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6 章(1 / 1)

大美时代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店铺在撑场面,其他全靠涂鸦这花架子。

但现在站在二十多米高的巨型厂房顶部,一定会深深感到,艺术对于提高生活品质,满足幸福感一定是有意义的。

专业艺术人员的意义就在于这里,从平淡中发掘美,从废墟里找到光明。

艺术家存在的意义,就应该是颂扬美,而不是宣扬暴力、阴暗。

这不是一味的吹捧、歌颂、粉饰太平。

哪怕有阴霾黑暗,艺术的价值也应该是找寻其中人性的闪光点,让光明能穿透黑暗,给人予希望,而不是纠缠在肮脏、黑暗里面让人绝望沉沦。

第一次来看见的这座巨型厂房,以前的巨型机器都拆卸搬走了,只剩下中心有个熔炉跟什么重压机顶天立地的存在。

可能这种现场浇铸成型的巨大机器根本没法拆,没准儿整个特钢厂不好拆迁,就跟这尊二十多米高的铁疙瘩不知道怎么处理有关。

任何房地产商可能接手都得犯难,怎么把这当初铸造在这里的锈蚀大铁疙瘩弄走呢?

但在艺术家手里,这就是尊雕塑。

还不需要万长生这雕塑专业的出手,整座艺考生宿舍就围绕这座机器做了个天井,四层楼的钢架混凝土楼板都在中心开天井,让每一层的人都能看到这座钢铁巨兽的局部。

现在所有楼层建设已经完成,每层楼环绕一圈的宿舍间也都装上房门,正在做那跃层空间的loft风格内部装修。

而韩晓敏最画龙点睛的一笔设计,恰恰在屋顶。

原本工厂厂房,常见的那种两溜投光玻璃顶棚窗,本来是这巨大建筑内部最重要的自然光线,被她改造增加了一系列镜面。

更换了崭新的高透亮玻璃的巨大顶棚窗,被精心设计过角度的镜面在不同时段,能把顶部光线折射到厂房内的不同地方,然后光斑辗转的地方,标注着时间!

充满工业美学的日冕!

这就是创意!

哪怕现在还没完工,站在天井,看着六月的阳光照射进来的光斑投射到建筑内部,美术生们正在记录找寻这些光斑位置,嘻嘻哈哈的涂绘上充满设计感的时间数字。

整栋曾经被废弃,视为累赘的地方,就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来。

艺术的价值,就应该在化腐朽为神奇。

而不是去精雕细琢美化那些腐朽。

另一组大美社成员则在从各个角度采集钢铁巨兽的造型特征,考虑最终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呈现这挑空中庭的气势。

有无数种可能。

而转头从旁边的玻璃窗看出去,之前设计在大厂房之间的那些黄色七星瓢虫般的黄顶玻璃建筑,已经散落在还没绿化完成的建筑之间空地上。

那种崭新单纯的亮黄色,被旁边建筑的涂鸦,周围环境的岁月感反衬着,显得格外青春醒目!

比效果图上的照片还要夺人眼球。

大美社的小伙伴们只要来看过的,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抢占空间。

这时候已经忘了在竹庐里面的云淡风清,宁愿花点时间过来上班都要到这种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工作室做事,特别是还能在无数艺考生的围观目光下工作。

内心会天天都处在膨胀状态的。

这群喜新厌旧的渣男渣女!

只不过刚刚修建完成,监理组已经发现了问题,设计想得很美好,但现实是江州这个火炉城市,六七八九月的三四十度高温炙烤下,这些蔬菜大棚般的工作室里面暖室效应估计能直接洗桑拿,为了保证外观好看,隐蔽安装的空调根本不可能完全控制住这种高温。

这就是设计跟现实的差距。

学生设计师和实践经验的差距。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就发现了,设计组已经开始在想办法纠正,最简单的,当然就是在每个工作室建筑上方增加一个相应的亮黄色遮阳蓬,保证屋顶不被直晒就能降低百分之几十的热效应,再从周边植物、降温措施等等来考虑补救。

这都难不倒热情洋溢的大学生们。

现在大家调侃的是,起码能保证寒冷的冬天比较温暖,不用完全开启南方城市的抗冻模式。

这就像那个笑话里面说的,有位母亲两个女儿分别卖伞开染坊,悲观得在下雨天担忧染坊没法晒布料,大太阳又担心雨伞卖不掉,那就当然终日无法开怀。

现在乐观的美术生们自然知道换个角度来思考。

万长生在寺庙里就更熟悉这种开悟的寓言了,在群里看见大家这么讨论,还送上句庙里和尚常用的高深祝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嘻嘻哈哈的美术生们决定把这打油诗挂到创意工作区的外面大牌子上。

所以在这种蒸蒸日上的局面下,万长生再看外面的商业区,他也就不是很着急了。

估值多少亿的文创园区,固然需要良好管理才能保证经营不亏损,但只要培训校这个基本盘保证了,大局面就有了。

那么商业区赚钱与否,就不是他在意的重点,重点在于能不能通过这类似观音庙的局面事务,锻炼改变人手。

就像培训校、大美社就是靠着丰富的环境和条件,能够给小伙伴们带来各种学习实践的渠道。

就像韩晓敏抓住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这才是最让万长生有成就感的存在。

可这商业区的项目,能给谁带来蜕变呢?

525、傻子有啥子傻福哦

谈到蜕变。

实话说万长生对陈澄是有点失望的。

前年这个学生会的男生抓住了足球赛的机会,全力操作了培训校赞助比赛球服的机会,也尽力协助了韩晓敏搞定健身房。

最后却没法承担起这个商业区。

哪怕之前阶段里面,陈澄担负起了所有和街道、区委、市教育部门等各种联系。

最后面临这么庞大的商业运作,他还是退却了。

对于一个大三学生来说,这可能确实是很大的压力。

万长生如果不是从小有庙守的责任,见惯了这种庙会般的大场面,可能也不会这么胆大包天的应承下来。

这很正常。

更有可能还是韩晓敏最后才宣布的去向,给学生会的上上下下树立了太惊艳的成长轨迹。

一旦去做了商业公司的老总,不管以后的成绩如何,也许就跟体制内渐行渐远了。

大学生也许还看不到更深,不明白这种历练才是最珍贵的过程。

总之在这个出乎意料的选择到来时候,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