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3 章(1 / 1)

大美时代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团参观建筑内部,扶着关老太提醒注意地上:“安装完毕,地上浇满环氧树脂自流平的地面,几天干透了就能用,一部分学生就会转过来上课,这里整个一层大厅能容纳八百名学生,挤挤,一千人都行,上面那些小教室,两三百人是够的,主要就分科了,舞美专业,雕塑专业,包括未来的篆刻课程,都是分别在上面小教室授课。”

国画系的老师惊讶了:“万长生,你这是在搞小美院分专业么?”

说得好像万长生要自立山头搞分裂似的。

万长生笑:“只是一点点兴趣课程……走吧,顺着这边公路走上去,到现在的培训校内看下,就明白这种感觉了。”

出来时候他还指着旁边陡峭的悬崖:“未来有必要再这样修个观光电梯之类的上去,就只有几十百来米的距离到宿舍了,不过年轻人好像就是应该多运动下……”

几位中青年已经把车都开过来了,所以还是坐车到文创园车库,这时候又回到空空荡荡几辆车的状态。

万长生不禁想打车库的主意,这空着多可惜啊。

眼前还是带着贵宾们到教室参观吧。

果然,推开门教室门,因为实在是空间拥挤,原本容纳一两百人的教室,坐了怕有三四百人!

艺考生们换个水,都好像春运提着行李踮着脚尖在人堆里面小心翼翼。

看着挺惨的。

几乎所有人,包括国画系的系主任都有点震撼。

美术学院内部是绝对看不到这么多人坐在一起画画的场面,这里有。

而且是最简单的拉线条,或者调色敷色块。

条件差得跟民工潮一样,可外面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考察,来交钱,理由很简单,这么多人,条件这么差都在坚持,那就一定是好事儿。

反而不犹豫了。

关老太不感叹,只看着荆大家轻轻摇头,出来才问:“怎么了?”

摹印专家叹气:“学艺术,还是得靠真正的兴趣坚持下去,我在平京好多年都招不到徒弟,为什么,没有对篆刻真正的热爱,没有热情作为燃料很快就垮掉的,这种教育方式我也不太赞同,这样不停的反复训练画画,让画画这种动作机械化,有点违背艺术的初衷。”

国画系主任没说话了。

万长生跟带着助教的陆涛轻轻点头示意,就出来。

对上关老太探询提醒他回应的眼神,开口:“这是专业考试强化集训,除了早饭半小时,午饭四十分钟,晚饭四十分钟外,没有下课时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二点,两三个小时一张画,一张画完立刻换下一张,十分钟收拾画具材料。”

所有专家、教授、老师都无语了,这是学艺术吗,明明是训练机器吧?

这还不算完呢。

万长生指着走廊尽头的画具小卖部:“一盒颜料,一支三块五,其中用得多的颜色,一两幅画就得一支,统一使用纸胶带粘画纸,九块钱,两天一圈,一张画纸五块,一盒铅笔二三十,各种型号每星期就得换一盒,这对于所有艺考生,艺考生的家庭,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怪不得有些培训校把学费全都给了中介,光是靠中间的消耗品赚点钱,都能养活学校啊!

几乎所有来宾都皱眉了。

可万长生摊开手:“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考生拼了命的在学,他们的家长也缩衣节食的支持,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条能够看到希望的路,这是最底层老百姓能够让孩子改变命运比较保险的一条路,哪怕没有多少美术天赋,也能学到一门手艺,很大几率考上一本二本的美术专业,走进美术行业,彻底摆脱最底层的宿命,所以这点苦都不算什么。”

随手抓起走廊上黑板边的粉笔,万长生上面画出刚才参观的两层教室楼:“这就是我们艺考培训校的社会使命,尽可能帮助每个能撑过这种煎熬的学生考上大学,也从中发现筛选有艺术天赋,有艺术热情的孩子,投入他们真正热爱的专业,不像我这样,进了美院才发现,原来还有雕塑专业……”

说着他那粉笔就在教室楼上画出些正在打理泥塑台,正在埋头刻章,正在撑着下巴听老师讲课的身影。

这能够手绘的人,就像开了挂似的,随时能够给人描绘出远景,真是可以看见所有人眉头都展开来,原来是这样!

万长生最后:“只有尽可能多的让人参与进来,给予尽可能多的人机会,才能从中发现更多有天赋的孩子,不然穷其一生,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碰过画笔,没有碰过雕刻刀,怎么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呢?艺考培训学校,就是应该这样给所有人一个机会,在能够起码保证饭碗的前提下,探索自己的艺术可能。”

这样的艺术探索,比那个在女人体上探索艺术的教授。

还是能好一丢丢吧?

278、推销

所以这样的万长生,怎么会不让人青睐。

特别是在大佬的眼里。

苟教授最多能够帮万长生铺的不过一条路,但能走到哪里,还不是得靠自身能力和格局。

回到现在显得特别拥挤的办公室,荆老师也问出来那句:“我有什么能帮到你的?”

说这个的时候,北方篆刻大家靠坐在沙发上开诚布公的介绍随行人员:“这是我们博物馆的人事处副处长,之前按照我跟老苟之间的说法,希望能找到一个做篆刻的好苗子,我22岁进博物馆跟着我师父,现在五十七了,三代单传的摹印手艺找不到人学,带过不少年轻人,最后都失败了,现在我最担忧的就是这个,所以本来是想考察你能不能接过我的手艺,现在看起来,只是接点篆刻手艺,浪费了你,也许还能指望你给我培养更多人?”

直接带着人事处来的!

这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编制。

二十一岁的万长生,看起来可以直接一步登天,进入达摩院慢慢修炼成精了。

这好像就是他曾经在碑林的生活吧?

只不过从偏居一隅的乡下观音庙,直接跳到泱泱大国的最顶尖博物馆四合院,慢慢的过那种有好终须累此生的平静生活。

把所有心血都灌注到一方方印章上。

想想那座拥有历代皇宫玉玺、官印还有各种文人雅士、名臣勇将印章的博物馆。

那里是观音庙的碑林可以比拟。

连万长生的心里都忍不住热烈的加速跳动了下。

曾经的向往。

可就像荆大家说的,万长生现在的心态格局,早就不只是一方方印章。

哪怕真要沉浸,他也更希望是雕塑,看看那塑料袋包裹的泥塑台,万长生就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