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1 / 1)

重来1988 北冥虾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精神。

“咱这是大生意,出去跟人谈的时候就得有气势,就得精神一点。”

“好吧,我尽量吧。”

“你一定行的,”陈凡给老弟打气,“小的时候我就特佩服你,觉得你特有本事。”

“哪有本事……”

“怎么没有?你就像变戏法一样,总能变出钱来。”

“哈哈。”

“你就是让咱爹妈给管老实了,不像小时候那么龙睁虎眼的。”

陈锋不由得叹息。

再不偏心眼儿的爹妈多多少少也有点喜好。

而一个家中的兄弟姐妹中,老二一般都不太讨喜。

生头一个的时候,爹妈都年轻,头一次为人父母,对这个老大自然稀罕的不得了。

到第二个就有点烦了。

生最小的时候爹妈又有很丰富的育儿经验了,年龄也大了,当然也更疼爱这个老疙瘩。

唯独中间的有点受气。

有时候中间的孩子为了引起父母注意,还有点作。

那就更不讨父母喜爱了。

“放心吧,有哥在你就大胆干,”陈凡拍着老弟的肩膀,“拿出你小时候的龙睁虎眼!”

“嗯!”

陈凡拽着老弟一起干就能让他手里的65万元全活起来。

陈凡上班儿的时候,老弟就在外面跑。老弟上班儿的时候,就轮到陈凡跑。

当然,第一次陈凡一下干了120万那是幸运,也是市场没怎么开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没这么凶残了。

最多的时候哥俩在一个县也就能拿到六七十万。

少的时候才二三十万。

不过,陈凡每次都得凑足六七十万再拿到旅大或者盛京进行交易。

至于具体去哪里都由童大哥来定夺。

陈凡拉老弟入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老弟小账算的咔咔的。

虽然童大哥没说多久兑一次账,但这事儿不能马虎。

至少每次在旅大或者盛京碰头的时候,都得跟他算一算。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更何况异姓兄弟。

23、老弟酒量不错啊

“你老弟这账算的真清楚啊。”

童筝啧啧赞叹。

“嘿嘿,必须地。”

陈凡说着拿出十来沓钱给童筝。

童筝这60万本金每两个星期都能赚十五六万,刨去陈凡的百分之二十提成,他也能剩十来万。躺着就把钱赚了。

“留着吧,继续滚动到你那里面去。”

“用不了啊,哈哈。”

陈凡、陈锋哥俩也不往远处跑,就在省内转转,一趟撑死收六七十万的国库券。如果光用童筝的钱的话,陈凡加磅往哪加?要是不加磅不就光赚提成的钱了吗?

童筝何等聪明之人,听陈凡一说立刻就明白了。

“哈哈,好的。”

其实陈凡现在也有点愁怎么才能让鸡生蛋蛋再生鸡。

因为童筝的本金是60万,陈凡加磅5万,不能随便改变这种比例。

可陈凡每一趟都有大约两万进账,眼瞅着已经十来万了,到年底手里估计都能有四五十万了。

现在想想童大哥也是很鸡贼的。

虽然教会了陈凡很多,但也早早把他锁定了。

不过,到了来年年初应该会好很多,因为每年年初都是国库券大批量发行的时候。

到时候哪怕利润低一点,陈凡也要让手里的资金充分运转起来。

“来!哥俩这次都喝点酒啊。”

陈凡嘿嘿笑了:“行,跟白开水差不多。”

陈锋眼睛有点近视,举着清酒的酒壶看了看吸了吸鼻子。

童筝说:“咱们这位小老弟是不是酒量不错啊?”

陈凡笑着:“还凑合,反正比我强多了。”

“那就喝白的,泸州老窖怎么样?”

“少喝点应该没问题。”

“好!那就来一瓶!”

陈锋陪着童筝喝白酒,陈凡自己喝清酒。

其实陈凡也不知道陈锋的酒量,就知道他能喝点白酒,在家里时老爸老妈都不怎么让他喝酒。

所以,他具体有多少量,陈凡也不知道。

这个日式料理也没什么正经的下酒菜。

陈凡以为他们随便喝点就算了。

没想到一瓶下肚陈锋啥事儿没有。

童筝挥挥手:“再来一瓶!”

“这,能行吗?”

陈凡看看童筝,再看看老弟。

老弟神色淡然,就像没喝过酒一样,童筝却有些兴致高昂了。

他还以为陈凡在质疑他,顿时来劲了:“有什么不行的?来!再来!”

穿着和服的假洋鬼子捧着酒瓶子屁颠屁颠地过来了。

童筝一边倒酒,一边向陈锋竖起大拇指:“这老弟好酒量啊。”

陈凡在旁边一看就感觉不对。

童筝是个爱面子的人。

老弟又少言寡语。

跟这里坐着闷声不响喝着,就像个绝世高手一样。

童筝就有点下不来台了。

这要硬着头皮喝,喝趴下了多不合适。

就一边用手抬着酒瓶子:“行了,行了,童大哥,他这酒量哪能跟您比,喝不了多少的。”

一边在底下拍老弟的大腿。

陈锋这才反应过来:“哦,这个酒好像挺有后劲儿啊……”

“那当然了,”童筝得意地笑了,“这老弟就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是啊,童大哥说得没错。”

“行!那就杯中酒了,满上啊!都得满上。”

陈凡的“白开水”也满上了。

等三个人从居酒屋出来时,陈凡又一次脸红脖子粗了。

童筝指着陈凡吃吃直笑。

陈凡也知趣地假装脚下发飘:“是啊,哈哈。”

其实,三个人中就童筝有点喝醉了。

陈凡只是脸红脖子粗而已,嘛事儿没有。

老弟陈锋更是没喝一样。

童筝却眼神发直,舌头也有点硬了。

陈锋正东张西望着,陈凡赶紧拉他一把:“你看,我老弟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童筝哈哈大笑:“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走!到我家坐会儿,给你们醒醒酒!”

“不用了,我们哥俩儿随便溜达溜达。”

“不行!都到家门口,哪能就这么走了。”

陈凡也拗不过他,只好客随主便了。

童筝家就在中山广场往北边一点。

那里有一片日苯房,来来往往有很多小轿车。

还时不时能看到器宇轩昂、老干部模样的人在房前屋后散步。

果然不出陈凡所料,童筝是老干部或者老红军子弟。

整个东北地区到处都能看到这种日苯房。

旅大地区尤其多,档次也要高一些。

每栋日苯房都有宽阔的前后院子,四五辆小轿车都停得下。

院子的围墙都是木栅栏,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木栅栏上种着藤蔓植物,都是不能吃的那几种。

这种日苯房都是两层的小楼,里面空间并不大,但很温馨。

很多老干部住进来后,就把原来的榻榻米房间改了一下,变得跟普通房间差不多了。

不过,木地板可不一般。

以前的木地板龙骨都打的很高,踩在上面很有弹性,发出“空空”的声响。

质量也是极好的,四五十年了,重新刷一遍油漆还跟新的一样。

刚一进门,童筝就让陈凡和陈锋在右手边的客厅等着,他自己张罗着烧水、烧茶。

小鬼子建房子也给造车一样,就让你刚刚够用。

不像后世的那些大房子的客厅,恨不能塞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