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认为在介入手术上,自己比郑仁差了那么多。或许tips手术,已经从一个侧面告诉他事实的真相,可是教授却还没有接受。
小奥利弗眼睛空洞无光,他不明白为什么鲁道夫·瓦格纳教授会和一个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医生激烈争论。
在他看来,郑仁说的事情,根本无法实现。
高少杰则已经不再说话了,郑仁说的事情,他认为不可能实现,但是内心深处却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是可能的。
具体行不行,还是看手术吧。
高少杰担心的事情在于——手术自己看不懂。
身为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毕业生,高少杰对此表示很惭愧。
可是看不懂就是看不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容不得高少杰不承认。
当然他也可以像是鸵鸟一样,当做这事儿根本不存在。但高少杰还是比较客观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他还想着进步,向着介入手术的最高峰继续攀登。
正在激烈的讨论中,办公室的座机响了起来。
常悦接听电话,很简单,随后挂断。
“郑总,潘主任说120的值班医生的父亲住院了。”
听到这个消息,郑仁也无可奈何。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已经有两个医生流感倒下,又有人请假,急诊科的弦真是越崩越紧。
郑仁回头看了一眼苏云,苏云摊手,“我在病房,你去出120”
苏云既然这么说了,郑仁也就同意了他的说法。
在哪都是值班,只是120急救的班更特殊一些。
接到电话后3分钟急救车必须开出医院,这是硬性规定。希望今天别来大抢救,要不然人手肯定调拨不开,郑仁心里暗暗祈祷。
和鲁道夫·瓦格纳教授的讨论,无疾而终。
好多理念上的问题,一下子爆发出来。分歧,只能用事实来证明,别无他法。
讨论完片子,办公室终于安静下来,常悦脸上嫌弃的表情终于淡了几分。
郑仁查了一圈病房,见患者都很平稳,便和苏云交代了一声,抱着书,去120急救的值班室看书去了。
因为120急救的特殊性质,从急诊病房赶下去,时间肯定来不及的。
120急救的值班室很小,连休息的床都没有,用两排硬塑椅子拼在一起,上面放了一块木板,就是简易的床位了。
郑仁盘膝坐在床上,翻看《普外科手术学》。
一下子安静下来,郑仁觉得很是惬意。
462 患者呢?
一边看书,一边和谢伊人聊天,这种日子,似乎已经远离郑仁很久了。
谢伊人在手术室也很是逍遥,今天暂时还没有急诊手术,正在和楚嫣之聊天。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尖锐的120警报声响起了数次,有内科,也有外科。
警报声响起,有护士会接通120急救中心电话,询问患者简单的情况,判断内科还是外科出诊。
内科出诊,会按一下铃。
外科出诊,会按两下铃。
每次铃声响起,郑仁和对面房间的内科医生都会翘首以待,等几秒钟的时间,确定该谁去出诊。
一般而言,夏天外科出诊的次数会多一点,但总体要少于内科120出诊次数。
郑仁的运气似乎也不错,到了晚上八点多,还只出了一次120急救。患者也不重,在家里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下,骶尾椎骨裂。
晚上九点多,尖锐、刺耳的急救铃声再次响起。
郑仁连忙穿鞋,和内科医生几乎同时出现在门口。
两人翘首以待,几秒钟后,第二声铃没有响起,内科医生叹了口气,披起军大衣,匆忙去出诊了。
军大衣是医院给发的,还是好多年前的事情。大多都已经破洞,露棉花了。
衣服看着破破烂烂的,要不是里面还穿着白服,说是乞丐都有人信。
郑仁听到120急救车响着笛声远去,刚坐到简易的床上,刺耳的铃声再次响起。
呃……郑仁侧耳倾听,又是一声。
因为只有一个内科医生出120急救,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在前面坐诊的医生要马上出诊。
急诊的患者,将交付给住院总处理。
这种事儿并不太多,郑仁也下来处理过一两次。
郑仁这回直接去了前面坐诊。
可是还没等他开始问诊,120急救的铃声,第三次的响了起来。
这回没什么侥幸了,不管几声铃响,郑仁必须要马上上车,去急诊急救。
而此刻,急诊科的事情将交给院总值班来处理。
每天,都有一名年资老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来值院总值班,负责偶尔出现的需要调动全院资源的大抢救之类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二连击会偶尔出现,120急救三连击,可能一年只会出现这么三五次。
郑仁刚刚还觉得自己运气不错,但事实马上就无言的告诉他,让他心里有点逼数。
幸运+8,是不会体现在这上面的。
郑仁披上一件军大衣,直接蹿上120急救车。
市一院只有三台急救车,所以不会有四连击的状况。要是有患者需要120急救,市120急救中心会安排其他医院的救护车去参加急救工作。
120急救车上不是特别冷,一台出诊后,另一台从地库开出来等待。郑仁披着军大衣,感受到温暖,觉得这样似乎也不错。
人么,总得安慰一下自己,要不然生活会更艰辛。
“什么病?去哪?”
“高血压,曙光小区3号楼。”护士手里拿着单子,瞄了一眼,交给前面的担架工。
曙光小区,是市中心的一个住宅区,距离市一院不算太远。
患者是高血压,郑仁心里马上浮现出来高血压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患者还存在误吸,需要气管插管。
盘算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后,郑仁开始盘点120急救车的上各种设备。
仿佛是做战前准备一样,郑仁小心、谨慎着,把所有能提前想到的可能性都想到,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
120急救车在路上缓慢的行驶着。
因为下雪,路面还没有来得及清理。一路上,郑仁看到好多台大型的清雪车和环卫工人在连夜工作。
雪停了,就要马上清理,要不然明天一早,还不知道会有多少车祸。
很快,120急救车就赶到了曙光小区。
两个担架工扛着担架,郑仁拎着急救箱,护士紧紧跟在后面,一行四人进了住宅楼。
看了一眼电梯,在22楼。
而患者在5楼。
郑仁毫不犹豫,带着护士爬楼梯直接上去了。担架工因为扛着担架,爬楼梯不方便,而且也不急,可以等一会电梯。
用最快的速度爬到5楼,郑仁一点事儿都没有,护士累的气喘吁吁。
“郑……郑总,你这身体可真好。”护士叉着腰,大口的喘气。
要知道,郑仁还拎着十来斤的急救箱。
郑仁也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似乎有些改变,当然是往着好的方向发展。
或许是来自系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