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结局。
和赵柯的心情复杂不一样,身为厂长的徐广禄,却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在厂门口迎接李明哲的时候,从李明哲与周景明交谈时候的一言一行,徐广禄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但是没想到李明哲居然这么直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于情于理,徐广禄都不应该阻止周景明跟着李明哲走,而且以周景明懂得感恩的性格,以后他若是在部里面混的好了,轿车厂要是有什么需求,应该会更容易得到满足的吧,毕竟他们也是属于“上面有人”的那种了。
周景明也很明显被李明哲那几句话给惊住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李明哲突然笑了笑,然后拍了拍周景明的肩膀,“这事不急,你先慢慢想一想,想好了再给我答复。”
说完,李明哲就继续往前走了。
周景明站在原地愣了一会儿,而后也迅速的跟了上去。
午饭的地点就在厂区的招待所里,总共两桌,徐广禄与李明哲以及随行的其余领导一桌,而赵柯以及李天乐等厂领导则坐在另一桌,周景明也跟着坐在赵柯边上。
酒过三巡,李明哲突然端着酒杯走到周景明跟前,醉意微醺的问道,“小周,刚才在车间的提议,你考虑的怎么样,愿不愿意跟我到燕京去发展?”
所有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周景明,能得到李明哲如此的赏识,换了他们,肯定立马就答应了。
然而,周景明却是微微欠了欠身,脸上带着歉意,“不好意思啊李司长,承蒙李司长厚爱,但是目前来说,我还是留在这里比较好。我刚刚参加工作才两个月,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现在就跟着李司长去部里面,我怕会辜负您的厚爱。”
李明哲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开口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在一线多干几年,积累经验的确是更好的出路,真要是跟我走了,那就等于转向了行政方面,我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你这样的人才,还是搞技术最好。”
周景明忍不住舒了口气,原以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拒绝他,李明哲会不高兴,现在看来,自己完全是多虑了,眼前的这个李司长,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度的多。
“那就谢谢李司长的理解了。”周景明也连忙笑着说道。
“话虽如此,不过我这里的大门也永远为你敞开,哪天你要是想来了,随时欢迎你来找我。”说到这里,李明哲转身看向了徐广禄,“徐厂长,你可别怪我横刀夺爱呀,实在是像小周这样的人才太过罕见,我也是起了惜才之心。”
“李司长哪里的话,你能如此看重小周,那是小周的荣幸,更是我们厂的荣耀!”徐广禄对这件事倒是持开放态度,换作他是李明哲,他也会这么做的。
一顿饭下来,周景明对于李明哲的了解又深了许多。下午的行程依旧是参观车间,不过相对于总装车间,李明哲对于其他三个车间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原本李天乐都准备好了一大堆说辞,就等着李明哲问呢,结果李明哲只是草草的转了一圈,就出来了,搞得李天乐只能作罢。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李明哲一行人终于结束了对轿车厂的视察,徐广禄带着一群人将他们送到了厂区门口。
“好了,徐厂长你们就都回去吧,我们也走了。”李明哲站在车旁说道。
“我代表我们厂,再次感谢李司长以及各位领导的到来,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虽然都是一些官话,但徐广禄也不得不说。
“在这样的条件下,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你放心,我李明哲说到做到,只要你们能够顺利完成指标,技术改造的经费,我保证能准时拨给你们,绝不拖欠,也不会少一分一厘的。”
“那就谢谢李司长了。”徐广禄感激的说道。
“小周,你过来一下。”跟徐广禄说完之后,李明哲又对着周景明招了招手。
周景明不敢怠慢,连忙走上前,“李司长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临走时候跟你说的话吗?”李明哲笑着问道。
周景明点了点头,“当然记得了,而且会永远记住的。”
“很好。”李明哲赞赏的看了看周景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你要相信,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会越来越好的,言尽于此,希望日后还能在更高的地方看到你。”
一直等到李明哲的车子走远了,徐广禄等人才转身准备回去。
“小周,有没有后悔呀。你要是跟着李司长走了,说不定下次见面,你就是我的领导了呢。”徐广禄忍不住调笑道。
周景明无奈的笑了笑,“厂长你就别拿我开刷了,你也知道的,我志不在此,搞行政始终不是我的追求。”
“确实啊,要想改变我国的汽车工业现状,只能靠所有人筚路蓝缕,一步一个脚印。空谈误国,实业才能兴国啊!”徐广禄也突然感慨道。
0114章 车型换代
送走了李明哲一行人之后,徐广禄等人总算可以安心回去了。看得出,李明哲对于厂里面的生产情况十分满意,而且这一次他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再次承诺,想来技术改造的经费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只需要等到年底完成任务,明年他们就可以拿到技改的经费了。
不过,对于周景明拒绝了李明哲抛出的橄榄枝这件事,徐广禄倒是挺意外的,毕竟机工部和轿车厂,完全是两个不在同一层次的平台,周景明要是跟着李明哲去燕京,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出人头地。
“也不枉我对他的一番栽培吧。”徐广禄深深地看了一眼周景明,忍不住在心中感慨道。
因为暂时车间里的生产很稳定,并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处理,因而周景明也就没有回车间,而是跟着赵柯,一起朝着他的办公室走去。
“小周,你怎么不答应李司长的邀请,跟着他去燕京呢?”赵柯边走边问道。
跟赵柯并肩走的周景明笑了笑,语气揶揄,“怎么我没走,师兄听起来很遗憾?”
“拉倒吧!”赵柯翻了翻白眼,“不过说真的啊,真要是换了我,说不定我就跟着李司长走了,毕竟那可是机工部啊,我们在这里干一辈子,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但最后还不得靠部委那边拍板才能决定。”
赵柯所描述的这种情况,在八十年代的汽车行业确实很常见,但是越往后,政企分离的也就越彻底,企业的自主决策权也就会越大。
“看个人的志向吧。反正对我来说,振兴我国汽车行业才是首要任务,其余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