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 / 1)

年代文中的妖娆女主觉醒了[六零] 了冥 6540 汉字|16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43章

  ◎军区生活◎

  云省是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是不太能感觉到冬天的寒冷的。这里的冬天,最低气温也有零上六到八度。

  经常在云省生活的人。最厚的衣服,就是毛衣毛裤。像幸芳这样在毛衣外边穿羊绒大衣的, 是极少数。最起码, 宋文城军区的军嫂们,没有这样穿的。

  幸芳这种穿法,非常的时髦漂亮, 在首都北市那边都能被夸一句洋气好看,在边境云省这个偏僻的地方, 就更不得了。

  几乎是幸芳刚一露面,就在宋文城军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美, 实在是太美了。

  原来这个世界上, 居然真的有人可以做到智慧与美貌并存吗?!幸芳美的太超标, 众人不但歇了攀比的心思, 还连嫉妒的心都生不出来。她们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种云泥之别,她们还是早点歇着, 别自找不痛快了。没看宋文城那么宝贝幸芳嘛,她们还上杆子去得罪军区一把手的爱人,那她们不是有毛病嘛?

  众人正准备去宋家拜访, 和幸芳套套近乎, 就被她和钱小燕的相处,给惊到了。

  天,她们这婆媳关系怎么这么融洽?

  钱小燕不是宋文城的后妈,超级讨厌宋文城吗?怎么她现在跟宋文城处的这么好?难道当初钱小燕让宋文城娶幸芳,真的是良心发现, 不是在害他吗?

  众人心里惊涛骇浪, 脸上却装的若无其事。她们和幸芳还不熟悉, 交浅言深,众人不好意思来找幸芳说八卦。

  幸芳坐了这么久的火车,疲惫的很,也没精力去搞人际关系。因此,刚来军营的头两天,幸芳和军嫂们都保持着距离,不太接触。

  军嫂们觉得幸芳和她们不是一路人,刻意远着幸芳,不出现在幸芳面前。幸芳在家和宋文城干柴烈火,也累的起不来。

  等到幸芳三天后,攒足了精神,从房间里走出来,她发现她好像无形中被军嫂们给孤立了。幸芳去买菜,大家跟她打招呼,都透着一股莫名其妙的别扭劲。

  幸芳一开始还以为,是她身上有什么不妥,才让大家看她的眼神里都带着闪躲。等她回去照镜子仔细的看了好几遍,都没发现什么,她才确定人家就是故意躲她呢。

  这是什么情况?幸芳迷惑。

  按理来说,宋文城是军区的一把手,新官上任三把火,军区里的那些军嫂,就算跟幸芳第一次见不熟,也该对她非常热情呀?现在这种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真的非常的不合理。

  幸芳自己在家琢磨了一下,没搞懂这里边的原因。趁着带孩子去秦旅长家拜访的时候,她就试探着问钟主任:“婶,我这刚来,想请大家吃顿温锅饭。你能帮我通知一下吗?顺便告诉大家不用拿东西,大人小孩都一块过来吃。我准备的挺丰盛的。”

  幸芳这个和善的态度,友好的让钟主任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这几天军区的军嫂是怎么对待幸芳的,她都看在眼里。这事会变成今天这样,有她一半的责任,现在幸芳主动示好,她哪好意思再端架子?

  “好好好,我肯定帮你通知到位。说来,你们会这么生疏,也有点怨我。”

  钟主任不是个知错不改的人。她之前看幸芳不顺眼,是以为幸芳是坏女人,不能给宋文城带来幸福。现在宋文城幸福的都快开花了,钟主任肉眼可见,她哪还能为难幸芳?

  简单的把钱小燕当初来军营的所做所为,跟幸芳讲了一遍,钟主任和幸芳道歉道:“不好意思,是我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前些日子,文城回来任职,你没陪他过来,我以为你们……对不起,那时候我生气说错话了。大家和我关系好,就也都误会你了。现在她们不敢和你接触,是因为她们和我一样,心里臊的慌。唉,小芳你是个好女人,以后你和文城要继续好好过日子啊。”

  钟主任的坦诚,解了幸芳心中的疑惑。也让幸芳对钟主任多了两分尊敬。“婶,你放心,我和宋文城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的。”幸芳笑着回应道。

  钟主任敞亮,幸芳也不记仇。

  钱小燕当初胡搅蛮缠是事实,大家误会她也情有可原。她们之间本来就不存在任何矛盾,现在误会解除,大家自然能好好相处。

  经过了温锅饭,大家重新认识了钱小燕,也感受到了幸芳的真诚,相处逐渐融洽起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家敢和幸芳开玩笑了。

  “小芳,你们这是准备要二胎了?如果你没这打算,就不能太惯着你家男人。”说着,那人给了幸芳一个‘你别犯糊涂’的眼神。

  都是军嫂,饿狠了的男人什么样,大家心里都十分的清楚。幸芳到了军营,为什么三天没出门,大家懂的都懂。

  白嫂子是一片好心,她怕幸芳又要上学,又要带孩子会辛苦。但她这话说的够直白,惹得幸芳这个厚脸皮,都有点扛不住。

  “没呢,没呢。”幸芳脸色微红的反驳道:“我就是坐火车累的。没打算生二胎。咳咳。”

  幸芳的狡辩,大家都听的出来。见幸芳心里有数,众人对着幸芳暧昧的一笑,揭过此事,不再瞎起哄。

  大家都是聪明人,幸芳眼瞅着是宋文城的心尖尖。她们自然要捧着幸芳唠嗑。幸芳情商也不低,她连钱小燕和段三萍都能搞定,这些正常的军嫂,自然不再话下。

  一顿温锅饭吃完,不少自来熟的军嫂,就把幸芳当成了好朋友,没事就来宋家溜达。这天,幸芳刚去看了霍彪回来,就遇上了来找她说话的白嫂子。

  “小芳,你这是上哪了?刚想找你一起逛供销社,我都没找着人。”

  年关将至,家家户户都在备年货。幸芳初来乍到,白嫂子怕她买不着好东西,就热心的想带带她。结果,幸芳居然不在家。

  “我去看我姐了。”幸芳一边回答,一边请白嫂子去她家。

  白嫂子伸手帮幸芳拎了一半东西,疑惑的问道:“你姐?你在这边还有亲戚啊?”

  看幸芳这大包小裹的样子,这个姐姐应该还是个实在亲戚。可不应该啊?幸芳不是东北人嘛?她姐姐怎么会在云省?

  “不是亲戚,是干姐姐,以前我俩在一个单位工作,处的挺好,就认了干亲。”

  说来,幸芳还挺对不住霍彪的。当初是她跟霍彪说她过来随军,霍彪才选择调职来云省的。结果她因为考的太好,被北市的大学收走,独留霍彪一个人来云省。幸芳就挺不好意思的。幸亏刑警的工作是霍彪喜欢的,霍彪一个人在云省也生活的挺开心。幸芳才没太愧疚。

  之前忙着去新学校报道,幸芳顾不上霍彪。这次过来看宋文城,幸芳就给霍彪也带了一份年礼。结果,霍彪给幸芳准备的更多。

  霍彪是个拼命三娘,她一个人生活,基本就住在单位,天天吃食堂。她们单位发的那些福利,她就都没动。幸芳知道她懒得动手,送霍彪的都是开袋即食的好吃的。霍彪那些单位发的福利,就都给幸芳了。

  白嫂子听完幸芳和霍彪的故事,忍不住对幸芳竖大拇指。敢情幸芳不考大学,也是派出所的副所长啊。这没点真本事哪能做到?

  “厉害!”白嫂子佩服的看着幸芳。“小芳,你这是吃什么长大的?怎么这么厉害?”

  幸芳谦虚的回了一句:“窝窝头。”然后和白嫂子对视一眼,忍不住一起大笑起来。笑够了,幸芳问白嫂子供销社都来了什么?看她这个点过去,还能不能捡漏。

  “你想什么美事呢。”白嫂子笑着白了幸芳一眼:“好东西早让大家抢光了。你现在过去还能看见什么呀?明天赶早吧。这几天备年货,供销社都有新货。”

  “行。”幸芳痛快的回答。

  和白嫂子约好了时间,等白嫂子走了,幸芳就开始做饭。好不容易来探亲一次,幸芳当然要给宋文城多做些好吃的,让宋文城补补身体。

  宋文城本来忙的脚打后脑勺,吃住都不回家。但自从幸芳来了,他就按点回家吃饭,再不加班了。可今天幸芳做好了一桌子好菜,宋文城却没能像往天一样按时回家。

  等了二十分钟左右,饭菜都要凉了,宋文城还没回来,幸芳就领着冬至他们先吃了。

  “不等了,你爸估计是有事耽搁了。咱们先吃。我拨出来些,留着等他回来自己吃。”

  冬至他们还想再等等,奈何小孩子实在不抗饿。最终,在幸芳的带领下,大家吃的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吃饱喝足,幸芳把她给宋文城留的菜,热了两次,白馒头都被捂的有些发黄了,宋文城才满脸凝重,一身疲惫的回来。

  “回来了,赶紧洗手吃饭。”幸芳温柔的上前,帮宋文城脱外套。“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是出什么事了吗?”

  宋文城的脚上都是泥,衣服和裤子上被崩了不少泥点子。样子狼狈的幸芳看了都心疼。“你这是上哪了?怎么弄成这样?”

  宋文城在幸芳的帮助下换了衣服,才一边洗脸一边回答幸芳:“我今天下乡了。之前不是有不少战士牺牲嘛,我们最近在陆续的送英雄回家。小宋那孩子是战斗英雄,还是本地人,没人来接他,我就送了他一程。”

  宋大刚是个刚刚二十岁的小战士,他是个小班长,在宋文城的独立团里,表现的特别亮眼。宋文城非常欣然他,正准备战争结束,把他当心腹好好培养。谁知最后的那场战役中,宋大刚因为排雷牺牲了。

  宋大刚不是普通的牺牲。他侦查到了敌人最难缠的地雷坐标点,并用生命帮部队端了雷窝,给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宋文城非常的敬佩他。

  宋大刚牺牲后,宋文城他们才知道,他今年刚结婚,并且他媳妇还怀孕了。他家里除了他媳妇,就一个腿瘸的老娘。

  宋文城刚打电话通知那边宋大刚牺牲的消息,宋大刚他媳妇就动胎气差点流产。之后,为了让她们别折腾,好好养身体,宋文城决定亲自送宋大刚的骨灰回家。

  “我俩都姓宋,五百年前是一家。他又是我的兵,我送他回家也是应该的。”

  宋文城早上从军区出发,先坐车,后徒步翻山,走了三个小时,才到宋大刚家。

  今天天气不太好,到宋大刚家时,正好赶上下雨,宋文城为了护着宋大刚的骨灰盒,淋了雨,才弄的这么狼狈。

  幸芳听说宋文城淋了雨,赶紧把他的衣服放下,去厨房给宋文城熬姜汤。这大冬天的,就算云省这边气温高,也架不住冬雨的祸害。

  姜汤没好之前,幸芳先给宋文城倒了一杯热水,让他先喝了。

  “先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好。”

  宋文城听话的乖乖喝水。幸芳见宋文城情绪不高,又问他:“宋家出什么事了?”

  对幸芳,宋文城也没瞒着,他叹了口气,皱着眉头说:“唉,是大刚他媳妇想改嫁。”

  寡妇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宋大刚的小媳妇年纪小,跟他结婚的时间短,对宋大刚没有多少感情。宋大刚牺牲,她不愿意为宋大刚守寡,伺候宋大刚的瘸腿老娘非常的正常。

  她想趁年轻改嫁,宋文城非常的能理解。但她想打胎,宋文城心里就挺难受。

  那孩子都六个多月成型了,这时候打胎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更别说这个孩子宋大刚的遗腹子,是他留下来的唯一骨血。宋文城当然不希望巫丹儿打胎。宋大刚的老娘,同样反对巫丹儿打胎。但巫丹儿却铁了心的不想生。

  孩子和宋大刚不一样,巫丹儿十月怀胎生下他,再要抛弃他,她做不到。把孩子生下来,她一个女人又养不活。带着孩子改嫁,先不说巫丹儿能不能找到好人家,宋大娘头一个就不会答应。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巫丹儿索性决定打胎。长痛不如短痛。巫丹儿今年才二十岁,她未来的人生还那么长,她做不到为了这个孩子,放弃自己的后半生。

  宋文城去宋家送骨灰,正好赶上巫丹儿和宋大娘吵架,他虽然用宋大刚的骨灰还有他的抚恤金,暂时安抚住了巫丹儿,阻止了她打胎的脚步。但想到他离开时,巫丹儿那个决绝的眼神,宋文城心里还是十分不安。

  抚恤金虽然不少,但对于巫丹儿还说,真的不够。失去了宋大刚,宋家就失去了经济来源。靠抚恤金坐吃山空,巫丹儿根本没办法养活孩子和老婆婆。

  稍微想想,都可以预见巫丹儿不打胎的未来有多难。巫丹儿怕她以后会后悔。所以,别看她暂时妥协了,等宋大刚回家的头七过去,她肯定还会有所行动。

  宋文城跟幸芳讲完宋家的事情,皱眉沉思了一会儿,还是不放心。他放下手里的杯子,没吃饭就要换衣服出门。

  “这么晚了,你干嘛去?”幸芳拉住宋文城。

  “我想去一趟政委家,跟周政委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给巫丹儿在云城安排一份工作。有工作当铁饭碗,也许她就不打胎了。”宋文城心情不太好的回答。“宋大刚是战斗英雄,他为祖国和人民牺牲,我们多拂照他家人一些,也是应该的。”

  就是城里空闲的工作岗位并不多,并且竞争激烈

  ,一个萝卜一个坑。宋文城想安排山里的巫丹儿,并没有那么容易。

  就算巫丹儿是烈士家属,她不认字,没有特长,也不好弄。

  幸芳又想到另一层顾虑,拉住宋文城道:“等会,你先别去。这次牺牲的战士那么多,你安排了巫丹儿,就不能不管别人。”

  而全部都管,宋文城根本做不到。

  “你别好心办坏事。”幸芳把心急的宋文城按在椅子上,让他坐好。“先吃饭。吃完饭,咱俩一起想想办法。”

  被幸芳这么一劝,宋文城也冷静了下来。

  是啊,烈士家属就没有容易的。他今天管了巫丹儿,明天别人有困难来找他,他就不能不管。对军人来说,公平公正很重要。不能因为巫丹儿可怜还会作,他就特别照顾她。

  这样做对其他人不公平。

  宋文城才刚接任旅长,他不能让人觉得他偏心眼。整个南大军区,都是宋文城的兵。宋文城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他不能因为他认识宋大刚,就对他的家属特殊对待。这样别人会觉得他任人唯亲,处事不公。那样的话,宋文城以后就别想服众了。

  这事处理不好,很容易动摇军心。军心散了,宋文城以后打仗就别想赢。

  慢慢的宋文城越想越多,吃饭的动作也越来越慢。幸芳见宋文城的心思都不在吃饭上,等她把煮好的姜汤端过来,就对宋文城提议道:“要不,你们军区自己搞点小作坊,养活这些人吧。如今高考都恢复了,咱国家摆明了想要发展生产,你们军区带头改变,也许正响应了上边的号召。”

  “搞生产?”宋文城疑惑。

  “对。”幸芳点头。“这个事情我想挺久了。早在你写信跟我说,这次你们军区死伤惨重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事情。”

  “首先烈士家属生活困难是事实,再有退伍兵,他们习惯了部队的生活。退伍回老家,也会有诸多的不适应。那不如你带头做些什么,创造出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

  “比如像巫丹儿这样的烈士遗孀,你完全可以给她们开一家米线店,让她们自给自足。我尝过了,云省的米线非常好吃。这个是云省的特色,放到咱们北边去卖,肯定不愁卖。有你们军区给巫丹儿她们撑腰,她们也不怕背井离乡被外乡人欺负。”

  做米线是云省人都会的手艺,只要给她们一个地方,她们就可以靠手艺吃饭。

  “米线店也不用太大,就像混沌摊那样就行。一个小店,可以安排三到六个人忙活。地点也不用选的太远,就从云省往云省的周边辐射就可以。如果以后做大了,还可以全国发现。”

  “除了米线店,那些退伍兵,你也可以组织起来干运输。帮别人押运,或者给你们自己送货都可以。未来国家高速发展经济,肯定离不开运输。有时候,赚钱争的就是先机。你有运输队,能够快速的实现南货北调,那你就肯定能赚钱。”

  退伍兵基本都是练家子,他们不怕路匪,也能制服歹徒。等他们把安全送货的名气打出去,肯定不愁生意。

  有生意就能赚钱,赚钱赚的多,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如此良性发现,于国于民都有利。

  幸芳说的头头是道,宋文城听完,也明白了。幸芳这是让他创造岗位,自己养活自己。这样以后再多巫丹儿这样的人,他都可以放心安排。现在唯一的难题,就是国家不允许私人做买卖。可幸芳说的这个,是挂靠在宋文城部队的,也算国企。唯一的难题,就是部队不搞训练去搞钱,宋文城的名声可能会不好听。

  但宋文城在乎吗?他不在乎。

  宋文城是一个有眼光,有魄力的人。他不是大字不识的大老粗。他是能考清北,读大学的读书人。在军中,宋文城是儒将。他不会墨守陈规,等着被时代淘汰。发现问题,他会主动做出改变,让他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幸芳能看出来的局势,宋文城不会看不懂。他只是与世隔绝太久,一时间没想到。现在有幸芳提点他,宋文城立刻醍醐灌顶,彻底开窍了。

  “哈哈,谢谢媳妇,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宋文城爽朗的笑了起来。笑完,趁幸芳给他端姜汤,他还搂着幸芳,在幸芳脸上亲了一口。

  “哎,你稳当点。这姜汤烫手,你小心点端着,免费弄洒了被烫到。”

  “哈哈,好,我这就喝了它。”

  嘴上喝着滚烫的姜汤,宋文城的眼神,却在盯着幸芳,热烈的好像要把幸芳吞了似的。幸芳被他看的脸红心跳,有点坐不住。

  未免一会儿事情失控,幸芳留宋文城一个人在这吃饭,她去旁边给宋文城洗衣服刷鞋。

  宋文城不舍得幸芳一个人干活,遂不再想东想西,加快了速度吃饭。吃完,他自己洗碗,然后跟幸芳一起洗衣服。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宋文城那两件衣服,俩人一会儿就洗好了。住在宋家隔壁的钟主任,见幸芳她们小两口这么粘糊。忍不住嘴角上扬,笑得非常欣慰。

  这上了岁数的人,就爱看别人家小两口恩恩爱爱的过日子。宋文城这里一切都好,钟主任也能放心的跟秦旅长搬去干休所生活。

  一个军区不能有两个一把手,本来宋文城回来任职,退休的秦旅长就应该带着他的家人,搬去给退休老干部居住的干休所。但,钟主任放心不下宋文城,怕他一个人应付不来,才拖着秦旅长又在军区住了这么久。

  现在,钟主任亲眼看到,宋文城把军区的事情捋顺了不算,还家庭幸福美满,她就没什么不放心了。

  秦旅长一家从军区家属院搬走,意味着秦旅长的时代彻底结束。曾经被秦旅长带出来的兵,心中难免会有很多不舍。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时间到了,就该体面的离开。只是,习惯了忙碌的人,冷不丁的彻底闲下来,肯定会非常的不习惯。

  正好幸芳跟宋文城商量的事情,需要人负责,宋文城就写了一份报告,让秦旅长去干。

  秦旅长端着架子,假装他不愿意去管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和他一起退休的钟主任,就愉快的接手了。

  “小宋啊,还得是你们年轻人,脑子就是活泛。米线店,运输队这简单的法子,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不错,不错,咱们这边的军嫂和退伍兵,大多不认字,文化程度低。这样的事情,正合适她们去做。”

  钟主任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妙。

  “咱们可以先挑生活特别困难的,尝试一下,如果效果好,就全军区推广。到时候,如果能像你说的做大做强,不止烈士家属,咱们军区的那些军嫂,都能有一份稳定的营生。”

  钟主任真的是佩服幸芳的这个脑子,不愧是能考北大的女人,就是好使。欣慰的同时,她还白了秦旅长一眼,嫌弃道:“你个死脑筋,一点儿都不知道变通。”

  巫丹儿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在军区发生。以前秦旅长的解决方案,基本就是跟当地政、府协调,让他们想办法给安排工作。

  地方政、府的处理结果,有好有坏,秦旅长没精力继续跟进。某些烈士遗孀和遗孤,难免会被欺负。现在好了,把这些人招到他们眼皮子底下,她们就不用怕了。

  秦旅长本来就没有不想帮忙,现在眼看钟主任要踢了他单干,他就着急了,

  “谁说我死脑筋了,当初我也办过食品加工厂,那不是效益不好倒闭了嘛。小宋这法子是挺好,投资小回报高,不错不错不错。”

  连说三个不错,秦旅长就给自己找好了台阶,忘了他刚刚说的不管这事儿的假话,愉快的加入群聊。

  “小宋,你们两口子即使能想出这主意,想必咱们军区的食品加工厂,你们也能盘活。你快去想办法吧,时间就是金钱,你得加油。巫丹儿和其他的事,就交给我和钟主任了。”

  “…………好的,那我先走了。”宋文城哭笑不得的,被秦旅长赶走了。

  心中的一块儿大石落地,哪怕军区食品厂一时半会盘不活,宋文城也轻松了许多。

  宋文城不再终日愁眉苦脸,幸芳也替他高兴。正好孩子们被傅校长带着,在军区医院当护工体验生活,钱小燕和宋少辉跟着做饭,难得宋文城还不加班,幸芳和宋文城就过起了甜蜜的二人世界。

  作者有话说:

  我回来了,前几天心情不太好,断更了,对不住追更的宝宝,之后会争取加更到完结。么么感谢在2023-07-01 22:43:26~2023-07-09 20:57: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Krismile(微笑)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Krismile(微笑) 14瓶;小五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