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亦是升起怒火,恨不得请命打杀了这两人。
“你们说,我该如何而为?”
“杀,农司与水司如此妄断启奏之书,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此事通达帝听,方可避免治水之事无果,若是真的不能通达帝听,想想都令天下之中,深感可怕、可恨、可惜。”
垂眼中怒视两人,恨不得直接抽刀斩杀对方,口中之言更是无比犀利,也令想要和稀泥的官员,纷纷把口中之语咽下肚中,知道这便是尧帝的意思。
“恳请尧帝给他们一次恕罪的机会。”
说话的是西岳,舜帝继位之后,国号以部族称之为虞,虞之下分为四部,四部首领皆称之为岳,故此四岳为百官之首,只在天下之下。这西岳的开口,不仅令舜微微皱眉,熄灭心中的怒火,眼中恢复了原本的清明。
“西岳,你说该如何而为?”
“呃,流放。”
西岳一愣,没想到舜帝竟然会如此开口,不假思索之后,便直接开口而言。
如此之语,顿时令水司与农司更为傻眼,恨不得直接斩杀了西岳,这流放可是远比斩杀他们更为严重。流放乃是举族流放蛮荒之地,可谓是连累了家人与部落,怎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
“也好。”
不等两人开口,舜帝便挥手而定,当宫廷卫士直接走出,把不断哀嚎的两人,强行拉扯离去,舜帝心中也是微微一叹。
“眼下水司与农司空缺,不知何人可以任领?”
处决已经处决了,这水司与农司关乎民生的安稳,乃是重中之重,舜帝对于这等安排,也不敢轻言而定,故此看向四岳已经满朝的百官。
“我等静听帝之所令。”
眼下出了这等事情,谁敢轻易的开口谏才,若是再出了事情,只怕四岳都会受到连累,虽然舜帝无罢免四岳之职,却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只怕再出这等之果,四岳也只能引咎而退,毫无他法可言。
“好,大禹治水有功,便令他为司空,负责统领水司、农司,也好便于治理水土。”
“喏。”
舜帝微微一笑,当即提拔了大禹,莫看眼下大禹只是治理一方水患,可是这等土地的面积,已经接近虞国三分之一,如此功绩可为功盖千秋,对于舜帝提拔大禹,旁人毫无反对,甚至大为赞同。
“后稷为农司之长,掌管农业。”
后稷乃是尧帝异母兄弟,如此安排,四岳也是暗自点头,众人再次认同。
“契为司徒,推行教化,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益担任虞,掌管山林,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龙为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
‘轰’
众人顿时傻眼,没想到因为此事,虞国官场迎来一场大变,看来以前天子独尊,四岳为辅的局面,已经是彻底废除了。可是对于如此之果,四岳有苦不能言,只能暗自点头,甚至其他三岳怒视西岳,埋怨他为何鲁莽出口。
“日后百官,皆有诸位领率,四岳纠察。”
‘嘶’
好手段,竟然打个巴掌给的甜枣,四岳黯然无语,只能领命而行,不过舜帝还算不错,给他们考察官员之责,倒是没有撕破了脸面。
第738章仙界分
因大禹之事,谁也没想到引出舜帝独掌全国,使之虞国权利发生改变,眼下才应了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怕是不久之后,这将不是一句空言。
不管舜帝如何而定,大禹继续率众治水,数十年间,大禹有过一丝的放松,自东入北,自北向西,自西向南,若大个虞国,在大禹的交不下,丈量的清清楚楚。
期间大禹被舜帝定婚,与涂山氏女娇定下姻缘,可是在治水之时,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后人口中的一段佳话。
匆然之间,四十余年已过,舜帝一生皆为民众奔波,因大禹治水愈加得利,使得天下区域越来越大,舜帝四处而巡,调拨各方官员,迁徙各方百姓,所有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终究在苍梧山之时,因身体疲惫不堪、与世长辞。
舜死后,气运加注其魂,被神龙所载,去往上界成为地仙,因大禹被封为王,早已执掌天下,故此帝位顺禅于大禹,旁人对此毫无疑义。
就在大禹为舜治丧期间,舜帝的儿子商均,欲行谋乱之举,沉万兵于虞国都城,好在有后稷等人暗自传报,大禹不愿与商均为敌,故此退位于商均,更是去往阳城避居。
商均登上帝位之后,因品德不良,使之难以服众,天下的诸侯见此,都离开了商均,前往阳城朝见于禹,禹依旧闭门不见。
眼看着天下越来越乱,诸侯大有取代之势,虞国的统治已如落日黄昏。商均终于按耐不住,亲自前往阳城,与大禹彻夜长谈之后,便把帝位禅位与大禹。
商均禅位之后,在天下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位天子,以安邑为都城,国号称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从此九州而定。
禹等位之后,大分天下,以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一系列的改制,令夏越加的富饶,权利更为集中。再加上斩杀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并暴尸三天。令各地诸侯、方伯胆寒,深知禹的威严,再不敢冒犯夏国。
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在听说此事之后,更是纷纷向夏国进贡称臣,一时间天下大统,标志着人族阶级社会的开始。
禹年迈衰老之后,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死。禹又命东夷首领益为继承人,一切安定之后,禹仿效舜帝,巡游天下不知所踪。
夏后部,禹一步步走到世代相传的圣山,在圣山之中,禹仰望着星空,似乎是对某些事物的怀念,又似乎是对于天下的不舍。
站在山巅之中的禹,虽然已经年迈衰老,但是那笔直的身躯,如同一把利剑,令人无法忽视。
日落西沉,星辰斗转,就在这深邃的夜空之中,禹慢慢的合拢了双眼,当身躯如同推梁倒柱般的瘫倒在地,所有夏后部民众大惊失色,眼中的泪水滚滚而落。
可是所有人都未曾发现,在禹的眉心之处,一道金光快速的消失在空间。而禹在临死之前,心中也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