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的亮点出现在较甲状软骨偏深的水平、气管与肌肉之间的间隙位置。
然后老贺轻柔的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后撤光棒。
这一系列动作做的相当纯熟,前后用了不到5秒的时间。要是换别人,这时候怕是还在尝试着把光棒插进患者喉部的步骤里徘徊呢。
老贺全神贯注的进行操作,因为这里是最关键的步骤。
当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阻力消失时,通常光线可以有瞬间照亮气管,此时保持住光棒尖端的位置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轻微的来回旋转,寻找到照亮气管的最佳位置。
类似的急诊老贺做过10多例,每一次操作在眼前步骤的时候都会看到照亮气管的那一束光。
但02秒后老贺失望了。
他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最佳位置。可即便如此,依旧没有看见照亮的气管。
看不见气管,自然不存在轻轻的将光棒向前送入2-3越过声带,右手固定住光棒位置,左手松开下颌,握住导管沿着光棒向前送入气管的一系列步骤。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也失败了。
“徐主任,看不见,完全看不见。”老贺抬头的过程中急匆匆的说道。
真特么的!
老贺还想要再尝试一下,看见郑老板大步走了进来。
“什么情况?”
“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失败,尝试了喉镜和光棒引导,都不行。”徐主任急匆匆的说道。
郑仁还戴着手术直播的装置,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结合徐主任的叙述与系统面板,郑仁最短的时间知道了基本情况。
患者气道阻力骤增,气道峰压38~45hg,spo2急降至70左右,hr112次/,bp150/76hg,考虑全麻诱导插管期并发支气管痉挛。
“面罩-呼吸囊双人加压辅助通气!”郑仁沉声说道,“准备气管切开包。”
2765 天外飞仙的3代探索者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的操作关键是密闭和开放气道。
假如单人操作时通气不满意,则要考虑双人加压辅助通气,配合手法开放气道、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同时使用。这种技术主要用在患者存在误吸、反流风险时用用,同时给予环状软骨压迫。
连喉镜和光棒指引技术都用了,单人球囊面罩这种基本操作已经被郑仁排除,不予以考虑。
可是双人球囊面罩通气小潮气量高频高压给氧,发现患者的胸廓起伏并不明显。
“喉罩!”郑仁沉声吼道。
与此同时,他已经戴上无菌手套,目光在心电监护与患者之间来回移动,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做气管切开。
患者现在的情况做气管切开属于高危气管切开,在系统手术室里郑仁尝试过。哪怕有幸运光环、哪怕有手术完成度+10的奖励加成、哪怕这只是一个小操作,最后的手术完成度也只有65。
这意味着患者经呼吸机辅助呼吸很可能无法脱机,甚至根本下不去手术台。
郑仁尝试了很多次,都65的成功率已经是最高的了。
其实高危气管切开的患者并不少见。
主要有颈短、肥胖、端坐位、头后仰不能、躁动、甲状腺峡部宽大或有占位、纵隔高位、气管偏斜、舌后坠、呼吸困难严重,同时经口气管插管不能或经口插管但无自主呼吸者,凝血功能差,术前突然窒息,颈胸部骨及软骨性标志不清者都属于高危气管切开人群。
一般情况下都能通过手法弥补,可是眼前的患者情况特殊,郑仁很是无奈,这次自己遇到了特别棘手的事儿。
好在面罩给氧的效果不错,在系统手术室里已经测试过了。
一名麻醉师迅速打开喉罩,递给郑仁。
入手后郑仁左手牵引患者下颌,刚要把喉罩送进去,诧异的看见竟然是二代喉罩!
奇怪,在系统手术室里明明用到的是三代喉罩,这是怎么回事?
二代和三代探索者喉罩之间区别很大,哪怕是三代喉罩最后完成度也只有98,郑仁不敢大意。
“三代探索者!”郑仁马上说道。
徐主任怔了一下,三代探索者……喉罩么?
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已经降到70,郑老板怎么还挑剔二代和三代喉罩……
他刚想解释一句,冯旭辉站在手术室外,马上大声的说道,“郑总,稍等!”
他左手拿着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几乎是秒接,冯旭辉疾声说道:“急诊抢救箱!”
一边说着,冯旭辉一边迈着“咚啋”的脚步快速来到手术室门口。
打开手术室的大门,十多米外的刘晓洁用力把箱子推了过去。沉重的拉杆箱在大理石地面上滑行,几乎就在冯旭辉打开门的瞬间已经到了面前。
接过箱子,大门关闭,整个过程用时32秒。
徐主任一直跟在冯旭辉的身后,他保持着冷静。毕竟是麻醉科大主任,见过类似的情况太多了。
只是今天的患者情况更特殊一点,要是普通些的喉镜下就已经搞定了。
郑老板迟迟不做气管切开,徐主任也知道这是高危患者,一旦切开有可能面对更多的麻烦。这种麻烦不全是来自患者家属,而更多的则是来自患者本身。
高危气管切开后患者病情加重的事情不少见,所以他也偏向于用喉罩。
只是912的喉罩还算是不错,那种型号的用了很多年了,郑老板竟然要3代探索者。这种喉罩只在学术会上听说过,912的麻醉科还没有进化到这一步。
一直追随在郑老板身边的那个小耗材商好像是……介入耗材厂家的经理,他刚刚吼的什么?急救箱?!
徐主任看到一个中等大小的拉杆箱“飞”进来后,小耗材商马上蹲在地上打开箱子。
拉杆箱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种急诊急救的耗材。
他看也没看,手往里一伸,似乎几十样耗材在哪里都了然于胸。
一个无菌包装的袋子随即被冯旭辉抓住来,见徐主任站在不远处看着自己,冯旭辉把手里的袋子扔了过去。
“徐主任!”
急诊抢救的时候不用客气,也没时间客气。每一分、每一秒都极其珍贵。
徐主任接住无菌包装,赫然入目的是一个3代的探索者喉罩。
“……”
真特么的,徐主任觉得无形中自己的脸上一片火辣。
但来不及细想,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撕开喉罩的外包装。
郑仁接过喉罩,采取常规的盲探法置入。
左手牵引下颌以展宽口腔间隙,右手持喉罩,罩口朝向患者下颌,沿舌正中线贴咽后壁向下置入,直至不能再推进为止。
置入喉罩后施行正压通气,郑仁观察胸廓起伏的程度恢复正常。他抓起一个听诊器,听诊两侧呼吸音对称、清晰,听诊颈前区并没有漏气杂音。
哪