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9 章(1 / 1)

左道江湖 左道江湖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服的。”

这孩子气的说法,让耶律婉有些哭笑不得,她也只是和青青开个玩笑。

“我将去江南,便将婉儿留在你这里。”

公孙愚今夜行程很紧,便长话短说,对青青说:

“婉儿助你入燕京,安抚北国权贵,能让局势快速定下,她留在你这,我也放心些。”

“嗯,哥哥放心去吧。”

青青也点了点头,应声说:

“我一定会帮你护好刘婉的。还有此去蓬莱,凶险非常,哥哥与师兄同行,务必要注意安全。”

“嗯。”

山鬼笑了笑,又耶律婉摆了摆手,闪身掠出屋子,随着青鸾的嘶鸣,一人一鹰,便掠入高处夜空,消失不见。

目送着山鬼离开,青青扭过头看,看着整解开包袱的耶律婉,她说:

“你来的正好,刘婉,我正有事要问你。”

“你在是忧愁,该怎么安置我弟弟?”

耶律婉也是个通明的心性,青青一开口,她就猜到了她要问什么。

眼见青青点头,长公主也叹了口气,揉着眉脚,头痛的说:

“这个事,咱们两,确实得好生合计合计。我弟弟那个人,心思聪慧,说简单也简单,说挑剔,怕也是天下第一挑剔的。

想要真对他胃口...难。”

另一边,距离青青所在的府邸并不远的一处小院落中,忧无命轻轻推开院门,有些蹑手蹑脚的走入院中,他没有发出声音,是怕惊扰到北寒叔休息。

北寒叔缺了一半魂魄,衰老的要比寻常老人更虚弱些,一身武艺尽废,如今只能好生休养身体,请医者来看,都说活不过五年。

这让忧无命很是忧伤,但他知道,北寒叔其实还有救的,只要从沈秋那里,拿回北寒叔的魂魄,补全魂灵之后,北寒叔很快就能恢复到健康。

他毕竟练了一辈子武艺,身体各项机能还好得很呢。

“无命,这是在躲谁?”

谁料,他刚入院子,就被一声呼唤停住脚步,忧无命扭头看去,书房的门被打开,北寒叔正坐在那墨家的木制轮椅上,腿上盖着毯子,对他招手。

他真的是老了。

垂垂老矣,就连身上气质,都变得萧索了好多。

“明日就是白露时节了,蓬莱贼人邀请天下高手往仙山去,必是有番凶险。”

忧无命推着北寒叔入书房,又点起了烛火,在火光摇曳中,杨北寒咳嗽了几声,问到:

“还没收到张楚的消息吗?”

“没有。”

忧无命摇了摇头,对杨北寒说:

“我去了,几封信,但,没有,回信,也不知道,张楚哥,会不会,去蓬莱。”

“你也在担心,对吧?”

杨北寒叹了口气,说:

“和老夫我一样,担心张楚在重压之下,做出错事,若他真和蓬莱联手,欲破这天下困局,那可就真的是完蛋了。

不只是沈秋,怕老门主也会对他非常失望。”

“张楚哥,不会,那么做。”

忧无命单手拿起药包,轻车熟路的为北寒叔熬药,他倒是对张楚很有信心,说的斩钉截铁,让杨北寒一阵哑然。

老头看着忧无命忙前忙后,心中温暖些,他一生无子,此时这忧无命就像是他亲孙儿一样,用心服侍,床前尽孝,让孤独了一辈子的杨北寒,在这最虚弱时,也有了慰藉。

“无命。”

他想了想,说:

“我知你心中有忧虑,范青青和张楚之间,必有一战,想来你也是纠结的很...不要管了!”

“嗯?”

正在生火煮药的忧无命扭头看着杨北寒,眼睛里尽是疑惑。

“我是说,你抽身而退吧,以后就跟着范青青,做个大楚忠臣也好,做个闲云野鹤也罢,不要再管张楚的事了。”

杨北寒剧烈的咳嗽几次,他咬着牙,对忧无命说:

“咱爷俩,有一个为他张楚付出一起,抱下一条命,已经足够了。老夫以我之魂灵,换张楚安全无忧,你,无命,你抽身吧。

虽然你从不说,但我知道,你对那范青青,是心生爱慕的,她以后做天下共主,咱也不求你与她同结连理,就让你陪着她,圆你心中愿望。

你听老夫的,别管这些事了。”

忧无命抿了抿嘴,在烛火摇曳的黑暗中,他沉默着,转过身,继续熬药。

好几息之后,他才说道:

“我,做不到。”

“张楚哥,对我好,我,不能,弃他不顾。这些事,以后再说吧。”

PS:

8000字,不想分了,这一章算是两章了。

22.镇海楼前英雄会

九月初六,白露时节,孟秋与仲秋的交替,本该是气象由暑气向秋意的最后转换,象征真正的秋日凉爽降下。

可惜近年来,天下各地气候异常,让这白露时节于现实外在的转变,也变得不那么明显。

尽管在感觉上,几乎察觉不到天象变化,但今年白露到来,却依然引动天下瞩目,在苗疆高调出兵,与大楚定下盟约,同进共退后,天下大势原本模糊的走向,一下子明朗起来。

这两分的天下局势,已显现出天平倾斜。

据说苗兵刚出潇湘,在南方大占优势,有鲸吞天下之兆的北军,就开始主动后撤,双方的接触,仅限于前锋间的小规模冲突战斗。

蛮苗大军在前进,而北军士卒在有意退让,全线后撤,这已不能说是前线畏战,明显是更高层的全局指令。

他们很可能是在引敌深入,引诱蛮苗大军踏入伏击圈。

但也有可能是撤兵的征兆。

在泉州一代,北军在过去两个月中,已征调了本地所有的民船,还打造了新的战舰。

有人说,这是为了防备南国水师突袭,毕竟在一个多月前,南国仅存下的两支水师,已在齐鲁的烟台,向大楚威侯投诚。

这些躲过了齐鲁剧变的海上好汉,这会转身一变,又成了大楚国的经制水师。

南国曾经的水路优势,又被新生的大楚继承下来,还有各路海上水匪,绿林好汉,以江湖人的名义,大批大批的归顺大楚。

江湖武林,其风向基本上是站在大楚这边,甚至在北军控制的南方各处,都有绿林好汉扯上了大楚前锋的旗帜,搞得南方一派遍地烽火的样子。

但即便是撤退,北军也相当有条理,各部精锐快速后移,由仆从军填充前线,北国国师,似乎早有自己的打算。

北方那边,天策军入山西,齐鲁边军固守本地,中原士卒向淮北推进,一路上的大战,几乎没有,山西和淮北的军城,同样是望风而降。

现在双方还处于占地对峙的阶段,就像是双手收回,并拢成拳头,积蓄着力量,真正的决战之时,尚未到来,但已有龙战将起的征兆。

不过,在九月份,这天下大势,并非是天下人关心的重点,尤其是对于江湖人和大楚,北国双方高层而言,大家很有默契的暂停军事动作,将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另一件事上。

江南,松江府,崇明岛上。

这座由长江入海口不断堆砌的沙洲衍化来的岛屿,这几日中,从寂寂无名,飞快的进入了天下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