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起好了,儿子叫陈岩,女儿叫陈岚。
连张蓝的孩子,陈凡都想好名字了,叫陈峻,男孩儿女孩儿都可以用。
……
江夏出月子后不久,伟哥的临床第三期也快结束了,眼看就要上市了,将被发放新药试字两年。
当初申请临床时,是老郝托他的同学找的省厅的关系。
这回再回去自然是轻车熟路了。
而且,像伟哥这种新药,全省十年八年都出不了一例,省里巴不得早点上市。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眼下最紧要的就是拓展市场了。
十月刚过,老安就开始布置推销计划了。
“陈总,现在时间还来得及,不如咱们打点广告吧?这样大家到医院里推广也比较方便。病人看了广告会自己点名要。”
“在哪打广告啊?”
“婚姻与家庭、幸福与健康、茶余饭后之类杂志呗。”
“哈哈,还是算了吧。”
“那您还想上央视和省台啊?”
“都不上。”
“可是……”
“老安啊,你也在这个行业干了有些年了。你该知道新药试字是敏感期也是危险期,要是出了大事故基本就前功尽弃了。”
“也是啊,那我就让医药代表多朝医生使使劲儿,让医生多开方子。”
“嗯,你先稳扎稳打,慢慢开拓市场。”
其实,这种新药试字最要紧的是在使用说明、药理说明上多下功夫,尽量做到面面俱到。
而使用说明和药理说明是从临床报告中反馈回来的,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各种数据。
从第一期临床开始,老郝就带领几名大学生们在钻研这事儿,陈凡也时不时过来查看几眼。
“您看,小凡,这一期的临床就比上两期多了些东西。”
陈凡过来时,老郝拿出临床分析报告给他看。
“哦,我看看。”
其实,关于伟哥的临床,陈凡上一世早就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不然也没胆量当绝命毒师。
“这个试药人第一次试药没什么异常反应,第二次诱发了青光眼……”
“这算是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了。”
“是啊,我们再研究研究调整下剂量。”
“嗯,这个尺度不好掌握,辛苦你了啊,老郝。”
“呵呵,别客气。”
新药试字的剂量极难掌握。
剂量小了没有疗效,剂量大了副作用也会放大。
而且个体差异千奇百怪。
就像俞敏洪遇到打劫一样。
劫匪给前两个被害人打了能麻倒一头大象的麻醉药,结果那两人嗝儿屁了。
给俞敏洪打了一针,俞敏洪却活蹦乱跳,还能跳起来骂一骂妇女啥的。
所以,老郝的任务是最繁重的,他需要找到一个安全、有效的合理区间。
……
戴希秋、李克斌、李海儿他们制作的电话号码本已经出来第一版大样了。
没等送过来,陈凡主动到邮电大厦来视察一番。
翻看着大样,陈凡不住地点头:“广告不少啊。”
“是啊,基本上直顶直了。”
“那就不错了,这还是头一年呢。只是,这字小了点啊。”
“没办法,再大就得增加页码了。”
“放大半个号的话,能增加多少?”
“大概五分之一吧。”
“没事儿!干!”
“可成本……”
“不是都已经直顶直了吗?怕啥,干!”
“好吧。”
电话号码本的设计策划很简单。
李克斌和李海儿忙活了没多久就完成了任务,眼下已经在着手“蓝都时讯”了。
“蓝都时讯”最早是李海儿创办的。
类似于后世的小广告,李海儿东拼西凑点“他好我也好”之类文章,主要用来发布药店新上市的各种产品。
眼下,“蓝都时讯”要在出租车上投放了,自然该升级版本了。
陈凡走进李海儿办公室时,却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嬉笑声。
走到门口一看李海儿正在给李克斌喂东西吃。
陈凡不由得皱起眉头,干咳一声:“咳!咳!”
然后背着手走进去了。
李克斌和李海儿都有点慌,赶紧正襟危坐回到自己座位上。
李海儿拿起“蓝都时讯”大样儿递过来,讨好地说:“凡哥,你看,我设计好了呢。”
李克斌也凑过来:“您看版式做成这样行不行?”
陈凡翻了翻,点点头:“嗯,差不多。”
李克斌长出一口气:“没什么事儿我先走了。”
“等等!”陈凡叫住他,“有点事儿我得跟你说说。”
43、摧枯拉朽
陈凡和李克斌出去来到外面走廊上。
陈凡四下看看没人,板起脸说:“我说你咋回事儿啊?”
“怎么了?”
“啥人都能处对象啊?”
李克斌脸红了:“其实我,挺喜欢大海的。”
“可你前不久还说自己喜欢李青呢,还让我帮忙。”
“是啊,可我最近又觉得大海很美……”
“大山也很美!”
“呵呵……”
陈凡倒是希望李克斌和李青能成。
因为李青年龄跟他相当,而李海儿年龄跟他差的太大了。
李海儿比陈波还小一岁。
李克斌比李勇年龄还大,不知是62年还是63年的,比李海儿大出将近10岁。
“你觉得大海有种残缺的美是吧?”
“对啊,对啊,就像维纳斯。”
“你大爷的,你们这些搞艺术的就是能扯。不过,你们俩都是怪咖。”
“呵呵,是啊,我们能聊到一块儿,大海对艺术也挺有感觉。”
“齁咸齁咸的,可不有感觉。”
“哈哈。”
可这事儿,陈凡也没法管太多。
只能作为大海的领导、街坊、老大哥叮嘱几句,关照几下。
“大海可是残疾人哦,你可给老子悠着点。”
“嗯,放心,那个啥,发乎情,止乎礼。”
虽然年龄差距有点大,但这两位都是怪胎,也都是文艺青年,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挺般配。
……
隔壁老魏不知从哪知道陈凡要在出租车上投放“蓝都时讯”了,主动找过来也想搭一把车。
这些年,在陈凡点拨下,老魏脑瓜儿越来越灵了,胆子也越来越大。
承包了全市五家粮店还觉得不过瘾,又要开超市了。
“你这老家伙行啊!实力雄厚啊!”
“嘿嘿,哪有,是粮食局、商业局看我有点经营能力,就决定干自选商场。”
“好想法!干好了可以开连锁。”
“是啊,不光卖粮油副食,还打算卖烟酒糖茶、生活用品。”
“那你啥意思?想在小册子上列出你卖啥东西吗?”
“那多麻烦,就打个开业庆典啥了。比如,万家自选商场庆祝蓝天捷运开业大吉!”
“哈哈,给你提个建议,别叫自选商场了,就叫超市。”
“超市?超级市场的意思吗?老百姓恐怕听不懂吧。”
“也是,还是慢慢来吧,就叫自选商场。我跟大海说说,给你来个小封推。”
“小封推是啥?”
“就是封二或封三。”
“哈哈,谢谢陈总!”
……
陈凡接手农机厂以后,在谢军他们带领下,经过两个月的准备、调整,眼下终于开始有产品上市了。
先生产瓶盖儿机、封口机,与此同时,老谢也带领技术人员研制新的食品机械。
“您看,陈总,这是粉条机!”谢军向陈凡介绍半成品。
“做过市场调研了吗?”
“做过了,农民家庭小作坊想早日脱贫致富,这可是个好帮手,什么土豆粉条、地瓜粉条都能生产。”
“嗯,挺好,”陈凡点点头,又看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