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所谓的君臣之道,宋朝之内的士大夫也并不是没有阐述,无奈无论如何阐述的,全都是所谓的君贤臣明之类的车轱辘话,至于当遇到了昏君之后又该如何行动,全都是避而不谈。
萧凤道:“很好。那我且问你,那宋朝也曾多次北伐,然而每次北伐都一事无成,为何?”
自宋朝南狩以来,也不是没有想过北伐,譬如那隆兴北伐、开禧北伐以及端平入诺,都曾经倾尽全朝力量,只可惜最后皆是落下了一个失败的结果,让人见了也是颇为惋惜,更是深思起来为何每一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君臣不和?奸相祸国?”
章鉴说了一下,旋即摇了摇头,以萧凤的见识,可不会局限于这上面。
“这不过是表面上的,若是深究更深层次的缘由,却不只是如此。”一如章鉴所猜测的那样,萧凤直接否决了他的想法,又解释道:“北伐之事耗资巨大,牵连着数以百万人计,若是没有一个统辖核心,如何成功?若是令出多头、上下不一,只会让麾下将士逡巡驻足、左右摇摆,更是无法齐心协力,就这般状况,如何能够成功。”
“的确如此!”
章鉴阖首回道。
萧凤笑道:“没错。若要北伐成功,非得又一个强大的核心,不管那人是宰相亦或者是君王,都必须要起到足够的表率作用,不然的话难以凝聚军心,彻底挫败北方鞑子。”
这个也是她直到现在,也依旧亲临战场的原因所在。
在这个基本上都是靠马车、传播来决定欣喜传递速度的中古时代,所谓的运筹帷幄之人的幻想,若要及时了解敌人的情况并且针对性的采取行动,也只有亲临战场才能做得到。
章鉴默然无语,对萧凤所说的,自然也是颇为认同。
“只是那历朝皇帝你也看到了,虽然其中不乏品德高尚之人,但若要战胜敌人,靠的可不只是品德,须得是其他才能。譬如那选拔人才、临阵指挥能力,若要那君王能够满足这个条件,实在是太过困难了。”萧凤诉道。
章鉴又是问道:“但是不是有宰相吗?若是宰相的话,应该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吧。”
“确实!这些事情,都可以交给宰相处理。但若宰相之令难以通行,更被他人拒绝,又该如何?”萧凤笑道:“你也曾经为政,应当知晓政令合一的重要性吧。”
“当然!”
章鉴点点头,当初他被提拔为宰相,也不是没有想过做出一番事业,只可惜到处皆是掣肘,所发命令仅限于勤政殿之内,若是到了地方之后,更是不知偏到了什么地方。
这般状况,他也曾经多次斥责,只可惜最终还是徒呼奈何,选择置身事外。
“没错。若要令北伐成功,那就非得让宰相集权,并且能够彻底的坚持自身的意志,让这政策能够贯彻下去。但是这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萧凤顿了顿,将章鉴的目光吸引过来,然后诉道:“那就是,君王又该如何?”
第三百一十七章旧人
“只是你今日所来,难道就只是这个?”
先前谈话结束之后,萧凤顿了顿,饶有兴致的看着章鉴。
章鉴顿感身子一凝,低声问道:“这,莫不是晋王还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当然。”萧凤点点头,紧接着便直截了当的说道:“你曾为宋朝宰相,于那些宋臣之中也有些威望,就这么隐居山林,好吗?”
听到萧凤提出这问题,章鉴明白过来萧凤的意思,诉道:“听晋王的意思,莫不是希望我出山?只是我年事已高,更不似晋王这般精力充沛,若要管理朝中之事的话,只怕很难。”
“哈。”
萧凤笑了笑,旋即诉道:“章丞相说笑了,其实也不需要你管理朝中之事,只是你可曾听过议会?”
“议会?你是说,你曾经在关内推行的那个能够弹劾、罢黜官员的议会吗?”章鉴稍有诧异,上下打量了一下萧凤。
议会这事儿,对章鉴来说确实陌生,不过它所具备的那些个功能,却也颇为熟悉,一直以来都将其当成了御史台之类的机构,其中的议员也和御史有些类似,只不过议会要远比御史台要大,若是达成协议的话,甚至可以直接将官员弄下台,而议员的权力则要比御史弱的多,若是未曾和别人结盟,在议会之中也不过是一个支声虫而已。
“没错。”
萧凤点点头,然后说道:“我欲在这宋朝境内成立议会,只可惜一直以来苦于没有合适人选,所以也未曾开战。而你今日既然到访,不如帮我完成此事?如何?”
关于此事,萧凤一直都打算推行,并且将其当做收揽宋朝境内士大夫的重要举措。
没办法,历经三百多年,这些个士大夫早就将底层的土地、人力等资源彻底垄断,而仅凭长安的支援,也难以维持华夏军的行动,若要获取这些个士大夫的支持,那就必须要对这些士大夫有所表现,让出地方政策的治理权,便是萧凤所采取的举措。
“议会主席吗?”
章鉴神色紧张,他咽了口吐沫,诉道:“不得不说,这职位真的很艰难啊。”
萧凤回道:“的确如此。但若要让这华夏大地快些恢复和平,也唯有采取这般手段,不是吗?”目光死死的看着章鉴,又道:“还是说,你忍心看着这华夏大地的百姓,就这么陷入战火之中,被那鞑子所揉虐。”
“听你这么一说,怎么觉得我好似恨残忍一般?”
章鉴听到这话,不由得摇了摇头,见到萧凤那期颐的目光,他只好点点头,回道:“既然是晋王所要求,那我便接受了吧。”顿了顿,他有抬起头来,看着萧凤:“只是晋王,关于这议员的要求,你有什么打算?总不能是个人,都能进入吧,不是吗?”
依着萧凤的设计,这议会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小,乃是她为了钳制君权的重要一环。
其颁布的律令以及条例,其效力完全等同于君权,甚至可以说凌驾于君权之上,或许这便是孟子所言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制度上面的表现吧。
“那是自然!”
萧凤点点头,诉道:“依着我的意思,最好是有功名的才能担任,当然若是有军功的话,也一样可以进入其中,只是依旧需要通过一定的考核,才能担任。毕竟也是为国出力,岂能有偏颇之理?”
华夏不比西方制度,并没有所谓的公民概念,更没有相应的选举制度,若是将其强行套在了华夏之上,只怕会闹出笑话来。
正是因此,萧凤方才只打算让那通过科举制度的人,才具备相应的议员身份,虽然也会带来诸如门阀垄断,但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如此了。
“我明白了。”
章鉴若有所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