藏族的东西,只不过是躲在了光鲜亮丽的霓虹灯照不到的阴影里,你得自己去翻才行。
李子木去一个地方,不览名胜,不访古迹,他就喜欢逛这些小巷子,找一找以前这个城市应该有的味道。
桌子上的菜单上明明白白的写着,老藏族人听不懂汉语,得事先找人用汉字写出菜单,后面标上数字,客人只需要拿着菜单去指给店主看就行了,后面有价格,自己掏钱。
“这简直就颠覆了旅游地方东西贵的铁律嘛,一壶茶才七块钱?这饼才一块钱一个?别说了,今天我请客!”
诸葛应龙看着菜单豪气的说道,刚刚吃了饭,这几个人想来也吃不了什么东西了,这里的东西又这么便宜,正是他表现的时候……
“别人不收硬币的”李子木看着那店主直摆手说着一堆藏语,好心的提醒了诸葛应龙一句。
店家是一对老夫妻,待人挺和善的。
藏族的店很少有收硬币的,他们只收华夏币里头的纸币,因为纸币上有藏文,硬币上没有,所以一般他们只收纸币。
“这里好多以前的东西啊!”蚩灵仿佛进入了新的世界,这里都是一些她没怎么见过的老东西,多看是用来干活儿用的,新奇得很,不由得掏出手机一顿拍照。
------------
422. 夏尔巴人
“这些就是喇嘛么?衣服真好看……”
几个人点了东西,便往上面二楼的天台走,这店下面是店铺买东西的,上头才是座位,露天,能够晒到太阳,正合他们的意。
此时上面已经有不少人了,大家都在喝着茶吃着饼唠着嗑,而且这里都是一些本地人,也就只有李子木四个人是外来的游客。
绛红色的长袍,在这里被叫做喇嘛装,头上戴着高高的帽子,就和斯巴达勇士的帽子差不多,不过上面的冠也是红色的。
喇嘛在藏语里是和尚的意思,这些人都是本地人,而且还是本地的和尚,说着流利的藏语,看见李子木几个外来人上来了,也没有露出什么异样的表情。
只是看了一眼便回过头去接着聊自己的了。
李子木还是能够听得懂他们在聊的什么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说即将来临的萨嘎达瓦节,又开始要戒斋了啊什么的。
布丁选了个比较靠拦珊的位置,从这里可以看到外面的大街,再往后面是草原和高山,不得不说,空气稀薄的好处还是很多的,至少视线清晰,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李子木的注意力并不在远处的风景上,也不在这几个年轻的喇嘛身上,他的注意力在旁边这一桌的两个人身上。
“这两个人应该不是藏族的人吧,不过长得好魁梧啊……”
蚩灵看着旁边这一桌的两个人凑过来小声的说道,她也注意到了这两个人了,穿着单薄的灯草绒衣服,可以清晰的看见衣服下面隆起的肌肉线条。
就算坐着,也高出一般人一个头,年龄有些大了,应该在四十多岁的样子,脸上有些许多沟壑和褶皱,看上去非常的有魅力。
蚩灵之所以说这两个人是外地人,主要是因为他们说的话,和旁边桌的那些本地喇嘛不一样,根本听不出来是什么意思,而且发音很奇怪,跟普通话和英语也沾不上边……
“夏尔巴人”李子木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他回忆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想起来这一个名族和他们的语言。
他以前认识过一个夏尔巴人,他说话的发音和这个大致相同,因为接触得很少,所以用了好久才想起来。
李子木听得懂一些他们讲话的意思,有的却不怎么听得懂,时间过的久了,发音稍微有些变化,他有些拿不准,不过可以肯定,这两个人是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是哪里的?我们的名族里有这个民族吗?”诸葛应龙好奇的说道,号称江湖百晓生的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华夏五十六个名族里头,貌似没有哪个名族叫夏尔巴族的,这么说来,这两个人还是外国的人咯?
“有是有,不过只有少数,是从尼泊尔那边迁过来的,被划分为藏族这个名族里头。”
李子木点点头说道,夏尔巴人最开始是尼泊尔那边的名族,不过现在华夏好像也有不少夏尔巴人的身影了,比如现在这两个人,应该就是住在这西臧的夏尔巴人。
那两个人听到夏尔巴三个字,转过头来看了李子木这一桌一眼,随即又轻描淡写的转过头去聊自己的事情了。
他们应该知道诸葛应龙在讨论他们,不过却并不在意,夏尔巴名族的人,就是有这一份傲气在里头,他们有这种资格。
对于经常去珠峰的人,或许都应该或多或少的听说过夏尔巴三个字。
没错人,这群人就是生活在珠峰脚下的名族。
这个名族有些奇特,也可以说得上是落后也不为过,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