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1 / 1)

手术直播间 真熊初墨 2000 汉字|19 英文 字 2个月前

要是不想在他身份曝光后尴尬到想死,就别用不尊敬的定语,谢谢,我叫**。】

直播间疯狂了。

想象中的难点根本就不存在,那条寄生虫就这么被取下来,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镊子缩回,又伸出,看样子是把寄生虫取出。

这样的动作很无聊的继续着,术者精准的操作让人联想起机器。每一次都是那么的准确,胆总管内膜毫发无伤。而寄生虫也很乖巧,在被钳夹后,马上松开所有体毛,乖乖的被取出。

【谁能告诉我,术者到底做了什么?】

【难道是外星人?】

【不可能,设备是寻常设备,就算是镊子也是钛镍合金的,那种金属光泽,很熟悉。】

【那为什么寄生虫没有吸附?难道钛镍合金有让寄生虫畏惧的属性?】

【天啦噜,术者,请接受我的膝盖。】

钳夹寄生虫,是一个细致活儿,几百条寄生虫不是那么容易被全部取出的。郑仁动作非常准确、快速,也需要十五秒才能取走一条寄生虫。

渐渐的,杏林园里有些经验丰富、有相关器械知识的人看出了一丝端倪。

【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什么,在术者钳夹寄生虫后,寄生虫会出现痉挛的现象。】

【我也注意到了,痉挛很轻微,应该关键点在这里。】

【我是虫体实验的研究生,刚好最近在做相关课题。估计有微量生物电流刺激,导致虫体出现痉挛。】

不到半个小时,杏林园里的医生们已经接近事实真相。

专业网站,就是专业网站!

【好牛逼!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新术式。】

【某某氏寄生虫胆道取出术?这个名字怎么样?】

【要是数据够,英文水平过关,写一遍文章,能发表到柳叶刀杂志上了。】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集团协同出版。

早在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

柳叶刀杂志是外科的顶级期刊,类似于科学、自然杂志。

至于影响因子……柳叶刀杂志高达33.6.

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举个栗子说明,国内普通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在0-0.1之间徘徊。

而中字头的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在1.0-5.0之间徘徊。

柳叶刀杂志高达33.6的影响因子,这绝逼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能发表到柳叶刀上?

这个想法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意味着可以有国家级的科研基金,有庞大的资源供给,有学术地位……

可是这一切,都和观看视频直播的人毫无关系。

冷静下来,众人马上意识到,正在进行手术的这位术者,肯定研究了不知道多少年这种设备。甚至等到手术已经完全成熟后,才展示到大家面前。

能沉下心做事情,这种人是很受人尊敬的。

尤其是在医疗圈,只有技术才能亲近技术。技术水准越高,肯定意味着江湖地位越高,根本不用想。

这么高的水准,还能沉心研究……难不成是中科院哪位大牛?或者……或者是某位外国专家?

今天的手术,看的真爽利啊。

就算研究者不是自己,就算术者不是自己,日后喝酒吹牛逼的时候,也能说某某术式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老子是亲眼目击者。

在有了一个众人都能接受的解释后,无数弹幕飞起,速度快到让人眼花缭乱。

根本没人能看清楚弹幕到底说了些什么,这回弹幕真的是弹幕了,像是子弹一样,飞射而过。

不是在述说什么,而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对老科研工作者表达心内深处的敬意。

郑仁不知道,在不经意间,自己已经变成了“老”科研工作者,已经变成了外国的专家教授。

他专心致志的取出寄生虫,放到旁边的弯盘里。

谢伊人露在口罩外面的皮肤惨白惨白的,再怎么胆子大的姑娘,也怕这种软乎乎的虫子。

何况还不是一条,郑仁已经取出上百条来。

楚嫣之早就躲到呼吸机后面,看都不敢看,哪里还有那些中二的话语迸发出来。燃烧再多的卡路里,都无法缓解内心的紧张。

楚嫣然脸色也很白,但相对妹妹来讲还算是镇定。她也不敢看郑仁的操作,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到呼吸机、监护仪的枯燥无聊的数字上。

三百多条寄生虫,郑仁用了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取完。

一边取寄生虫,郑仁一边腹诽系统,难怪给了一个超长时间。自己还以为是系统要给自己发奖金,没想到寄生虫真特么多!

0065 我错了

岑猛很焦躁,手里拿着手机,不停的看着时间。

从姨夫被推入手术室开始,他就不停的脑补着手术进行的画面。

以他对郑仁的了解……当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了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切开引流,术程应该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毕竟没有太难的点。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到了五十分钟,他开始给二姨发微信。

得到姨夫还没出来的消息后,岑猛坐不住了。

难道手术出问题了?难道郑仁知道是自己的姨夫,故意拖延手术时间了?

岑猛的心沉了下去。

刘主任偏阴暗,有一次在酒桌上喝多后和岑猛说起过一件事情。

当时他拍着岑猛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手术这种事,想要阴一个人,不要太简单。

随便一点小手段,就可以让患者术后多躺个三五天,还一点毛病都找不出来。

之后孙主任阴沉着脸,说起某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他在科室里骄横惯了,根本没一个人看得上他。

有一天,该主任在宾馆和小n开房,因为岁数太大或是吃了什么药的原因,不可描述的过程中突发脑出血。

在120急救车赶来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把他送到本医院,要去其他三甲医院。

这人还算心里有点逼数。

但这种要求,在医生圈子里面根本就不算事儿。因为他所在的医院是全市技术力量最强的,所以很快就被转运回本科室。

送到科室,被代理主任在头顶开了一个大洞,做了钻孔引流,还是去骨板的那种。当然,岑猛觉得这是刘主任心理太过于阴暗,才会这么想。钻孔引流是最常见的治疗脑出血的术式,可不是随便什么什么的。

术后送到icu,这里的管床医生是他亲手发配来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

后来发生了什么不清楚,反正那名icu医生给他上了一个月的镇定剂。带着呼吸机,气管切开、插管,在icu一直躺着。

不过他命大,icu所有流行菌都感染了一遍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