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4 章(1 / 1)

大美时代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4个月前

就很注意专注到学习创作工作中。”

院长才开始询问关于电影的事情。

万长生肯定不敢再说自己是挂个名,把整个来龙去脉都讲清楚,出发点是为了宣传文创园区,结果戏剧学院席导觉得可以弘扬正能量,又因为手绘脚本被要求来做导演,但实际上很多专业导演工作是人家导演专业研究生付出了辛劳,整个电影定档本来是年底或者春节,又因为什么原因提前并且少了打擂台的对手:“所以目前总票房已经超过三十亿,上周末开始下滑到三千万左右的日票房,排片比嗯,反正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就是逐渐要收尾了,差不多在国庆前就完档结账首发

津津有味的欣赏了脚本手绘,院长也不能免俗:“那你能拿多少呢?”

万长生坦言:“拍之前肯定没想到这么多,本来导演报酬十万左右,我觉得不好意思分低成本的预算,就签的票房分成,大概百分之一有三四千万吧,扣税快有一小半。”

院长很有经验的叮嘱:“不要偷逃税啊,你有远大宽阔的未来,在这些事情上不要落下把柄。”

万长生点头:“不管最后是多少,我准备先拿一半给剧组普通成员发红包,剩下的再跟经纪人分,其实培训校今年分红两百万我还不知道干嘛,目前我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培训校内把我的工作生活照顾得很好,我想再把资金整理下投向青少年美术培训,除了加大免费培训的范围,也对其中的优秀青少年进行引导培训,不走学院派的路子。”

院长连忙细问怎么回事。

万长生从费雪雁到艾米拉这两个试验的徒弟说起:“我跟郭教授、童教授、赵教授都讨论过这种时代变革的艺术之路,美术院校的科班学习以及专业考试都在树立专业技术门槛,而现如今这个人手一台手机的社会,摄影、摄像、音乐都成了谁都可以创作的艺术形式,老实说我一点不懂电影,但就凭着美感和艺术关系,也能配合专业人员拍出电影,这当然是个特例,我得到太多的好专家支持,可未来这很可能是个方向,绘画技能的手段,没准儿会被技术设备替代,重点是不是有颗艺术的心,对美的鉴赏能力。”

快七十岁的院长表情不可能不凝重。

这几乎是在摧毁他最引以为豪的绘画技能。

但大学校长的态度就不会跟观音村的长辈一样,他非常专注的在倾听:“再说得详细点?有什么替代的可能性?”

万长生点头:“就说画画吧,几百几千年来首先是作为景象、人物记录的存在,但现在有相机了,再怎么强调相机不能替代画家,但也必须承认抢了一部分功能走,画得像已经不是画家的追求,要从绘画中体现艺术,但现在再便宜的智能手机,也能拍照以后傻瓜p图,素描炭精、油画、水彩笔触的各种风格应有尽有,虚实明暗都能在照片上调整,这又抢了我们的功能,甚至设计专业用电脑做后期的这部分工作,彻底被傻瓜软件替代,任何人都能娴熟掌握p图功能,这完全跳过了手绘能力,更强调想象力,说到底,p图就是一种希望更美好的艺术提炼过程,这就是艺术创作,当有更轻松简单的艺术创作形式出现以后,费力的那种迟早会被淘汰掉,譬如强调唱念做打十几二十年功底的京剧,就没有影视剧演员多,这就是我们美术未来的结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对未来的长远目光,不单单是忧虑,同样也是机会。

只可惜绝大多数人看不见。

而且很多人在被指出这种远虑或者机遇的时候,都是下意识的一口否定,甚至看不起这种眼光。

因为他们看不懂。

等到一切到来时候,就来不及了。

可老院长的眼神显然不是这样。

595、钱财乃身外之物,挂满全身那种

从老院长的角度来说,他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一生都在创作油画。

他的创作轨迹同样也能说明他在不断追求改变。

从赖以成名的超写实具象画法,到后来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抽象演变,虽然再也没达到他曾经最高的高度。

但这仿佛就是在印证万长生说的那种当绘画被照片抢走了一部分功能以后的走向。

八十年代是相机逐渐走进家庭的开端,新世纪以后则是手机镜头变成人手一个的习以为常。

正是在这些节点上,写实作品已经很难引起观众共鸣,除了极少顶尖的存在,大多数艺术家都转向了抽象。

越是抽象的作品,绘画功底就越不被需要,反而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禁锢。

而艺考强调的基本功底,越来越有点不适应招生要求。

万长生现在已经很有把握,在一年时间内把一个毫无美术基础,也没有艺术天赋的高中生强化到能够全国联考过线的水准,只要把这几样应试教育当成套路来打磨,无非是个熟能生巧的事情,不需要任何天赋,只要足够刻苦听话就能搞定。

但艺术家显然不是这样培养的。

很多老师教授提起艺考都嗤之以鼻,说是应试教育。

却从未做出什么努力去改变。

万长生不声不响的做了:“我只是在尝试,有天赋的孩子肯定在强化艺考培训里面会脱颖而出,这种学生我会尽量凑到一起,让他们主攻美术学院,然后其他大量的学生还是当成一门手艺,当成以后谋生的手段来学习,而更出色的天赋,在青少儿中间展现出来的那种想象力,就根本不用培养基本功底,因为等到他们考大学的时候,我随时可以协助他们强化应试教育,这三年的时间我已经把考上美院和艺术专业,这个台阶打好了,下一步就是从年龄更小的孩子中间发掘天赋。”

哪怕有不少人骂他是钻应试教育的空子,搞艺考工厂流水线培育,万长生都充耳不闻。

做事的人,不在乎那些细枝末节的讲究。

老院长彻底搞懂了万长生的线路:“两年前你告诉我要把艺考费用压下来,那时候你就想好了这个方向?”

万长生摇头:“我也是在慢慢摸索找寻方向,美好始终是我们向往和需要去宣扬的,用美好的事物去引导民众的审美,这才是艺术家的责任,一方面为青少年学习美术探索方法,另一方面就是用作品来带动审美,这才是我参与拍摄电影的目的,事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