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0 章(1 / 1)

手术直播间 真熊初墨 2000 汉字|57 英文 字 2个月前

铺建,各种机场数量的增多,更是缩短了全国中小城市与省城、帝都、魔都之间的距离。

现在小地方的医生不好做,尤其是外科医生。

二十年前,每一个城市总有无数的患者可以练手,把一个小医生“喂”成某某地第一刀之类的角色。

可是现在……

能接受微创治疗,并积极学习的人,或许还有一丝生机。年纪大,眼神不好的老主任们,也渐渐没了手术。

手术直播间的医生们,忆往昔,当年门奇静脉断流术,手术有多大,会出多少血,术后恢复有多难,这一切说起来,大家历历在目。

而现如今,一台tips手术,竟然可以做的这么快了么?

从前,tips手术术后各种并发症难以解决,尤其是肝性脑病。术后死亡率比门奇静脉断流术还要高,很多人认为tips手术根本没有出现的必要。

而现在,不到半个小时一台tips手术!

就算是阑尾炎,半个小时一台,也算是主治医师级别的手术水平了吧。

真特么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直播间里热闹讨论,懂或是不懂tips手术的医生们闲聊着,感慨着,最后散去。

只剩下最懂tips手术,并且为之拼搏、奋斗的穆涛,独自一人,坐在异乡的房间里,孤单寂寞冷的……

他周身发寒,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惧。

穆涛从小是学霸,还是学霸中的学霸。从来都是他居高临下的看着其他同学,芸芸众生。

可是这台tips手术,让穆涛失去了所有的优越感。

即便是在帝都,被一个海城的小医生击败,失去做前列腺介入栓塞术的资格,他也没有现在这么害怕过、恐惧过。

本来见到梅奥诊所的医疗水准后,穆涛觉得这就是人世间的最高水平,自己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应该能接近,甚至可以达到并超越梅奥诊所介入水平。

当然,只是达到梅奥诊所现有的水平。

毕竟在这里,有无数聪明才智之辈研究着新技术。每一项新技术,都不缺接受治疗的患者。

几年后,梅奥诊所能把tips手术完善成什么样,穆涛也说不清楚。

可是,不用几年。

直播间的术者,早已经把tips手术降维成了一种普通的手术术式。这种降维,绝对是革命性的!

不到半个小时,穿刺的那一针也不见有什么专注和认真,随随便便就完成了。

就是这种随意,让穆涛不寒而栗。

不是材料学的领先,而是理念上的领先与进步。

原本兴致盎然,迸发出全身活力与精力,准备在梅奥诊所拼搏半年的穆涛此时回想起来自己的努力,原来全部都是徒劳的。

就算是自己学会了,五年后超过梅奥诊所,或许那时候崭新的术式已经在全世界开展。

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才好呢?

穆涛无可奈何。

……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小小介入科医生兴奋到了极点。

他捧着手机,胸中一股火焰在燃烧,吞噬着生命中所有的阴霾。

刷脸借来的专业机器,今天是归还的最后一天。

以他在科尔沁右翼中旗的人脉,能借来专业的机器,已经是刷了老脸了。

时间肯定不会很长。

今天一早,正在擦掉机器上的浮灰,让机器看起来更精神一点,然后去送还回去的时候,手机里传来120急救的声音。

这是他特意设置的。

120急救的声音,不管什么时候响起,都会让他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多巴胺汹涌澎湃。

手术直播间开了!

介入科医生一边快速打开手机,把专业摄像设备设定好,一边心中暗自祷告。

一定要是介入手术,一定要是啊。

皇天不负有心人!

是介入手术,而且是介入手术中最难的tips手术!

介入科医生录制下来tips手术的全过程,并且他注意到,在患者病情简介中,手术患者的资料里,除了常规资料外,还有肝脏核磁弥散像。

核磁,弥散,肝脏?

难道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么?

说实话,手术直播间的术者怎么完成的tips手术,介入科医生完全没看懂。

业界号称要拼运气才能完成的手术,在人家手里,简单轻松的就像是切皮下脂肪瘤一样。

这种水平,已经不是介入科医生能看懂的了。

他幸运的录制下来整个手术经过,患者术前的资料,也都有截屏的图片。

像是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贝一样,介入科医生开始研究起来。

在医院,他是一个另类。

但他没有自我放弃,随波逐流。

他还在努力着,只是找不到方向而已。

手术直播间,给了他一个方向。介入科医生坚定的向着这个方向前行,不管有多难,不管有多远。

他也知道,自己一辈子都无法达到手术直播间里术者的手术水平。但是,那根本就不重要。

从来没想过要和谁比较,他只想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手术方式。

前几天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已经转出icu,康复出院,这就是对他最好的认可!

有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介入科医生把专业的机器扔到一边,完全顾不上去还机器,直接开始研究起tips手术来。

457 正常程序

回到急诊病房,郑仁在电脑上调出来患者的64排ct三维重建片子,一帧一帧开始看起来。

其实郑仁自己根本不需要再看这么详细了,可是鲁道夫·瓦格纳教授和高少杰在身边,他们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还是要讲解一下的。

急诊病房的办公室,顿时充满了青葱校园的书香气。

郑仁像是老教授一般,坐在中间,旁边一位是海德堡大学的教授,一位是省城医大附院的教授。

两人轮流提问,相互争执,相互鄙夷。

此时,只有纯粹的对患者病情的讨论,而没了江湖地位、学术地位的高低。

常悦虽然对这种争吵很不高兴,但也只能迁就一下,多去病房和患者家属沟通一下。

苏云则坐在后面,手里拿着手机,时不时的抬头瞄一眼片子。

正讨论着,郑仁的手机响了起来。

“潘主任,什么事儿。”

“好的,我在病房,让患者上来吧。”

说完,郑仁挂断电话。

“什么患者?”苏云抬头问到。

“阑尾炎。”郑仁随意说到。

“哦,那你忙,我带杨磊把手术给做了。”苏云道,“哦,不对,得你上台。”

只是一台阑尾炎而已,苏云的水平足够足够了,根本轮不到郑仁出手。

况且这面还有两位虎视眈眈的盯着电脑屏幕,郑仁就算是想走估计都走不出去。

不过,这个患者是老潘主任打来的电话,肯定有人打过招呼了。

这种,还是郑仁亲自上台比较好一些。是对老潘主任的尊重,也能给患者家属一个交代。

主刀医生,尤其是已经有了名气的主刀医生,都会面对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