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这不过是一种猜测,不过是一坨狗屎罢了!
不知道就应该有不知道的态度,我一直在自以为是。想想金斧头银斧头的故事,从小就被教育要诚实,但我有做到一丝诚实吗?
如果有,那么早早就应该思考“我是谁”、“究竟有什么是真的”。
而且,金银斧头的故事,完美再现了脑子里的扭曲根本做不成任何事情。对吧,是人都会想要金银斧头,拿了这两个斧头会获得一大笔钱,可以改善生活可以让自己和家人不再辛苦。
就算失败,也不过是损失一把破旧的铁斧头而已,为什么不去赌?为什么不去争取?
这是多么符合脑子里的扭曲想法,多么正常的思维方式。我不敢放手,不敢诚实,不敢任由事情自己展开。总是在害怕生活,总是在充满敌意的宇宙中使劲求生。
如同膝盖浅的水池,我却不断拼命挣扎,似乎一旦停止自己就会立刻被淹死。从来没有尝试过停止挣扎,哪怕短暂的停止,都会带来难以置信的轻松。也许,这就是震撼美景所带来的影响。
大自然太过于震撼,直接震得角色忘记挣扎。当角色回过神来之后,各种恐惧再次包裹全身。那些大自然如此之美,以至于很多人的游记宣称,自己已经把灵魂丢在了山里。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回来呢?所有的解释,都是基于恐惧。如果没有恐惧,那么这般美好的自然为什么留不住人?反而是那些一直谩骂的工作,一直抵触的城市,留住了许多人。
当然可以美化这些解释,比如说什么责任啦,又或者是什么梦想之类的。
但,什么是责任?
老公养家,这是责任。认真完成公司任务,这是责任。对于自己份内的事情,尽心尽力去完成并时刻关注,这是责任。
不过是帝国强行宣扬的规则罢了,为什么要宣扬?不就是害怕不负责任的事情发生,不就是在恐惧这些所谓的坏事,不就是在害怕生活……么!
有没有老公不养家,反而是理所当然的社会?
当然有,一个单身母亲领取的社会福利,高于一个完整家庭领取的社会福利。那么此时,必然父亲会选择离开,因为这样才是最好的最有利的选择。
袁长文很难过,似乎发现自己的无可奈何,似乎发现自己的无力,似乎觉得自己无论怎样挣扎,都仅仅是在绕圈子。
我已经有些不记得自己在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这样有没有终点。我似乎已经完全违背了人性,那些曾经珍惜的东西,如今就像泡沫一样悄悄爆开。
当然,还有东西没有爆开,否则我就已经完成了。。
a
第七百三十七章 第一步137
我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吗?
如果是曾经的我,肯定非常鄙视现在的我。什么都不做,就在那里不知道干什么,不去想着摆脱恐惧,反而任由恐惧侵蚀。这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人类文明从诞生开始,趋吉避凶就是本能。人类发展出无数的东西,不管是科学还是道法,统统是为了趋吉避凶。
而我现在,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生命怎么可能被浪费呢?
首先,谁来规定这样做是浪费生命,那样做是珍惜生命?谁有资格这样规定?这一切难道不是大家都这样做都这样说,所以规定这样的行为才是珍惜时间么?
其次,根本没有生命这个玩意,又如何能够浪费呢?我怎么可以浪费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从另一个方面讲,生命是无限的,那份觉察是唯一的真实,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对于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东西,又如何可以浪费呢?
珍惜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建立在东西会被用尽的前提下。谁会认为自己浪费了太阳呢?
当然,这个比喻并不确切,因为太阳是一个个体,并非无限也并非永恒。
既然无法浪费,那么怎么做都是可以的。认定浪费,以及认定珍惜的来源,就是脑子里的扭曲。对吧,都是我自己脑子里的判断。尽管这个判断有可能是别人灌输的,但终究还是自己的判断。
永远没有办法相信别人,这是一件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我能相信的永远都是自己。
没有浪费生命浪费时间这种说法,对于那份觉察而言,角色怎么做都是无所谓的。所以,为什么我还要斩杀,而不是去拓展去游玩?我TM究竟中了什么邪,在这里一直思考什么真实?
最扯的是,那份觉察就是一切,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就连这份思考也是虚假的,我是不愿意丢弃,或者不愿意相信这份思考的虚假吗?也就是说,我还在认为自己是这份思考?
没错,就是这个。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我就是认为自己是这份思考,而不是觉察到思考的那份觉察。我引以为傲的思考,一直认为是闪光点的思维,竟然不是我的?!
这种想法让我难以承受。
关键是,那份觉察就是一切,所以怎么可能存在不是那份觉察的玩意?这份思考,必然属于虚假,就是这么简单。
我怎么知道谁在思考?我怎么知道怎样产生的思考?角色的一切都太过于复杂和冗余,虚假的就不要继续探讨了。
矛盾点在于,无论如何我都只能觉察到那份虚假的思考,永远无法觉察到“那份觉察”本身。就算再怎样模拟,也只是袁长文这个角色在不断模拟“那份觉察”。
跟别人聊天,永远都是聊袁长文这个角色的故事,永远都是想要在别人眼里丰满袁长文这个角色。搞笑的是,我根本无法知晓在别人眼里,这些聊天内容会不会丰满袁长文这个角色。
我只知道,按照大众流程,按照“我认为”的对方,应该会对我讲话的内容感兴趣,会认为袁长文这个角色好棒。如果对方没有按照“我认为”的内容进行反馈,那么对方就是不懂事就是情商低。
真是扯淡啊!
我曾经就是这样生活的?
凭什么就要按照“我认为”的内容进行反馈呢?这是个好问题,可惜仅仅局限在某一些小细节。在一些无伤大雅的问题上,可以商量可以推脱可以不顾所谓的“我认为”,这就是个性以及做人的些许区别。
但是,在大问题上,比如孝顺,比如道德,比如遵纪守法等等,当绝大多数人站在一条战线上时,如果有人敢提问那么就是邪恶。若是胆敢付诸于行动,那么就是异端。
没有什么好聊的,无非就是在加强角色罢了。现在,已经不是我想不想聊天的问题,而是每次聊天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