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 章(1 / 1)

大美时代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灵活有力的手,抓着石头和刻刀翻飞。

结果可能是看得太过入神,手上镜头都偏差了也没注意到,急得苟教授直接跳过来接过手机:“对准啊……碎刀徐进,在这个阶段,就需要用一系列的小碎刀作为调整,慢点,慢点,你别那么快,看不清……”

万长生刻章那都是分分秒秒抢时间抓住顾客的心理呢,啰里啰嗦多半人都走了,所以是逼出来的快。

放慢了还有点不习惯。

但苟教授已经有如喝了二两好酒的摇头晃脑:“你们都是国画系的学生,但没有谁专攻篆刻,很多人以为篆刻仅仅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但实际上这是一门体系完备、规律众多、风格多样的专类艺术,我们正在筹划成立专门的书法篆刻专业,大有可为啊。”

大二学生们很多人应该还是不以为然的。

都什么年代了,21世纪了,现在连书法是不是还有存在必要都成了有争议的事情,谁还在意印章篆刻?

曾经印章还有实用价值,可现在密码、指纹、甚至人脸识别、瞳孔识别才是确认身份的符号,谁还用印章在辨明真身啊。

篆刻真的已经彻底成为文化遗产,又或者极少数人彰显品位的极其小众范畴了。

就连篆刻的圈子里面,又有多少人是真的在把篆刻当成艺术,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呢?

所以轻轻用手指拂去印章面上粉末时候,抬头环顾下四周,万长生从大二学生们脸上读到的就是这种感受。

这时候能吸引他们的,最多也就是点对万长生这种娴熟技巧的好奇,真叫他们练成这样,没任何动力。

但苟老却提出了一条为官者习以为常的思路。

不感兴趣是吗?

那就提供名利好处,一个独立崭新的专业,就意味着首批进入者是规则制定发起者,撑起这个局面的人都能加官进爵。

有的是人会为了这些投身进来。

万长生心里明亮,却没把自己当成理所当然的局内人,低头重新专注到印章上。

哪怕是放慢了速度,也能在十多分钟内,就完成这枚和上次不太一样的“印从书出”。

亲眼见证了万长生的篆刻功底,甚至比苟老想象的应该还要精湛很多,特别是那种无与伦比的快。

让苟老脸上再满意没有,迫不及待的印了一方,然后把鲜红的印章投射到电视画面上,从每个细节开始分析。

疏密、方圆、动静、正侧、顺逆、虚实、穿插、呼应与巧拙等多方面的美学要求,几乎都能被他单独拎出来分析!

万长生也终于体会到什么叫过度解读。

他作为作者,心里面当然是有个美感方向的,但具体到一点点碎刀,大概也就芝麻大点的屋漏痕、锥画沙这些行家细节,都能被苟老加入很多分析。

有些疏密相间根本就是万长生下意识的行为,在这里也被说成是对比鲜明、大开大合的艺术境界,为的是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第一次听旁人如此专业的分析自己印章,对万长生来说也是个新奇的体验,可苟老这种吹捧的口吻……

老实说这种专业吹捧,万长生还是第一次听见,清新脱俗。

可在大二学生们眼里耳里,给予万长生的就只有无限景仰,这特么从来都严肃板脸的苟教授都表现得像个迷弟似的。

万长生这未来的前途还用说吗?

其实万长生心里只觉得,苟老是因为太久没有找到能刻章的年轻人了吧?

还是个自己这样已经初窥门径的现成品。

沿着古派篆刻练出来的熟手。

总之下午这堂课就上得太离奇了,万长生都有点讪讪的站在讲台边,不需要他再说什么,苟教授带着容光焕发的亢奋,长篇累牍的给大二学生们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专业课时是没有铃声的,什么时候想下课都取决于老师,当然有人要去厕所自便。

可作为这么大年纪的老教授,这也太能讲了。

所有大二国画系学生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只因为万长生。

到下课的时候,听见苟教授要求这个班刚才负责连通设备的那位班长提清单,要给篆刻教室增加方便直播、记录篆刻演示过程的设备,这都是为了万长生吧。

这样独得恩宠的红人!

大二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到处去传播八卦了。

有几个女生还想叫万长生一起合影拍照的。

可是看苟老叫住万长生等在讲台边。

明显还有话要说。

其他人最多偷偷拍张师徒合影,就悄悄的退出去了。

万长生凭借篆刻就能大红大紫!

这个消息瞬间就传开来。

188、你就是恨我

苟教授也有艺术家的那种痴狂冷却。

对着电视屏幕上放大的红印,看了好一阵才转头:“你有点江南邓派的影子,可又加入了蜀地的坚韧,是祖传的?”

万长生承认:“祖传的,但其中很大受益是湖广填蜀川的时候,带来很多新的东西,我们家是土生土长的蜀川乡下人。”

苟老再回头看一眼屏幕,才开始收拾台面上的东西,好像想起什么亡羊补牢:“你也不要骄傲,学无止境,你只是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学习成长,没有受到这些年断层和人人都追求市场化效益的影响,才显得独树一帜,清新过人,但是要把这种风格坚定的走下去,这几年千万不要松懈,全力以赴的把各方面的口碑、奖项和资历都完善起来,你有很大的前途。”

万长生站在那,依旧是那件银灰色衬衫扎在牛仔裤里面,随意中带点休闲的正式装,硅谷老板们都喜欢这么穿,可他脸上的表情不随意:“就因为篆刻是个无人问津的偏门,我就能捷足先登的抄近道?”

苟老听出来万长生语气,抬头对视,带点欣慰的笑:“你觉得这是贪便宜捞好处,不愿意?”

万长生摇头:“您高估我的品德了,该抄的近道,该得的好处只要不损人害大局违规,我不会犹豫,但这种好处我不沾。”

苟老严肃了:“为什么?”

万长生也严肃:“书法篆刻也独立成专业,那就和国油版雕平起平坐,人家有多年成名成腕的人物,书法篆刻恰好是个空白,我就能抄了这个近道,可您倡导成立新的专业,目的是什么?”

苟老诧异:“把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这还用说吗?书法艺术你觉得没有这个资格?篆刻艺术没有这个资格?”

万长生点头:“有,可现在你能找到什么样的人来发扬光大?不算我,你能找到一批优秀的篆刻家来做这个吗?就算有,年轻的怎么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