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恐惧。但是,思考另外的出路,仅仅是转移注意力而已,让自己认为废掉精神力不重要。
只是找了个其他事情,来代替罢了。
放弃任何手段,直面恐惧,然后就会发现这些恐惧是自己带来的。因为自己的执着,因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界限,换而言之,这些恐惧也是自己。
自己就是一团恐惧构成的。
“摧毁问题的,从来都不是答案。”
老师的这句话,自己略有理解,但还不能完全掌握。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句话来解释。
自己给自己设定界限,让自己成为局限的某个个体。但是,放弃所有的界限之后,自己还剩什么?那时的自己,又是谁?
一个遵守法律的自己,跟,一个不遵守法律的自己,难道是同一个人?
袁长现在都没有理清楚这些事情,但他有一种预感,解决这些问题之时,就是修为突破之日。
老师似乎把什么多看得很淡,就算是死亡,也是老师时常抚摸的话题。
“整个世界对老夫而言,死亡才是最可靠的伴侣。”
“如果你明天就死,那这件事还有多重要?”
袁长有时想着死亡,那是一种解脱。但有时想着死亡,却是一种恐惧。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老师总是对这个问题笑而不答。
别看自己是帝国第一精神大师,那是在老师离去之后的事情,而且自己现在的高度跟老师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帝国,自己已经找不到突破的契机,甚至连突破的理由也找不到。再加上那一股不真实感的袭来,袁长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
事实上,选择早就做了,只是一直在斩断那些阻碍之物。
第五百一十三章 修到真实143
自己的精神力被废掉,会怎样?
自己追求的目标没有达成,会怎样?
自己一心向往的成功失败了,会怎样?
这种恐惧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就是,“自己为了这个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怎么可以这样”之类的。
好像自己为了某件事情付出所有,就必须要有回报才行。一旦没有回报,自己就会觉得天崩地裂。
这也是为什么,仅仅是想象,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恐惧。
而死亡,就是一种解脱。不是当自己真正死去的时刻,而是在活着的时候,死亡就是一种预订的解脱。
没人可以逃脱死亡,就算现在帝国正在研究的换脑技术,那又怎样?
长生不老,并不代表永生。只是不会正常老死而已,面对灾害,面对杀手,面对战争,一样会死亡。
就算科技再发达,哪怕每个人都有备份,但终究还是会出现意外。
哈!
就是这种“自己付出那么多,所以必须怎样”的模式,让自己难以承受任何跟愿望相违背的现实。
当这种打击真实出现的时候,自己会难过痛苦,但紧接着,自己又会重新鼓起信心,继续或者换个方向。
但是,依旧没能逃脱这种“付出,所以必须”的恐惧模式。
这是一种利益的权衡,在当前环境下,自己付出那么多甚至抛弃一切,只为了某个目标。而此刻,某个目标没有实现,自己却损失了那么多,所以才会难受痛苦。
可是,谁知道未来会怎样?
不对!
这是在抱有希望,同样只是自己的幻想而已。潜台词是,现在的不好并不代表未来的不好。可是这一点,自己根本没法确认。
如果一直到死亡,都处于失败的恐惧中呢?
这完全有可能啊。
“放下一切希望,就像死亡那样。”
老师的话语突然跃入脑海,袁长有些发愣。
自己的精神力被废掉,那么意味着一直以来,自己以一名精神大师自居的日子将会结束。而自己认定的界限,那些自我定义构成了自己。
当“得知”精神力被废掉之后,自己会迅速找寻其他替代方案,归根结底就是自我定义需要存活,它必须定义某样事物。
而死亡,则是告诉自己,无法拥有任何东西,最终也无法定义任何事物。
“我是一个精神力大师”,被废掉后立马抓住其他,“我是一个有某种特质的人”,“我是一个靠其他事物存活的人”等等。
这就是一种模式,恐惧的来源,也是自己这两百多年来存在的模式。
自己不仅定义,而且还牢牢抓住这些定义。事实上,这些“抓住”就是执着。
“我是一个左手喝汤的人”,这是一个自我定义,但自己并没有牢牢抓住,如果用右手喝汤也可以,甚至不喝汤貌似也无所谓。
因为无论如何,都有自我定义的存在。但自己不抓住,那么就不会有执着,也就不会有恐惧。
有些自我定义重要,有些不重要。对于不重要的自己当然不会抓住,而对于重要的自我定义,自己敢放手吗?
袁长长长吐了一口气,细细思考这个问题。放手,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无为。
那么,谁又来规定,哪些自我定义重要,哪些不重要呢?
这个肯定是自己说了算,因为所有的自我定义都在脑海中,肯定只有自己说了算。哪怕被威胁,哪怕整个社会都鼓吹,但最终决定的依旧是自己。
比如,有人拿着枪威胁我,背叛帝国还是生命。看似毫无选择,其实自己是把生命这个定义看得重要,所以才会妥协去背叛帝国。
明明可以选择结束生命的,对吧。
但自己又为啥将一些自我定义看重,另一些又不看重呢?
是谁在让自己决定,哪些自我定义重要呢?
父母、学校、社会,而且自己相信了他们,所以才跟随他们做出同样的决定。
比如大家的共识,生命很重要,保证自己的存活很重要。
但是帝国在某些时候,又会强调荣誉比生命更重要,强调牺牲也不背叛帝国。这又算什么?
“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这句话有多荒谬,自己以前怎么就没看见呢?
帝国之人落入敌寇手中,宁死不屈。对帝国而言,这当然是重于泰山了。但对于敌人而言呢?这种死法并不会有任何好处。
如果最终获胜的是敌人,落败的是帝国,那么谁来评判“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
假设只求问心无愧,那么又是谁将“帝国荣誉高于生命”这个自我定义,放入脑海之中的呢?
自己不可能自发形成这种自我定义,就算有可能,也没理由牢牢抓住这个自我定义不放手。
所以,答案依旧是父母、学校、社会。
袁长闭着眼,思考着自己有哪些自我定义是错的。
不对!
对与错根本不重要,哪些自我定义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种争论根本毫无意义。
谁来评判对错?谁又有资格来评判?
如果是我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