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章(1 / 1)

大美时代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受战乱侵扰,也只有祭祀这种精神凝聚工作做好了,国家内政才不会混乱,画画就是祭祀的一部分,我从小就在寺庙里面画画,寺庙更是祭祀的重要部分,让父老乡亲心有所感,举案三尺有神明,知道什么是最朴素的礼义廉耻,善恶美丑,这就是画画的用处,所以我知道我做的事情对周围人有益处……但是……”

万长生回头指指那巨大的壁画,只需要对对眼神,费雪雁就立刻跳起来过去站在那金黄色绸缎旁边,徐朝晖还愣了下才跑到另一边跟上,差点还一把抓下来,把充当总指挥的林老师吓一跳。

这呆子就是呆子!

万长生面对几乎鸦雀无声的巨大操场:“我一直待在寺庙里,你们也一直待在学校,但我们终究是要走出象牙塔,走上社会的,抬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不是只有高考,只有书本,只有我们自己这点狭隘的世界,考试只是个敲门砖,让我们能进入更高的殿堂去接触到更宽广的世界,所以在这里我画这幅画,除了感谢二中对我的培养,也是想送给在场所有的的同学们,你可以是为自己奔前程,也可以是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只有国家经济发展了,才能民富国强,让我们拥有可以自由追求自己爱好的权利,感谢这个时代。”

他深深的鞠躬时候,校长一边使劲鼓掌,有些出乎意料的对台下示意掌声四起,回应这个超出同龄人眼光的讲话,一边对林老师点头,可以了。

林老师连忙蹲在后面角落使劲催促两位尖子生,这回徐朝晖没发愣,和费雪雁一起使劲拉掉了绸缎。

满墙的红色顿时跃入所有人的眼帘。

哪怕有不少人过程中来看过,但面对这完工的巨大比划,还是惊呼一片。

怎么形容这种红呢,和国旗上面的红不太一样,没那么庄重,这里是有点跳脱的阳光红,甚至还有阳光光斑的变化,古老而厚重的城墙砖,却带着难以抑制的活力红!

从未去观瞻过皇宫的万长生,肯定无法感受这种红跟皇宫红有什么区别。

但现在就成了前面十多个人物的完美衬托。

这么鲜艳的红色,这么大的面积,居然都压不住前面的人物。

有那么一瞬间的错觉,站在操场上的师生们感觉那台上忽然多了十多个人,正在各忙各的走动。

仿佛就是一出情景剧,正在那里上演。

忽然一下,本来站得好好生生的各年级各班阵型,就不由自主的乱了,后面的往前面走,前面的索性站到台子边。

后来反复翻看监控视频,发现带头的居然是些老师,悄悄移动脚步想看清楚些,就不由自主的带动了学生也在跟着动。

明明未来那副画会一直都在那里,有的是时间看。

可这个时候就是忍耐不住想要凑近些看清楚。

连校长都忍不住赶紧摸出手机来拍了个现场人潮涌动的短视频。

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虽然他们心理上都还有点瞧不起,但人性趋美是控制不住的。

133、猫儿偷糍粑(第三更)

万长生这几句话说得有点仓促,他不喜欢长篇大论,如果要引经据典的掉书包,他能说一大堆,可现在对于艺术,或者说他从报纸上看见的精神文明之类的词儿,他自己都还在感悟。

特别是刚刚在眼前打开那么巨大的殿堂,万长生其实有点迫不及待的想告诉这么多学子,人生有无数可能。

但现在说什么都还有点苍白,他也仅仅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专业校考小状元而已。

都不如画面更有说服力。

费雪雁忍住不让自己的目光停留在画面人物上,但其中排在右边倒数第三个女孩儿,让她又不由自主的会流连不舍,她知道那是自己。

那是十多个人物里面唯一一个大跨步在跑动的形象,戴着眼镜的女生,穿着有点陈旧的蓝色两道白杠运动服,脚下的蓝色帆布运动鞋也有点磨破了,很朴素。

按照杜雯找来的资料,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典型的中学生形象,麻花辫都带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可偏偏就是这点跨步跑动,带起的脸侧发丝飞扬,仿佛就看见阳光铺洒在脸上。

费雪雁有一点点婴儿肥,配上眼镜其实看着很平常,但就是这点轻舞飞扬的阳光气息,恰恰把她眼中那点平时被镜片遮住的少女气展现无遗。

明明是二维平面的画作,那发丝仿佛在翻飞飘扬!

因为万长生一直都是习惯于先画身体,前期大概把发丝给理一下,最后才着墨在面部五官,一气呵成。

费雪雁开始天天来看,前面都没注意到这个应该是她妈妈辈时代的女生形象,最后出来的脸蛋让她差点惊讶得叫出声来!

除了建国后知识分子的那种眼镜框,万长生并不是完全照着她的脸在画,可费雪雁就是能感觉到这是自己期待的样子!

一贯有点严肃严厉,挂着化学课代表头衔的她,有时候在对着镜子的时候,期望自己能够真正用好奇又灿烂的眼神去打量这个世界。

而不是像父母要求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为她没觉得那样自己有走遍天下的机会。

从小家教甚严的她,就是渴望这种风吹在脸上,感受阳光的气息!

谁知道竟然画出来如此之美,不是脸蛋美,而是对自己心灵的震撼。

她的心就像那发丝一样在飞扬。

小时候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标兵的她,多少学过点绘画,这下彻底被唤醒了。

也下定了决心。

她关注的是个体,大多数人能看见的就是整体,从唐装少女抱着孩子已经为人母,衣衫褴褛的少年拖着铁链在当挑夫,民国百褶裙的慷慨激昂,到拿着红缨枪、穿着破军装的红小鬼,再到跑动的运动服女生,现如今校服的读书学子,更加漂亮的小西装校服男女生,还有抱着足球的矫健身影。

稍微有点审美感的都能看出来,这样一幅壁画展现的是什么主题。

这都是同龄人。

十几岁的年轻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都分别做什么。

每个人仿佛都是当时时代的缩影,又仿佛都恰好走到同一条街道上来,没有很模板化的姿态,就是很寻常或跑或走或站,那抱着孩子的唐装少女略显慵懒,似乎在等着外出的亲人归来,挑夫少年眼神空洞得如同行尸走肉,百褶裙和旁边的学生装皱眉焦虑,行色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