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 章(1 / 1)

大美时代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术生高考班的事情做成做好,那我就觉得值了,其他并不重要,甚至我有点反感歌功颂德或者感恩戴德,我只是个美术生,未来可能希望在美术上做出点什么,我更愿意向更多人展现我能展现的东西,而不是货与帝王家。”

杜雯顿了顿,声音更温柔:“我也不喜欢,不过和你那种又臭又硬的文人脾气不同,我是厌恶那些尔虞我诈。”

这让万长生联想到自己吃饭时想的那些东西,语气也柔和了些:“嗯,专注在我们的绘画专业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了,我收拾下,待会儿就要参加会议吧,可能晚上会返回宁州的,你自己多注意身体。”

杜雯出奇的并没纠缠为什么这么久不联系,笑着嗯一声,却没挂电话,万长生迟疑几秒,没听见那边挂电话的声音,才忍不住说了句:“我挂了。”

另一头的姑娘拿着挂掉的电话,脸上慢慢露出甜蜜的笑容来。

万长生为自己最后几秒的迟疑,想打耳光,但又告诉自己那只是自己讲礼貌,想听着对方挂了再挂。

强行洗脑几遍以后,说是稍微收拾,也就是去洗把热水脸,清醒下午餐饱食以后的昏沉感,他根本就没带行李,现在把换下来的衣服用塑料袋装了。

静静的在窗前坐了几分钟,就下楼去会议大厅。

到得稍早,看见里面竟然不是常见的讲台下面列席场面,而是摆成一圈四方的桌椅,万长生也没去找自己的座位,就在大厅外的等待沙发上坐着,随手掏出速写本,开始勾勒里面忙碌的服务员身影。

大概有十来分钟时候,杜先生带着两三个随从踩着厚绒地毯低声商讨着什么走过来,远远的一眼就看见了侧坐在那边的万长生,实在是他那件镶着米色边的圆领毛衣太容易辨认。

杜先生眯了眯眼睛,像是在做什么抉择。

138、我真是个富二代(第八更)

省里面各级领导都来人了,教育系统更是几位大佬坐镇在主席台一方坐得满满当当,各地选送的优秀学生干部们在其他三方的桌后,正襟危坐表情兴奋激动的是大多数。

连权倾一方,要风得风的各位校长们,都只能坐在后排给优秀学生干部当监护人。

这是个以青年节为主题的活动嘛,规格还很高。

领导也很和蔼,关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谈吐风趣的让各位优秀学生干部,简短的做个自我介绍。

不知道其他校长有没有提前叮嘱年轻人要说什么,这会儿范校长没说话,靠在椅背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打量周边每个人。

宁州二中,说起来是全国前二十的超级中学,几次三番要调他进宁州教育系统,或者常委班子,他都没动,但放到省里就什么都不是了,至于进京,更不值一提。

所以在这种场面,绝对看不到范校长在二中的一言九鼎气势。

万长生也在打量,冷眼旁观的那种,小眼睛倒是神采奕奕。

官员是什么样,大领导是什么样,在观音庙偶尔也能看见来视察感受的市领导,但都不如在这种场面看到的真实。

听过那种抑扬顿挫的小学生读课文吗,现在就能看见那些优秀学生干部,用这种声情并茂的表情配合腔调感谢各级培养。

这也是平日里在学校、课堂、乃至社会上都很难看见的场面。

万长生都在悉心体会,不观察这些东西,怎么画得活灵活现呢?

最主要是那一排官员的端头上,竟然坐着杜雯的老爸!

这世界怎么就这么小呢?

可偶然中,又带着必然,哪怕蜀川省有上亿人,教育系统的事情总会兜兜转转的凑到这里来吧。

虽然看着是坐在官员最边上的小领导,可万长生肯定明白实权比什么虚职有力量多了。

这会儿只能尽量装着没看见,目光专注到观察其他人吧。

这种感觉太特么诡异了。

万长生连这些大领导都没想攀附,更没想过从杜雯的老爸哪里得什么好处。

可二十多位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生干部,总要轮到万长生这里来吧。

他大概是第十几位,也就是对着领导席位的最边上,跟杜先生正好斜对角。

上一位盛装的民族服装微笑着给他示意,万长生才简单的学着别人拨开身前的固定麦克风按钮:“大家好,我是来自宁州二中的万长生,我是学美术的,传统美术,所以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在黑暗中勇敢,追寻人类闪光,不放弃责任、良知和……热忱,谢谢大家。”

相比前面每个尽量都想展现自己,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的发言,万长生这个太简单了,但也太单刀直入了。

优秀的人肯定都聪明,但聪明的他们都太周全的挨个儿感谢,稀释了自己简短发言的含金量,哪怕都在想着尽量不要千篇一律,想要推陈出新,可难得站上这种舞台的年轻人还是患得患失了,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尽量周全,也不敢随便标新立异出风头。

只有万长生这根本不在意的才想到什么说什么。

没想到对面坐席上立刻就有领导笑着鼓掌:“不错不错,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心态,那么这位同学你这样的要求启发来自哪里呢?”

前面的学生羡慕得口水都要出来了,要知道这十多位都基本上是一个接一个的说,对面的领导们只是点头笑笑好像在听,偶尔还有人低头看手机或者专心数茶叶片的。

现在七八位坐在对面的领导都兴致勃勃的看着万长生,不管怎么说,这个深刻印象是留下了吧?

后面的估计也在心里赶紧催促自己,想点什么,说点不一样的,感谢这位韩系小眼睛帅哥的带头啊,现在简直就是给大家指了条路!

可有些又难免心里打退堂鼓,哎呀,标新立异了接下来就是问答?

这就像大学生论文答辩似的,要是四平八稳的照本宣科,虽然没留下深刻印象,也不会出错呀,这有问有答,出错的几率就太大了,这种时候还是不要那么出风头吧?

这就是患得患失的真实写照。

万长生没有,他只是有感而发,所以还得想想,这种脑海里面根深蒂固的启发来自哪里,是咬文嚼字的把中国古代文人的那些风骨显摆一番,还是……

他选择了讲故事:“我来自宁州乡下一个寺庙村,我的先祖长辈曾经是个和尚,有次他出去外地办事了,正好张献忠带着兵马打过我们那,没粮食就找寺庙里面要,可和尚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