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3 章(1 / 1)

大美时代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电动工具和先进技术。

本来是一片片镜面不锈钢片拼凑焊接而成的小猫,现在却逐渐连焊缝都看不到了。

各种砂轮、砂带、碾磨膏轮番上阵,打磨光滑以后还有抛光,抛光以后又修补,老师傅经常过来指点万长生工序细节。

万长生简直有点走火入魔。

这是他第二次做不锈钢材质。

第一次是给杜雯做那个称重的宫女,当时顺口问杜雯要什么材质,姑娘说了不锈钢。

万长生偷懒,用玻璃钢翻模做出来以后,喷一种特殊的镜面漆,最后形成不锈钢效果。

当时还没觉得。

现在隐隐发现,杜杜在有些色彩或者材质的敏感性上,确实比他有天赋。

有些东西真的好像是天注定。

为什么郭槐生会主动说把那尊大型朱八戒雕塑做成不锈钢的。

就因为这是目前最能简单直接粗暴展现现代气息的材质。

万长生原定的青铜一看就很古老,甚至有刻意做旧的感觉。

包括金灿灿的佛像都是古代就有的。

唯独不锈钢。

这种必须达到镜面反光亮度的材质,唯有现代机械手段才能抛光达到。

不然青铜镜也不会浑浊那么多年了。

万长生也是在施工过程中,本来在边上学不锈钢的工艺特点,比如热加工膨胀冷缩之类的特点,如何展现不锈钢的特点。

逐渐意识到这点的。

郭槐生的意图就是用现代气息的材质,做古典风格的雕塑。

这不就是现代意识的传统意蕴吗?

这不就是古今结合吗?

听起来很玄妙的什么艺术道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艺术家为了自抬身价的故弄玄虚。

这点倒是跟万长生在观音庙前面十块变一百块的把戏,异曲同工。

其实古代的技法,现代的材质,结合起来就是古为今用。

就好比老童用油画材料画国画,就是洋为中用的探索。

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杜雯当初就感觉到了,明明充满中式国画白描线条风格的胖乎乎宫女,还有点古典气息,却用不锈钢效果表现。

她是本能的觉得这样有趣。

万长生打磨得双手满是伤口,才慢慢领会到。

而且他手里这个猫咪,和身后工厂里面逐渐成型的六米高雕像是两回事。

这个立方切面猫咪,每一片都是平的,万长生要做的主要是把所有焊缝打磨消除掉,也变得同样璀璨光亮,可曲面造型的雕塑,无论是面部还是衣衫,在被抛光打磨成镜面以后,立刻对周遭有神奇的反映。

曲面反射是不可捉摸的。

万长生心里仿佛捕捉到了什么。

非常重要的东西。

但他不着急,先把这只猫咪做出来,就像一座台灯大小的猫咪,一直到十一月上旬才完成,差不多和六米多高的大雕塑同步。

郭槐生过程中也来看过,笑问万长生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

万长生说是给女朋友的礼物,被系主任踹了一脚。

钟明霞天天来看,自然也看着这猫咪和背后的大型雕塑逐渐完善成型。

还很有经验的帮忙找了张牛皮纸使劲糅皱,来包上亮晶晶的礼物,然后用雕塑工厂外面花坛里面找到的野花扎了一小把,捧给万长生:“嫂子一定会很开心,是个惊喜吧?一定要先瞒着瞒着的,最后爆发出来才让嫂子开心!”

万长生若有所思的心不在焉:“好,谢谢,我过去教室开车。”

钟明霞连忙挎上自己的布包:“等等我一起,我今晚有课。”

其实这两天她在培训校的人像课,别提多轰动了。

378、一起呼叫,没有烦恼

万长生也听陆涛反馈过。

这么漂亮的模特,坐在那让学生们画人像,场面是踊跃激动的。

美术美术,终究还是追求美好的艺术。

艺考生们都是能欣赏美的。

哪怕不画素描人物头像,画画速写也好啊。

所以钟明霞可能也是经历了自己工作以来,被最多人围着画的场面。

数百人!

哪怕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坐不下,连二楼栏杆边都挤满了学生。

还好穿着衣服。

万长生也顺便:“我听他们说你把一天六个课时拆开来上,这样也不错,灵活机动,那就这两天抽个晚班,我上速写课,你来做模特。”

钟明霞帮他把包扎麻绳再调整下说好。

直到来教学区上课,她才算是走进这片涂鸦网红地,还惊喜的叫马振宇给她拍了一组照片发朋友圈。

所以看见一直停在遮阳篷下的两部车都理所当然:“嫂子还没拿到驾照,就买了车?”

万长生没解释:“你俩学车的时候,麻烦多照顾下她……我先走……”

正好这时候艾米拉匆匆忙忙的提着张自己的画跑出来,看见师父还急刹车,示意自己要去美术用品店买东西。

万长生纯粹是习惯性的看了眼徒弟的画,脑海里面却轰的一下!

豁然开朗!

有时候艺术就是这样。

灵感就是触类旁通的一瞬间。

费雪雁给他解释过,这种欧美现代艺术的培养轨迹。

先随心所欲的乱画,然后逐渐沉淀,找寻特点,直到最后形成自己固定的风格。

这个时间可长可短,有些人一两年就跳过美术专业基础成名成家,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找寻自己的不平凡。

就跟人生一样。

总之和国内学院派先学技巧,然后再去找风格,是大相径庭的。

万长生是个怪胎。

他有深厚的国画泥塑基础,但没有接触过学院派的专业技巧,最主要是没有受到那套思维想象力的禁锢,所以他进了美院以后,有些下意识的放弃了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国画,也是因为那里面没有太多自然的新意,雕塑却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世界。

包括他做的到现在所有雕塑创作,都可以看成是随心所欲的乱搞。

第一尊舞台雕塑是写实的舞台幕布,后来被郭槐生带着改了两三个版本,然后才变得艺术气息浓厚,摆脱了模型味。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最终摆在平戏新校区门口的雕塑,舞台中央那个宫女形象是有点画蛇添足的。

只是为了点题,一来配合大美时代这个标题,暗示大唐盛世这么个元素,二来给戏剧学院有点职业特点。

在万长生最早构想的作品里面,舞台应该是空旷的,表达那种台上台下两重世界的感觉。

但他还是很没艺术家风骨的做了。

那个形象包括后来给杜雯改造成称重宫女,都跟舞台雕塑没有直接关系,纯属随手做的小东西。

后来再做这样那样的泥塑,直到朱八戒的塑像,都是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